APP下载

职校师生沟通态度的实证分析

2016-05-14董方侠

科教导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实证分析

董方侠

摘 要 职校师生沟通态度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构建良好关系的关键,要真正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互动,必须理解沟通出现问题的原因,必须寻找良好的解决方法,构建良好的师生沟通渠道,提高老师和学生的沟通愿望、沟通技巧及能力,使师生沟通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又能全方位,多角度,多功能的交流。

关键词 职校师生 沟通态度 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2.088

Abstract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tudent communication attitude is the key to build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realize good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must understand the reasons for communication problems, we must find a good solution, build a good teachers and communication channels, improve teacher and student desire to communicate,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ability to communicate with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roughout the teaching process, but also all-round, multi-angle, multi-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mmunication attitude; empirical analysis

1 大学师生沟通态度现状的问卷调查

为了了解大学师生沟通态度的现状,参考了武洪明、许湘岳编著的“职业沟通教程” 和相关文献中的问卷,根据沟通的相关理论,设计出了“职校师生沟通调查问卷(教师卷)”和“职校师生沟通调查问卷(学生卷)”。此次问卷是面对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为样本的,分为老师卷和学生卷。老师的问卷是面对全校不同学院的老师进行的,通过对学院的老师随机问卷,初步了解学院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现状、老师是如何看待师生之间的沟通、老师采取何种方式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程度及频率。学生的问卷是面向全校学生进行的,对在校的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学生对师生之间沟通态度及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学生更愿意采取哪种方式与老师进行沟通。现将大学师生沟通态度的调查结果描述如下。

1.1 大学师生之间对沟通的价值认知不一致

通过对师生沟通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虽然和我们的期望值有一定差距,但也不像有些人形容的那样“关系很差”、“矛盾重重”。在对问题“您如何看待师生之间的沟通”的回答时,所有老师都认为“非常需要”或“需要”,而学生占94%,甚至有少数的学生认为“不需要”或“无所谓”。相比较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选择,老师更愿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能认识到沟通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而学生则不太重视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更为引人深思的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在对问题“您和学生(或老师)的关系如何时”,有78%的学生选择“一般”,只有10%的学生选择“很好”,而老师这方面,只有16%的老师选择“很好”,而有79%的老师选择“一般”,由此数据可以看出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冷淡,有一定距离,师生之间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大部分的学生与老师都认为良好的师生沟通可以协助老师更好的教学,帮助学生提供学习成绩和提高班级凝聚力。

1.2 大学师生之间沟通的情感认知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情感是沟通态度中的情绪或感受部分,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会影响师生的行为。在对问题“你喜欢与学生(或老师)进行沟通吗?”仅有74的学生选择“喜欢”或“非常喜欢”,而有26%的学生选择“不喜欢”,而老师在这方面基本都选择“非常喜欢”或“喜欢”。但是在对问题“您基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和老师(或学生进行沟通时”,仅有84%的老师选择“主动”,有8%的老师选择“被动”,而学生这方面,仅44%的学生选择“主动”有30%的学生选择“被动”。因此,我们必须要弄清这种态度是如何形成的,它与实践工作行为的关系以及它可能如何改变,在高校的管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在师生沟通的时长和频率方面很有限,对问题“您与学生(老师)沟通周期为?”只有30%的老师与学生沟通“每周至少一次”,而42%的老师选择“视情况而定”,“每天至少一次”的只占8%。但是有72%的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只有18%的学生选择“每周至少一次”。在沟通时长的问题上,老师与学生的选项基本在“1~30分钟”,这样短的沟通周期和时长,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必须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

1.3 大学师生之间在沟通行为的认知上有一定问题

沟通态度决定沟通行为,沟通行为影响沟通态度。大学师生一定要有良好的沟通态度,保持沟通态度和行为相一致。在对问题“您认为师生的沟通态度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吗?”有41%的老师认为“影响很大”,53%的老师认为“影响一般”,而76%的学生认为师生沟通态度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其中在对“您有事与学生(老师)沟通时,喜欢采取的方式是?”的问题时,有75%的老师“主动联系学生,进行当面沟通”,也有12%的老师选择“短信等间接联系”,而学生却有62%的选择“短信等间接联系,只有32% 的学生选择“主动联系老师,当面沟通”。更为重要的是,有78%的老师是在为教学任务完成的需要和学生主动联系自己时进行沟通,学生方面,甚至有80%的学生都是在老师主动找自己联系时才与老师进行沟通。

