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合作下的中医英语翻译人才教育的新特点

2016-05-14余静

科教导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新特点产学研

余静

摘 要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三方面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所进行的合作与交流。中医翻译学是在中医药对外翻译与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表达体系。在目前全球经一体化的背景下,产学研合作呈现出新的特点。而在产学研合作下的中医药翻译人才教育模式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与市场发展有关,与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关,与文化的交融交流有关,对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 产学研 中医英语翻译 新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2.013

Abstract Research cooperation refers to three aspects of busines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th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of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development carried out. Traditional Chinese Translation Studies is a unique expression system in Pharmaceutical Foreign exchange translation and evolving process. In the current context of the global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cooperation presents new features. And cooperation in research at the Medical Translation personnel education model also presents new features. These new features and market development related to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he blend of cultural exchanges related to translation quality training model and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ve put forward new demands.

Key words research; Chinese Medicine English translation; new features

1 研究背景——产学研的新发展

在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始被提倡的早期,产学研合作大多是点对点的合作关系。但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局势下,产学研主体之间幵展的各种合作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频度上都有着爆炸式的增长。产学研合作的参与主体数量以及每个主体合作的对象数量不断增加,合作层次持续提升,产学研合作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网络化特征。

Rothwell(1992)提出了五代产学研合作理论进程,并预言了第五代产学研合作关系。第一代为技术推动阶段。如某项理论或技术在学界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产品或服务,就为产学研的合作发展提供了动力,促进和推动新产品或者新服务的诞生。第二代为市场拉动阶段。技术研发主要依据的是市场的需求,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产品或服务的开发,因此产学研合作更加注重实际的应用价值。第三代指的是双向模式。也就是说技术的革新和市场需求的拉动同时起作用,推动产学研的合作发展。在这个阶段,产学研合作体现出一体化和对等化的特点。第四代为整合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与单个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逐渐被部门之间的合作所取代。整个合作主要由生产部门与研发部分构成,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成为合作的主体。第五代为网络化的、多对多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模式将打破某一所高校或研究机构与某一家企业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而是一种更为高效、灵活、快速、整合性强的合作关系。

2 中医翻译学的学科内涵

中医翻译学是在中医药对外翻译与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表达体系。从狭义的层面上说,中医翻译是将中医药传统文化所承载的意义转化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源语以听或者读的形式呈现,译者将此输入进行解码,并对信息进行转换,然后通过编码,以写或者说的形式用译语输出,从而完成整个翻译流程。从广义的层面上来说,中医翻译不仅是一种信息转换过程,而且指代“译者”或者“翻译产品”,涵盖了翻译活动(translate)、译者(translator)和翻译产品(translation)三者的基本义项。

中医翻译学的研究目的是归纳出中医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任务是揭示中医翻译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探求关于中医翻译的客观真理,给实践翻译工作提供指导。其性质是一门涵摄多门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实用型学科。中医翻译学的外延广泛,至少涉及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多个知识领域以及语言学、心理学、信息论、文艺学、社会学(包括国情学、文化学等)、计算机科学等现代多个学科门类。与中医翻译学相近的二级学科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传播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等学科,但各自内涵不同,有着本质的区别。

