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立场:小学英语教学主体价值的应然选择
2016-05-14珍丹
珍丹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苏派教育家李吉林也曾说:“从儿童出发,就能想出办法;从儿童出发,我们的教学才能符合规律。”两位不同时代的教育先贤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唯有从孩子已有的认知经验出发,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现实的小学英语教学中,他者型教学、割裂式教学和片面性教学充斥着我们的课堂,阻碍着孩子们的语言学习和素质发展。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教师以自己一个成人惯有的思维,从成人的立场出发,把自己的需求当作儿童的需求,而忽略了真正“发出”教育需求的应是儿童这一教育规律。构建儿童立场的小学英语课堂,需要我们怀揣一颗童心,创设儿童化的英语教学情境,激趣促学、运用促学、情感促学。
一、现实教学场景的三个“画外音”
教学场景:(内容)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6,学习句型“What makes...dirty? makes
dirty. ”
教师用课件展示了被污染的空气、河流、公园的图片……
(学习被污染的空气的图片)
1.T:What makes the air dirty?
S1:...
2.Work in pairs.
(学习被污染的河流的图片)
1.T:What makes the river dirty?
S2:...
2.Work in pairs.
(学习被污染的公园的图片)
1.T: What makes the park messy and dirty?
S3:...
2.Work in group.
[分析]
从以上教学片段,我们看到了三种异化的课堂教学。
1.他者型教学,教师“置身课外”
以上教学过程纯粹是一位老师与学生之间纯知识的交流,这种过于“师生化”的对话因为严肃、狭隘,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受孩子喜欢的。孩子只是哼着同一首歌,不断地在操练、训练、演练,索然无味,课堂的愉悦未能得到释放。
2.割裂式教学,违背“教学相长”
英语课堂应该是师生双方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而上面的教学过程过于“功利、简洁”的交流完全背离了教学英语的目的,老师只是依葫芦画瓢地传授新的句型,学生也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完全是被动地接受,失去了自我表达的权利。
3.片面性教学,忽视“整体素质”
这位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在一问一答的程序化的模式中一路向前,看似老师已经教完,学生也已经学会,但是仔细一想,学生的思维能力、自我表达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了吗?没有!教师忽略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只是单一地完成了句型的操练。
三种异化的课堂教学,我们所见到的都是成人视角下的你教我学,你问我答的教学模式,孩子的主体性、孩子认知成长的个性以及孩子发展的未完成性都没有在教学中得以呈现。所以课堂上所能见到的也是一群正襟危坐的“小大人”。“童话”在课堂上偃旗息鼓,没有任何生成的机会。
二、 儿童立场的“真实意蕴”与教学取向
(一)“儿童立场”的真实意蕴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对“儿童”的定义为“较幼小的未成年人” ,“立场”的定义为“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 ”。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在《儿童,从这里出发》一文中指出:所谓“儿童立场”,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在儿童已有的认知经验基础上理解儿童、发现儿童,从而引领儿童、发展儿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时的一种态度和追求取向。
(二)“儿童立场”的教学取向分析
2015年5月,我有幸观摩了在苏州举行的“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英语会课比赛,其中一些精彩的教学片段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站在“儿童立场”上的教师的教学魅力,我对此进行了整理与研究。
【案例1】内容: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以下案例均是此版本的教材,不再赘述)5B Unit 8 Birthdays(此课例获本次苏州片“杏坛杯”会课比赛一等奖)
【片段1】导入前看视频Sams birthday
T: (笑眯眯地)Dear children, I think youre nervous now.
Ss: Yes.(学生会意地点点头)
T:(夸张地把手一摆,做出不要紧的姿势) Never mind, lets watch TV.
Ss: OK/Good/Great.(此时学生喜形于色,连连点头)
学生一边观看熟悉的卡通人物Sam 和他的朋友们,一边感受过生日的气氛,紧张感逐渐消除,自然地自觉地进入英语学习中。
【片段2】引出“Whens...?”的教学
T:Just now, we watched about Sams birthday. Can you ask a question to Sam?
S1:Sam, whens your birthday?
T:Lets listen.(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认真倾听)
【案例2】内容:5B Unit7 Chinese Festivals (此课例获本次苏州片“杏坛杯”会课比赛二等奖)
【片段3】拓展运用环节
(教师用精美形象的图片出示“争做文化传播大使”的字样,出现迈克的头像)
T:Mike is my e?鄄friend, he likes Chinese festivals, Can you help me choose a festival to introduce?
Ss: Of course.(孩子们都跃跃欲试)
T:Oh,dear children, thanks for your help.(教师满面笑容,表示诚挚的感谢)
随后,教师出示随文写话的范文,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叙述。
Hello, Mike! I like .At this festival, I usually .Sometimes I .Sometimes I eat .Welcome to my home!