2 建立大学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端正沟通态度的策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师生对相互之间的沟通都比较重视和需要,他们都认为沟通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在沟通方面都比较被动,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对方主动找自己沟通时自己才主动沟通,缺乏积极性。其次,他们在沟通周期和时长方面很有限,这就造成了老师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学生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久而久之,造成了沟通方面的障碍。当然,我们还要注重社会的大环境对师生沟通态度的影响。通过调查我们要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制定相对应的措施和策略,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态度和行为相一致。

处于师生沟通主导地位的教师需要在师生沟通障碍的克服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教师也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这是有效端正师生沟通态度的基本前提。

2.1 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一种沟通的能力与立场 ,换位思考的培养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前提。换位思考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同时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原因和让对方了解自己。在师生沟通过程中,老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感受 、态度和信念 , 并把自己放在学生的立场和处境中尝试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 ,理解学生正在或曾经面临的压力 , 并体会学生之所以会说出这样的话和导致这种行为表现的原因, 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这样学生会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同理,学生也应该站在老师的角度理解老师。这样才可以诱发出彼此充满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 相互做出默契的交谈和回应。

2.2 尊重老师或尊重学生

我们在校园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老师抱怨学生见面不打招呼、说话没有礼貌、对老师没有尊敬,也听到学生抱怨老师不关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种想象毫无疑问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作为求知者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应该尊重老师,主动联系老师,敞开心扉与老师沟通,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另外,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教师应摒弃旧的师生地位有别的观念,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特别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或错误的时候,老师应用宽容、理解的态度去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积极的解决学生的问题,使老师变成师生沟通的组织者。著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与尊重学生”,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尊重,端正了师生沟通的态度。

2.3 师生之间积极倾听、互相接纳

当老师与学生在沟通交流时,倾听的一方应集中精力听说话人的内容,不打断对方的说话,不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要利用大脑的空闲时间概括和综合所听到的信息,不断的把每一个细微的新信息纳入到先前的框架中,并站在说话者的角度去理解其说话的内容及其想要表达的含义,培养理解他人处境和情感的能力,能够客观的倾听内容而不做主观判断。使说话者与自己产生共鸣。在倾听的同时,还有关注说话者的情感和非语言暗示,并作出相应的回应。你可以运用具体技巧如:目光接触、赞许性点头、避免分心动作、提问、复述角色转换等。最后要明白对方所要表达的重点并肯定对方。

由于每个人的个性有所差异,所以老师与学生应该互相接纳。如果老师对学生的接纳是有条件的,那么,在他所不能接纳的事情上,学生就无法做出改变和成长。其实,在师生沟通中,师生之间互相的接纳是一种心理品质。老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前途,都是勤奋的,他们都会被人接纳和喜欢,而并不是一味要求学生对自己言听计从,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另一方面,学生自己也应该做出改变,尽量配合老师的教学,经常与老师展开互动交流,理解并接受老师的意见,对不同性格的老师要给与尊重和接纳。只有师生之间能够互相的接纳和理解,教师才能更好的教学,学生也能更好地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师生沟通。

2.4 表达准确、及时重视反馈

老师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注意说话的措辞和逻辑,可以分点或分重点去向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任务下达,使学生能准确无误的了解、接受。学生也应该以准确、明白的语言去和老师沟通,尽量少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语。

师生在获取或提供信息反馈时,应注意掌握以下几点。第一,把握反馈的时机,接受者的行为与获得对该行为的反馈相隔时间非常短时,反馈最有意义。当学生犯了错误时,老师最好在当天给出改进的建议或老师与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应该立马商讨,得到一致性;第二,确保理解。反馈是否足够清楚、完整,对接收者能否全面准确的理解十分重要,每一次成功的沟通都需要信息的传递和理解,为了使反馈有效,应该确保接受者理解信息;第三,反馈应使对方认识到具体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该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湖南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基金项目《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15FDY23);

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重点资助项目《通识教育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14JY01)

参考文献

[1]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 曾玉林,王家和.管理学[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 郭瑾莉.略论教师中师生沟通的艺术[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8(2).

猜你喜欢

实证分析
P2P网络借贷犯罪实证分析
我国电力产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实证分析
国外绿色投资经验及启示
新常态下民众政治信任差异实证分析与对策设想
安徽省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开征物业税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