3 市场对中医药翻译人才的需求情况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组织成员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不仅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与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同时也推动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背景下,国家对高层次翻译人才的需求出现空前高涨的态势。据仲善平和朱宪超研究发现,2005年全世界翻译市场为 200亿美元,中国翻译市场的产值达200亿人民币,也就是说中国翻译界的年产值约占世界翻译总产值的1/8。2007年中国翻译市场的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人民币,一直到2009年这一数字就已经超过了400亿人民币。目前全国已有400 多家翻译公司,但是能够完成高难度笔译和口译任务的人才,特别是在专业领域内完成翻译及口译任务的人才却非常有限。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日趋活跃,以及行业、高校及研究机构与国际组织之间交往日益频繁,传统的经院式翻译人才已难以胜任专业性领域内的翻译任务,而具备专业背景的高素质翻译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稀缺人才。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对于国家软实力的提高和提高国家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药产品占有国际市场份额、中医术语标准化及中医典籍的传承和翻译等领域都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也培养了相关的人才。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来自日韩等国的竞争压力也使中医药企业进军国际市场遭受了挑战,使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受到了一定的阻碍,甚至使中医药文化的话语权有旁落的危险。面对这些挑战或阻碍,为了争取国际市场的承认和认可,就需要高素质专业性翻译人才搭建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两种思维模式之间的桥梁。因此不论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还是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市场都需要大量具有中医药背景,扎实的语言功底同时能在两种语言之间自如转换的实用型专业性翻译人才。

4 中医药翻译人才的教育现状

随着人类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及西方医学局限性的凸显,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以其独特的哲学观、诊疗技术和疗效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中医药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中医药文化的翻译与传播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世纪初,为培养满足中医药国际传播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外语+医学”专业。目前,全国23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中,13所院校开设了英语专业,专业方向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中医药对外交流、翻译、医学、医药、中医药、中医药贸易。江西中医药大学也于2006年开始招收英语(医药贸易方向)本科生。

近年来,为顺应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和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需要,各中医院校相继开设硕士点。如2002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教学中心获准设立全国第一个中医外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又新增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南京中医药大学于2006年3月在中医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了中医英语二级学科硕士点,目前招收“医药外语研究”和“医药翻译研究”两个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此外辽宁中医药大学张庆荣教授在中医基础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点下招收“中医药英语翻译:中医藏象学说”方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河南中医学院在中医医史文献二级学科下招收“中医药典籍的英译研究”和“中医药英语翻译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中医翻译学学科由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分化而来。201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英语学科获批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2010年江西中医药大学将英语(医药)学科列入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学科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中医英语术语标准化和中医典籍翻译两个方面。学校先期投入学科建设引导资金,使学科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条件建设均步入有序快速发展的轨道。

5 中医英语翻译人才教育的新特点

在产学研网络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医英语翻译人才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第一,从平面化向网络化的转变。以往英语翻译人才的实习基地基本依靠学校与固定企业的合作,但在当前网络化发展的情况下,英语翻译人才的教育也呈现出网络化的特点。教师通过网络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各类实践活动。2015年江西中医药大学与浙江义乌诚兴商会合作,通过十期历时半年的培训,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企业,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业务范围、产品、服务等,并通过网络直接成为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实践操作人员。第二,从专业化向职业化的转变。通过市场、企业对于翻译人才需求的转变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宽口径的翻译人才已经慢慢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就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以及中医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内在需求而言,即具备扎实的翻译基础,又通晓中医药文化基础知识的人才明显更加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第三,从区域化向全球化的转变。从产学研合作的网络型特点和发展来看,不管是技术的革新还是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合作。在当前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很少有企业能够在一个区域长期发展,而脱离国际化的大环境。因此产学研合作不仅仅具有网络化的特点还具有全球化的特点。因此,中医翻译人才的教育不能脱离国际化的背景和特点。

在目前全球经一体化的背景下,产学研合作呈现出新的特点。而在产学研合作下的中医药翻译人才教育模式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与市场发展有关,与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关,与文化的交融交流有关,对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遵循新形势下的新常态,遵循产学研发展的客观规律,调整中医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

本论文为江西省教育规划项目13YB065《产学研合作下的中医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新特点》资助发表

猜你喜欢

新特点产学研
基于“政产学研资服”一体化平台的设计图书馆建设与服务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持传播格局演变
苏浙沪三省(市)产学研合作研究
电视新闻播音语言的新样式和新特点
基于田径发展新特点的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研究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外党际交流的新特点
现代女装设计中图案应用的新特点
2014年度陕西网络传播十大案例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