【片段4】情感升华环节
T:(深情地、激昂地)Children, there are many festivals in our country, we should be proud. Please read after me : Love the Chinese festival The Chinese culture.(热爱中国节日 传承中国文化)
Ss:Love the Chinese festival The Chinese culture.(饱含深情、自豪地跟着老师朗读)
[分析]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儿童立场”下小学英语教学的价值取向:
1.激趣促学
“儿童的时间应当安排满种种吸引人的活动,做到既能发展他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又不损害童年时代的兴趣。——[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片段1和片段2,教师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没有直接出示“Whens...?”的句型进行教学,而是以学生看喜爱的卡通片为切入口,让学生自己提出“Mike, Whens your birthday?”这时,教师也没有立即出示日期,依旧抓住学生迫切想知道日期的心理,布置了“listen and answer”的任务,此时,学生认真地倾听录音,学习自然而然变被动为主动。
2.应用促学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把学到的语言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在片段3中,这位老师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节日以及节日里人们做的事,吃的东西介绍给迈克听,争做文化传播大使,孩子们在向迈克津津乐道的时候,其实就是内化了自己的所学,整个过程没有给学生一点压力和负担,学生反而乐在其中。
3.情感促学
英语的学习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的过程,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也是教学的任务。在片段4中,这位老师就意识到这一教学理念,她满怀激情地朗诵深深地感染了她的学生,孩子们也无比自豪地跟着朗诵,短短的几十秒钟,留下的是孩子们对祖国传统节日的热爱,对作为一名中国人而无比自豪的感情。
三、 “儿童立场”英语教学的实践策略
成尚荣先生指出:以儿童为本的教育,就是指教育是为了儿童的发展,并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的需求出发。它既是教学思想的指引,也是具体方法的指导。下面我就粗浅地谈谈我站在“儿童立场”上进行的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策略一】让学生“笑”起来
1.在游戏中笑
游戏是小学生的最爱,所以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永远是教师的法宝。如在教学“Where is it? Its in/on...”这一对话时,我设计了学生所喜爱的魔术:拿一把小刀“藏”在盒子里,旋转盒子让学生看,表面上学生找不到,教师趁机让学生猜“Where is it?”,学生都迫不及待:“Its in/on...” 这样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你猜我猜”的情境中兴趣盎然,轻松地学会了新知。
2.在“chant”中笑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学习外语时运用音乐、运动、节奏可以感到松弛、愉快和满足,产生兴奋的情绪。“chant”这种形式正迎合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如在3A教学This is...和That is...句型时,我发现在操练多次后学生仍不能正确读出它们的发音,也不能熟练地分辨它们的区别。于是我就利用现成资源,编了一则“chant”:This is, this is, this is a pencil/a ruler/a rubber.(注:每个学生桌上都有,离学生较近);That is, that is, that is a TV/a radio.(注:电视机在黑板旁边,离学生较远)在反复的诵读、比画后,学生的兴致由低到高,相似的语音变得清晰,混淆的知识变得清楚。
3.在赞美中笑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在一次公开课上,我教学的是5B Unit5,课上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现在进行时的结构,眼看课快要结束,为了检验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最后一个环节是看图说话,学生们一个个举起了小手,到了最后一幅图,我看到平时成绩最差的小C也举起了手,心里直捣鼓,最终我还是大胆地给予了他机会。“Oh, C is brave, you try please.”“What is she doing?She is washing clothes.”“Wow, wonderful!”我激动不已,同学们也不由自主地鼓掌,向小C投去赞许的目光,小C笑了,同学们笑了,连曾经教过他的老师也笑了。从此,小C在英语学习方面变得主动了,成绩也慢慢有了进步。
【策略二】让学生“动”起来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认识起源于活动,活动在儿童的认识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通过感性操作—表象操作—理性操作,外部动作可逐步内化为智慧活动。”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会组织一些活动来巩固课堂重、难点,迎合学生喜欢“活动”的个性特点。
1.说一说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为主,越接近生活,就越想说,越敢说,越能说,反之则不感兴趣,无话可说。所以,教师在设计小组活动的形式时,要充分考虑到活动的真实性、生活化。我在教学4B Unit 5 Seasons时,教学完有关单词和句型后,我要求小组之间开展以下的交流、探讨活动: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y?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交流、发现,获取对自己有益的信息,并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有的学生说:I like Autumn. Its cloudy and nice. I can go to the park. What a nice season!有的学生说:I like Summer. Its hot and sunny. I can have a lot of ice?鄄cream.I can swim, I like swimming very much.学生们争相发言,妙语连珠,习得的语言在“接地气”的情境中迸发。
