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数学课堂有效导入
2016-05-14李北生
李北生
【摘要】 课堂导入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最基本、最关键的一步.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初中数学课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许多老师在关注课堂有效教学的同时也逐步开始对课堂导入注入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往往只关注相关的知识点,有效性并不高. 本文以目前我国初中数学课堂的传统导入方式为切入点,对数学课堂有效导入策略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以促进学生在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走进新课的学习.
【关键词】 数学课堂;课堂导入;有效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当前的主要任务在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效果的途径,让导入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并成功吸引学生的兴趣. 教师从教学需求出发,研究符合学生探索欲望的课堂设计,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动态. 本文以目前我国初中数学课堂的传统导入方式为切入点,对数学课堂有效导入策略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以促进学生在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走进新课的学习.
一、课堂导入及其原则
1. 课堂导入定义
课堂导入,顾名思义是指教学活动的初始阶段,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有意识教学的一种行为方式. 恰当而又有趣的导入不仅能够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作用,还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课堂导入是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新知的重要教学环节,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并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是我国数学教学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课堂导入的原则
2.1 主体性原则
课堂导入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堂规律,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大胆假设、质疑并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2.2 目的性原则
教学目的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所在,因此教师在导入时要注意启发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进入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因此在导入时所提出的问题不能远离教学目标,否则会导致主题不明确.
2.3 愉悦性原则
数学课堂的逻辑性较强,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因此,对于导入的设计应该具有更多的趣味性和灵活性,为学生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氛围.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传统数学课堂导入方式
1. 复习导入
很多老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都会对以往学过的相关知识要点进行简要的复习. 运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新旧知识点之间一定要有一个紧密连接点,让学生对于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性有一定的了解. 这种导入方式一般运用于数学的定理或是性质.
2. 作业导入
作业的目的在于学生对已讲授的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和加强. 因此,在讲评课本练习或是学生作业时,有的老师也会采取对这些内容进行设计,以引起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关注,并做好基础知识的准备工作. 如讲有理数的乘方时先学习有关幂的涵义, 然后在第二课时学习科学记数法, 把这些乘方推广到科学记数法上来.
3. 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法是在我国数学教学课堂运用得最多的一种课堂导入方式,它是指在正式讲授新课之前,把本堂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先交代清楚,以在最大限度上争取学生的配合与合作. 如教“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时”, 直接把这节课重点问题解决的四大基本步骤列出来,再依次展开.
三、有效数学课堂导入方式
1. 试验操作导入法
通过动手操作,利用事物动态引入,既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加强直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 目前,试验导入法已经在初中数学课堂得到广泛的运用. 比如我们在教“垂直”时,可以这样做:请同学们拿出两只笔,如果我们把这两只放成相交的位置,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固定交点旋转其中一支笔,让同学们去思考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从而开始引入新课的学习.
2. 设置悬念导入
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教师在创设课堂导入时应该将其心理发展特点纳入考虑范围. 对于即将讲授的内容若能创设恰当的悬念,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之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经常使用这一导入方法.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笔者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并为以后的知识点学习打下伏笔. 故事内容为:一个小朋友在家玩球的时候,不小心把邻居家的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了. 这个孩子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把球放下后就去邻居家承认错误. 邻居看到这位小朋友诚恳的道歉态度后,并没有对小朋友有太多的责骂而是给了这位小朋友一些钱,让小朋友拿着一块碎玻璃去配一块新的玻璃回来. 这位小朋友就觉得非常的奇怪,“为什么只拿一块碎玻璃就可以配一整块玻璃呢?”在此时,笔者对同学们发出疑问“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通过这样的疑问设置,学生都跃跃欲试,绞尽脑汁想知道怎么回事. 有的同学甚至拿着课本翻来翻去,想从课本上找到答案. 此时,笔者便顺势开始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教学. 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也得到了保证.
3. 利用教具导入教学
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倾向于使用教学设备进行教学,这样可使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理论或定理有着更为直观的认识. 但是,教具的使用并不完全是采用专业的数学教具,有时,生活化的教学工具更能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抽象知识的同时,更为直观地形象地进行有效学习. 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更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后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