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师声乐教育教学研究
2016-05-14谢婷婷
摘 要:随着人们对音乐的审美观点的不断改变,大众对音乐的需求也在逐渐提升。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的高师音乐教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音乐水平的不断提升,西方音乐体系已经不再是主流音乐。高师教育就是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成为传统声乐的继承者,这样才有利于传统声乐的传播和理解,而不是只有专门的歌唱家和表演者去理解音乐,能够让大多数人对声乐的文化和价值进行理解。因此,本篇文章就对大众音乐文化需求下的高师声乐教育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反思,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高师声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大众音乐文化;高师音乐教育;现状分析;反思
音乐能够提升被教育者的素质,这种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在高等教育当中,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应该提升各方面素质,其中,音乐就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途径之一。在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之下,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工作也逐渐被重视。通过本篇文章的研究,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师音乐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1 大众音乐文化生活的时代背景
1.1 经济生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就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金与商品的流通,使商品的运行机制超越国界。除了经济全球化之外,音乐也逐渐呈现全球化的趋势。音乐全球化就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音乐文化的交流,这样也能不断促进经济不断地发展。
1.2 文化生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消费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文化消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文化商品变得商业化。在音乐创作方面,有些冷门的音乐创作者对音乐进行创作,除了专业人士能够欣赏之外,大多数人并不会对其多加关注。[1]但是大多数音乐创作者都是以大众的口味进行音乐的创作,这样以大众口味为基础,能够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创作出来的音乐也有各自的特点。音乐创作出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自己喜欢的音乐买单,这也就使得音乐更加大众化。
大众化音乐既受到高雅文化的影响,还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这就使得大众音乐文化相对于高雅文化更加通俗,更加具有市场。通过对这两个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众化音乐和普通音乐或者市场化的音乐存在很多的不同,虽然音乐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它和人类的内在精神相融合,已经成为人类的精神财富。大众化的音乐能够体现出来的方面有很多,比如民俗风情、内心感受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大众化的音乐不但要求创作者具有高水平,还要求创造出来的音乐具有良好的实践性。
2 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
2.1 教育理念
早在20世纪20年代,教育体系就已经进入中国,伴随着教育体系的进入,不同风格的音乐教育理念也在中国高师音乐教育中不断蔓延开来,对以后的音乐教育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中国对声乐进行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是使用意大利式的美声为主要的训练方法,这也是在声乐教育中常用到的一种方法,而且还在此种方法的基础之上形成自己独有的审美标准,这样就形成了参考西方声乐的中国式声乐演唱方法。[2]高师声乐在教学过程中,大多以西方的声乐技术作为参考标注,这样对我国声乐教学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由于过度使用西方标注作为参考,这就导致中国传统的音乐风格出现丢失的现象,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对我国的声乐形态以及唱法风格进行了解,这样就导致学生的风格越来越单调,欣赏过程中越来越乏味,很难将学生的个性发挥出来,这也与现在的教育初衷不相符,并且也与现在世界的多元化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随着选秀节目的不断增多,许多脱颖而出的选手在大众化的音乐文化中并没有被大家广泛的接受,甚至缺乏一定的群众基础。[3]这就给我们很大的警示,如果音乐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人去支持,去喜爱,那么这种音乐就很难继续得到发展。
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审美模式在国外发达国家开始走下坡路,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这种纯粹的美学理论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原始的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时的发展形势,一种新式的建立在多元化经济和文化交流基础之上的音乐教育模式被提了出来。
2.2 教育模式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变,现在我国声乐教学上使用的模式和大的音乐学院在教学上使用的模式基本上是一样的,使用相同的模式的优点就是教学方式和教学程度都会遵照相关规范进行,拥有系统性的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模式往往比较单一,并且也没有丰富的内容进行讲解,使用的教材具有浓郁的西方教育方法,在最后的评判时,还会以是否对西方的表演模式精通作为评判标准。例如某一地区,开设专门的音乐专业的大学超过五所,但是开设音乐教育专业的只有三所。[4]现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突出高师声乐教育的师范性特征,在进行高师教学时,大多数都是参照音乐学院的教育模式,这就导致程度的要求不同,没有明确的示范性和地方性,这样就对以后我国的高师教育来说缺乏一定的说服力。
现在大众化的音乐文化生活情况之下,师范类院校应该突出自己的综合素质,应该让学生全方面地认识和了解各种类型的声乐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理解各种类型的声乐形式,这样也能促进学生对各种声乐形式的接受,发自内心地去传播声乐文化艺术,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高师声乐教育和学院声乐教育的不同之处。
3 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之下的高师声乐教育反思
