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6-05-14王香霞
王香霞
摘 要: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数学学习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而各年龄段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各有差异。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分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成效。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兴趣;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数学思维能力是围绕数学学习的一系列学习能力,包括分析、推理、演绎、概括、总结等多个方面。数学思维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建设性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讲,数学思维的不断提升能够帮助学生减少学习的阻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定理,并学会熟练灵活运用。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低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提升,所以,针对高年级学生的教学,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多方面积极性的调动,使学生的思维发展更加成熟。
一、以兴趣调动数学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时,应该充分利用兴趣与思维能力的联系,以兴趣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果学生具备了浓厚的数学思维兴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就更高,学习的状态也就会好很多,从而学生能够更加专心、集中、认真地学习,学生的学习潜能就能够得到更好的激发。通过高频率的思考与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学生从数学思维训练中收获的知识与能力越多,学习的劲头就越足,所以从另一方面来看,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还能够反过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运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在展示之后鼓励学生上台自己操作,从操作的过程中找到知识体系中的内在联系,学会运用知识来不断解决学习中的难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操作与练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强化。同时教师还可以巧妙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通过一些教具及教学问题的引导,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思考过程中得到解答问题的逻辑特点与思维路径。
二、学方法感知数学思维
数学学习方法与数学思维密不可分,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数学方法,将方法与自身的学习过程相结合,不断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总结,学会主动依靠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来解决各种题目,自主探索更广阔的知识领域。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推理与总结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接触了许多学习方法,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摸索,发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探索推理的过程中,看到了知识背后的学习方法、蕴含的数学思想。所以,教师只有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我们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要让学生通过平行四边形拼接转化,从新的图形转化为已知公式的图形。学习时学生可以运用类比的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利用空间想象,结合数理推导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将具体思维不断抽象为抽象思维,并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建立起数学学习体系,强化数学思维。
三、开拓创新,培养灵活思维
数学与语文等感性学科不同,在学习中需要调动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注重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每道题目不一定只有唯一的解决方法,同时随着学生知识积累的充实,对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学生解题应该追求多变灵活。思维的灵活性就是鼓励学生通过发现数学学习中新的因素,能够在思维受到阻碍时及时调整策略与思路,尝试从其他途径解决既定问题,并能够比较发现不同思维方法的优缺点,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灵活解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多思路、多方法地进行解题,进行联想记忆与比较学习,通过设计开放性题目,让学生敢于突破传统的解题方法,探索更多短时高效的解题方法,提升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长期的练习与训练,学生能够在看到题目时更好地抓住问题的本质,能够正确、快速地运用已学知识,以简便的步骤和推导过程,创造性地解决一个个难题,让数学教学成为一种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综合性很强的思维活动。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非常有必要在教学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这样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好的学习方法,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素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3).
[2]欧阳晓涌.数学教学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师,2011(1).
[3]唐霞.数学教学中习题设计与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