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中求知
2016-05-14李定芳
摘 要:《图案与图形创意》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重理论轻实践。本文以“知行合一”理念为引导,从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模式出发,总结对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图案与图形创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把基础理论知识和设计任务相结合,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全面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能力等职业能力。
关键词:《图案与图形创意》;行动导向;知行合一
2015年10月,教育部在教发〔2015〕7号文化中明确提出了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其中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我校的《图案与图形创意》课程是大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方法上较为传统,多以老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授课方式,学生和老师沟通少,学生作业机械执行或临摹现有图案。最终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思考能力,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一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因此,项目组尝试在《图案与图形创意》课程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设计,探索和实践“理论教学+工作任务”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应用型转型阶段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征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职业标准为课程依据,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载体,建构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系统。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是教师创设一种开放的、合作的间接式教学情境,将工作的内容转化为学习内容,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这一主题开展教学,强调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从而掌握职业技能,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课堂教学具有较为浓郁的职场氛围,学生通过工作单明确学习目的,通过完成工作单掌握职业技能。
2 《图案与图形创意》行动导向课程设计
2.1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课程设计是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解构再造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在未来的实践过程中将这种能力转化为有效的设计和思维工具,增加设计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在广告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UI设计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课程设计从岗位职业能力出发,在系统分析设计公司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根据图案与图形创意课程所对应的岗位,确定了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的课程培养目标体系,明确以学生为主导的参与性强的教学方法。学生按照行业制作要求完成任务,创造作品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三大能力培养的过程。
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中,将实际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任务。考虑到学习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学习的过程是从易到难的渐进过程。我们根据“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将行动导向法引入《图案与图形创意》的课程中,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职业能力为重点,从岗位需求出发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提前感知工作状态,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及时查漏补缺。
确定能力目标。《图案与图形创意》课程将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这一关键能力作为总体目标。学生为了获得关键能力,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获得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增强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工作态度等。为了达成目标,我们拟定了本课程需要提供的各项能力目标细则。
2.2 课程内容设计
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要求在教学设计中从建构学习情境出发,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让图案与图形创意知识的学习成为对工作任务的理解与体验。本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图案部分,主要使学生掌握图案的构成方法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对于不同载体、不同用途的图案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阶段是图形创意阶段,该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图形创意的各种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和造型表达能力。课题组以企业职业岗位具体工作项目为基础,将其归纳转化为具体知识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形成工作任务单。(如表2)
3 《图案与图形创意》行动导向课程实施
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行动主体,构建职业情境为学习情境,强调学生在行动过程中综合素养的自我构建。在《图案与图形创意》课程教学中,教师讲授学时控制在30%以内,其余时间为学生实践学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团队的协作下完成工作任务。
3.1 教学实施过程
在实际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时,教师根据不同工作任务的特点,设计具体的应用方法。教学过程包括任务单解析、制定计划、方案探讨、实施方案、模拟提案、方案点评六个部分。
(1)任务单解析。教师下发任务单,布置工作任务。教师解析工作任务,并将知识点融汇在解析过程中。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工作任务的要求、任务要点、任务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联。
(2)制定计划。教师要求学生建立讨论组,3~4人一组,组长负责统筹安排,组内分工,搜索、归纳任务相关信息与资料,针对工作任务展开“头脑风暴”,在教师引导下形成具体的工作计划。这一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制订计划的能力及专业能力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3)方案探讨。学生根据前期工作,设计出几套草案。小组成员与教师共同探讨方案的创新性、可行性及缺点。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将得到提高。同时,在师生的互动中明确知识的欠缺,通过方案修改及调整,进一步学习和补充,最终确定一套较成熟的实施方案。
(4)实施方案。学生根据计划独立执行已定方案,完成正稿设计、细节完善、后期处理等步骤。教师在学生遇到无法自行解决的困难或发现错误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5)模拟提案。随着设计行业竞争的加剧,市场进一步向甲方市场发展。说服甲方认同设计方案并愿意买单,是设计从业人员的必备工作技能。因此,提案环节备受重视。在这一环节,学生上台展示方案,说明方案的创意创新点,老师和其他学生模仿甲方对方案提出问题。在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技巧、思辨能力得到提高,商务礼仪和心理素质等方面也有所加强。
(6)方案点评。提案完成后,学生对整个班级的方案有了全面的了解。首先由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对自我作品的优缺点形成正确认识;其次,学生之间开展匿名互评,学生在评价和分享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当中受到启发,明确自身不足,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最终由教师最后对每个方案进行点评,提出不足与改进意见,帮助学生从更高层面要求自己。
3.2 教学评价设计
《图案与图形创意》课程的评价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模式。由于学生是从行动中学习,所以学习过程在成绩中占70%的比重,期末考核占30%,除了专业能力外,也包括对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考核。(如图1)
4 初步成效
《图案与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从课堂教学氛围来看,有效解决了单方面说教式的枯燥气氛,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频繁。在积极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强烈,学习兴趣浓厚。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专业知识扎实,成绩上升明显,同时为后续关联课程,如《广告创意与制作》《标志设计》《包装创意设计》等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照引入行动导向模式之前年级的学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2015、2016年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上,学生的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和标志设计作品共计获得全国一等奖两项、全国二等奖两项、全国三等奖一项,省级一等奖七项、二等奖十余项、三等奖三十余项的好成绩,在国家级奖励上实现了零的突破,也形成了井喷式的获奖态势。
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来看,学生的沟通能力、演讲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在2015~2016年,我系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参加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南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人数、项目申报数和获奖数都居全校首位。
5 反思与结论
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对人才就业和人才培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艺术类专业,对于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强烈。以往我们的毕业生往往在公司要经过一年到一年半左右的培训适应期,才能真正上手工作,导致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随着教育部提出的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这一决策的提出,在课程教学中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是我系重点研究的方向。
《图案与图形创意》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传统教学中着重于基础理论知识。在“知行合一”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在教学设计与改革的过程中,力求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而在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中时,我们也必须清楚教学主体是谁,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教学途径和策略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在明确方向的前提下致力于几个关键点,首先秉承职业导向理念,其次挖掘教学主体动力,最后注重引导行动的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行动中求知,将“求知”与“笃行”相结合,立足于学生,将学生的需求与成长放在首位,将“行动”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注重学生参与的过程,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将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金云峰,陶楠.以“知行合一,转识为智”为理念的中外园林史教学[J].高等建筑教育,2016(1).
[2] 曹华盛.开放式研究型《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5(11).
[3] 韩茂源.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释义及实践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
作者简介:李定芳(1980—),女,湖南衡阳人,邵阳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民间艺术,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