2.演一演
小学生天生爱模仿,有超强的模仿能力。所以我也常常会组织学生表演来内化学习难点,进行语言交际。如在学习了5B Unit 4 Seeing the doctor后, 考虑到本单元所学句型丰富而且读起来比较拗口,我就组织学生编排Go to see the doctor,由于此内容在4B中有所涉及,所以我还鼓励学生适当运用旧知,学生一下子感到学有所用,成就感倍增,语言也相当丰富,如扮演医生的会关心地问:How do you feel?/Whats the matter?/Are you...?/Whats wrong with you?等,“小患者”们一边像模像样地做着患者的动作,一边说:Im .../I have...,让人忍俊不禁。此时,医生的话更是语出惊人:You should.../You shouldnt.../ Im sorry to hear that. You can.../Dont worry. Youve got better soon.孩子们在惟妙惟肖的模仿表演中,语用能力、组织能力都得到提高,而且也提升了他们之间的关怀之情。
3.玩一玩
“玩中学,学中玩”这是英语教学最基本的理念。我在教学5A Unit 8时,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first, next, then, finally这四个表示顺序的词,让学生玩“拼七巧板”。首先课件出示由first, next, then, finally组成的拼图,然后再出示打乱顺序的sing a song, make a wish, eat a cake, cut a cake,让学生思考怎么拼,学生稍作思考后明白这些词组是表示过生日时候的顺序后,踊跃地开始玩七巧板了。First, sing a song. Next, make a wish .Then, cut the cake .Finally, eat the cake.在“玩一玩”的过程中,学生对“first ,next ,then ,finally”的使用有了明确的认识。
4.写一写
英语教学目标的二级描述中,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能模仿范例写句子;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但是学生有怕写作文的心理特点,如果我们生生地要求他们写作文,可能会在目标达成方面受到阻碍。所以我们得为学生的写作铺路搭桥,扫清心理上的障碍。如我在教学5A Unit 8 Christmas时,结合文本及卡通内容,都是涉及圣诞节的风俗和活动,我给孩子们布置了描述Chinese New Year的任务:我预先给孩子们整合了英语杂志上有关中国新年的风俗和人们的活动,然后提供图片,让孩子们获得生活体验和感官上的刺激。最后出示句型范例让孩子们描述,孩子们自信满满,习得的语言跃然纸上,丝毫没有了写作的恐惧和压力。
【策略三】让学生“想”起来
1. 依据生活经验“回想”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的编排虽然紧扣生活,但有些课文的内容纷繁复杂也是事实,学生一时半会儿很难消化。如5B Unit 3 Asking the way这一课,在语法知识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怎样问路及指路。其中特别是指路的这些句子枯燥又难读,怎样才能化解难度让孩子想说会说呢?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生活的再现是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的一种有效手段。当下流行一档综合节目《奔跑吧!兄弟》,学生很喜欢看,对节目中的人物也很熟悉和喜爱。我就选取了其中备受同学青睐的演员陈赫,当他幽默风趣的形象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嘿,陈赫,陈赫!”我看时机成熟,就顺势而下:
T:Do you like Chen He?
Ss: Yes.
T:He comes to our city, he wants to visit some places, but he doesnt know the way. Can we tell him?
Ss: Yes. Yes.(同学们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由于我巧妙地让孩子回想起了他们生活中喜欢的节目,喜爱的人物,接下来的句型教学就水到渠成,学生们用心学着,争着给陈赫指路。
2.依据图片描绘“猜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教育就应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导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鲜活的人物形象,鲜艳的图片色彩,给孩子们创设了良好的想象空间,如童话般美丽。为此,我在教学一些卡通时,摒弃了以往“看卡通—跟读—表演”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采用让学生观察图片,想象人物的语言这种教学手段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把以往习得的语言化为课堂语言,给学生一个应用语言的平台。如在教学5A Unit 8 Cartoon 时,我的教学过程如下:
(学习第一幅图)
(1)T: Who are they? Ss: Theyre Sam, Bobby and his friends.
T:Are they happy? Ss: Yes, they are.
(2)T: What do they do at Christmas? Ss:...
(3)Listen and repeat.
第二至第四幅图均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时的孩子们如一只只欢快的鸟儿,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课堂上自由驰骋。
建构“儿童立场”的英语课堂,就是要我们蹲下来看孩子,一切从孩子的认知规律出发,和孩子们一起去建构快乐的英语课堂,体验的英语课堂,想象的英语课堂。唯有如此,我们的英语教学才能找到其主体价值的方向,才能营建出童话般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