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问定乾坤
2016-05-14胡彬
胡彬
摘 要:在设问的有效引导下,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要开门见山,引人入境,要打下埋伏,认知冲突;要步步为营,逻辑升级;要把握时代脉搏,直击心灵深处,好的设问能让素材发挥最大作用,好的理论才能指导学生的行为。
关键词:冲突;设计问题;引导;认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1-01
目录:
设问定乾坤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设问策略
首先:开门见山,引人入境。
其次:打下埋伏,认知冲突。
再次:步步为营,逻辑升级。
另外,把时代脉搏,直击心灵深处
正文:
以前,在教学中我常常因为课堂气氛沉闷而觉得困惑,后来在教学实践中才发现问题就出在设问上。课堂设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既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体现。那怎么设问才能让好的素材发挥最大的作用呢?怎么才能在设问的有效引导下,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呢?
首先:开门见山,引人入境。
在学习《积极承担责任》这一节的时候,我直接用一个设问导入新课。我指着屏幕上小华、爸爸、妈妈、老师……,问大家自己分别担任(或将来可能承担)什么角色,并能简单说出这种角色有什么责任?当时,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之后的展示交流中,大家纷纷举出了二十种角色之多。然后我开始引导孩子们对这些角色进行分类、分析角色来源,然后逐步探讨怎么对待自己的角色责任,一切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我认为此次教学实践成功主要归功于一开始的设问指向性特别明确,开门见山、直达教学目标,一下子把学生引入了教学情境中来。
真正的常态化课堂教学每节课之间是特别连贯的,课前——课中——课后——课中是一条连绵不断的线,上课伊始师生间相互问好之后大多数是不用花太多时间利用视频或者故事创设情境的。因为日常生活中不断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就是我们最生动的教学情境,比如昨天昆明车站刚刚发生了暴恐时间,今天思想品德课堂上只一张图,一个设问便可以展开话题了。而教师所涉及的这个设问一定要精心设计为能延伸到本课教学内容的“梯子”,那整个这节课必定是节节开花,不断深化。在典型事件背景下,社会人都想说两句的情况下,必然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打下埋伏,认知冲突。
设问越开放,越能叩问到人们的内心,就越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所以设问切不可轻易抛出,一定要在教师精心设计几个能引发认知冲突的埋伏的情况下再抛给学生,这样掀起的浪花自会绚丽。比如:在学习《诚信做人》的时候打算设计一次辩论。但辩题是什么非常重要,如果直接问是不是应该诚信做人,价值趋向太明显,自然不能引发认知冲突,自然也就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最后确定辩题是“老实人是否吃亏”,当时因为老实人这个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辩论非常激烈,最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步步为营,逻辑升级。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而教师的导学作用,准确说就是用设问引导学生学。所以教师设计的设问应有很强的逻辑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实现认知的升级。比如:在学习《行为不同 结果不同》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小强放学路上看到坏人抢劫的情景。我设计了三个设问:1.小强应如何选择?2.请画出小强各种行为导致的结果图。3.你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三个问题从开放到封闭,从行为到理论,有严密的逻辑性,一步步引导学生认知升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把时代脉搏,直击心灵深处
新课标中写道:“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而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重要转型期,各种价值观的客观存在不可回避。所以,对于时事热点问题应该积极引导,理顺各种价值认知,借机给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近年来,类似老人当街摔倒无人问津的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可以说频繁发生。社会上引起了一场场全民大讨论,但结果是遇事观望的人更多了。这些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必然是不好的,抓住这些社会热点话题,给孩子们正确的价值引导是作为品德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课堂上如果只把情景抛给孩子们讨论,必然如社会大讨论一样,给逃避责任者振振有词的进行辩解的舞台,这样完全不利于十三四岁青少年的价值观培养。我当时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你认为从老人身边走过的人有责任扶吗?我想这样的设问是关于价值是非的叩问,只有明确了是非的标准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之后,因为大家不扶的最大顾虑无非是怕被赖,所以我直击心灵深处的提出第二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因为有可能被误解,就可以推卸责任、漠视生命?把内心深处真正的困惑拿出来探讨,才最具有思辨的价值,这些都想清楚了,做起来才会勇敢而不胆怯。孩子们纯净而坚定的目光是对我此次课堂设问的鼓励和认可。
当然,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还必须考虑学情、考虑教学目标、考虑教学的重点难点等很多问题,但必须切记每个问题都要精心设计,只有有了好的设问,好的素材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好的理论才能真正指导学生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