3.1 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的音乐教育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也越来越明显,对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影响越来越大,地球已经变成一个地球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也在不断发展,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快。各国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减少文化趋同的现象发生。中国的文化教育在走向世界的同时要注意自己的特色,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其他国家的声乐教育。大众化的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与生活和人文环境以及历史传统建立全面的联系,形成固定关系。这样在文化全球化的情况下,大众化的音乐文化生活仍然会根据地域的不同呈现差异化。
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与本区域文化发展相适应的学生,因此,建立相关学科时要对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文化进行了解,根据社会的发展程度安排相应的教育学科,确立办学目标,这样学校才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5]例如,湖南是一个具有渊源文化的大省,历史文化深厚,又有许多喜欢娱乐休闲的市民,这样大众音乐文化就应该具有浓郁的湘湖特色。高师音乐教育还要注意地区对人才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优先对本地区的社会发展作出贡献,适应社会大众文化生活的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在不同的环境中应用,这样学生才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3.2 高师声乐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声乐教育就是要促进文化的发展,这样才能使人们更适应现在的发展规律,这也是现在重要的思想行为方式,这样音乐教育就有了很重要的意义。高师声乐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对声乐文化的传承,还要对声乐文化的认可。声乐文化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具有渊源的历史,这也是最为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在语言出现之前就通过声乐对情感进行表达。[6]所以不同区域的人有着不同的声音特性,这是一直都存在的。大众化的声乐教育就是对区域内的声乐进行传递,让其充分认识到民族声乐的语言特征,这样声乐文化就能得到传承和发展。
高师声乐教育还应该理解其区域内或者其他区域的声乐文化。声乐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理解的现象,声乐教育的目的就是能够正确地对声乐知识进行了解和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将误读出现的情况消除。这样不但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正确交流,还能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情操。对声乐文化进行了解,不但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还能将不同区域内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进行融合,促进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3.3 教师声乐观念的更新
高师声乐教师应该认识到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和学院是不同的,这样就应该对声乐文化的意义进行界定,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样才能避免在教学过程中丧失文化意义,还能减少高师教学过程中的特点丢失,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还能对声乐文化进行传播。
高师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认识到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这样才能进行新的调配。在大众化的音乐生活需求下,高师声乐教育水平的提升将会对整个区域的声乐欣赏水平产生影响。[7]在高师声乐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理解声乐艺术,而不是成为歌唱家或者是通过表演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3.4 学生对声乐学习的观念更新
如今社会正在向多元化社会发展,音乐教育的个性与人的基本价值有了紧密的连接。人的基本价值包括幸福感、满足感以及个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发展。高师音乐教育应该对个人的生活进行探究,这样个人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师声乐教育改变了西方声乐体系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不断对我国声乐知识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在根本上对声乐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进行深入理解。
高师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大众化的音乐文化背景是通俗的、市场化的。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背景之下,音乐教育不但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还需要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人们不会再用消遣取乐的方式来看待声乐艺术,声乐艺术也可以保持自己的自尊,无须放下自尊来迎合低俗的趣味,声乐艺术可以在更高层次上与大众的心灵相契合。高师声乐学生毕业之后,能够为大众打开新的大门,并且能够用平等的态度接受不同风格的声乐,还能够与其进行正常的交流。
4 结语
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没有离开声乐,声乐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地域的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本篇文章就对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师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剖析,然后对现在的高师教育进行反思,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高师音乐学声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鑫鑫.论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师音乐教师素质[D].曲阜师范大学,2011.
[2] 柏瑞雪.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下的高师节奏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 赵燕.大众音乐文化生活需求下的高师民族音乐教育[J].北方音乐,2011(03):37-38.
[4] 商立君.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师音乐专业管乐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0(23):153-154.
[5] 谭卉.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师民族音乐教育[J].音乐大观,2012(02):39-40.
[6] 冯灿明.高师音乐专业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
[7] 郑晓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视野下的高师音乐教育建设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5(17):178-179.
作者简介:谢婷婷(1985—),女,广东汕头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