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贾宝玉

2016-05-14张廷廷

人间 2016年7期
关键词:狂人伦理道德价值观念

张廷廷

摘要:《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谓是实现传统价值达到极致的典型而鲁迅笔下的狂人则是怀疑传统价值达到极致的典型两个极致典型之间存在一个眩人夺目的桥梁那就是曹雪芹塑造的贾宝玉形象他是一个伟大的过渡。

关键字:诸葛亮;贾宝玉;狂人;传统价值观念

中图分类号:TJ5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古代章回小说的开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生最受人称道的是忠贞他怀赤诚,尽忠心以德治蜀,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诺言对于诸葛亮的忠贞,剖析其文化内涵可以发现很深的伦理道德烙印他是实现传统价值达到极致的典型。现代文学作品开端《狂人日记》中狂人对封建社会的本质、思想文化、伦理道德做了全方位的前无古人的反思,其思想成果撼动了沿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他是怀疑传统价值达到极致的典型。在这条从践行到颠覆传统观念、解放人性之路上不可逾越的便是古典文学的巅峰《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的塑造在他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漠视中我们看到了传统价值观念裂变的过程他是从实现到颠覆传统价值、寻求个性解放的一座桥梁一个伟大的过渡。

一、诸葛亮——传统价值观念的践行与实现

理念上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对以君、父为表征的社会政治权威的极度崇拜,对以孔、孟为宗师的知识传统及其内涵的价值观念不可质疑的尊崇, 对社会伦理道德的绝对价值不容辩驳的认可, 对社会生活、政治体制毫无保留的积极参与……

诸葛亮始终心存汉室, 在《谢贺者》一文中说:“普天之下,莫非汉民,国家威力未举,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在《与孙权书》中说:“汉室不幸。王纲失纪,曹贼篡逆,蔓延及今,皆思剿灭 ……亮受昭烈皇帝寄托之重, 敢不竭力尽忠。”诸葛亮位至承相,蜀国军政大权在握在这样一个特定的位置上, 他鞠躬尽瘁。处处不失君臣之礼,事事上表奏请,最大限度地尽其义务和职责,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他将自己的思想言行自觉纳入体现伦理道德的群体观的框架中,满足于个人价值在界定位置上的体现。他在《出师表》中的发自肺腑之言表示了他对自己地位的极大满足。在《答李严书》中对李严劝他接受“九锡”进爵封王,断然拒绝说:“臣本东方下士,误用干先帝位极人巨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表示自己格守职分,不企求一丝一毫过分的荣宠福贵。

传统的群体观把人界定在各个本位之内,君臣父子都在特定的规矩和范围内尽自己的义务和职责,不得有任何逾越。诸葛亮的忠贞备受世人称赞,就是因为他格守皿相之职,尽忠尽责,没有任何膺越,并做出了贡献。这种受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限定和约束的忠贞,同样限定和约束了个人聪明才智的发挥和个人价值的充分体现。在封建社会中,为争夺皇位,父子兄弟君臣相互残杀的事件屡见不鲜而诸葛亮在皇位垂手可得的情况下,自我约束安分守己,“庶竭鸳钝”,死而后已。儒学伦理观认为,每个人在所处的地位尽心作其份内的事就是体现天理,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因此诸葛亮被视为这类人的典范和楷模传统价值观念在这里根深蒂固。

二、贾宝玉——传统价值观念的漠视与苦闷

有清以来,是社会风气和人的价值观念、伦理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作为时代的代表体现出了对传统精神的批判与逃逸。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蔑视对人性的探索对个人价值的关注开始探求人类的终极关怀。

首先,对权贵的藐视。他恨自己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认为富贵二字,真正把人荼毒了面对贵族家庭中的种种热闹繁华,总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冷漠,姐姐元春被封为贵妃,“宁荣两处上下内外人等莫不欢天喜地”,惟独宝玉不放在心上他懒于和那些虚伪的士大夫们交往,也不屑于结交达官贵人……最终,他“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于国于家无望”并在爱情美梦破灭后,毅然出家,完全背叛了这个贵族家庭。

其次,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叛离。他极力反对贵贱有别、尊卑有序的封建等级秩序,他渴望世俗生活中的平等交往,追求恋爱婚姻关系的平等、主仆之间的平等、男女之间的平等……一句话: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平等。他不顾世人诽谤,与寒士秦钟,戏子蒋玉涵、柳湘莲相敬相知;他追求自由的恋爱和婚姻,与所爱之人平等互爱;他和仆人“没上没下”,从不以主人自居;他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清爽可人,甚至为她们劳而伤神,“化烟”、“化灰” 也心甘情愿……显然,在他的头脑中等级意识已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体现出的是人类渴求已久的“终极关怀”。

最后,对“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的否定。自古以来,男人的功业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贾宝玉一出生,这个家庭就已经为他安排好了一条求取功名富贵来荣宗耀祖的道路可是他偏偏看不起科举仕宦,认为这只是“ 须眉浊物”、“国贼禄蠹”之流用以沽名钓誉的手段因此,他选择了一条与“仕途经济”完全对立的人生道路,就是跟姐姐妹妹们在一起,过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生活由此不难看出:贾宝玉已背离了传统士人“崇圣”、“尊王”的历史定位,他不愿意成为专制王权、父权的忠实奴仆尽管他还不是在颠覆,但他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漠视着贾府的荣辱兴衰,漠视着贾府外的天下大事。

在贾宝玉身上我们看到了与传统社会、传统文化“非一致性”、“非主流化” 的精神特质。但是他注定是苦闷的:一是摒弃了传统的以建功立业为内核的人生价值观念之后,却找不到比较恰当的人生位置而产生的苦闷;一是亵渎了现存的以三纲五常为法典的人与人关系准则之后,却找不到真正和谐的立足之境而产生的苦闷。这就注定了贾宝玉要承担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寂寞没有合适的时代土壤和环境表现自己和拯救他人只能被看作是“异类”存在这也是成就《红楼梦》伟大悲剧重要的一部分。

三、狂人——传统价值观念的颠覆与变革

鲁迅笔下的狂人既受过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并在“大哥”的指点下做策论,承袭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向,又在维新思想引导下进入新式学堂,接受现代科学思想的教育启蒙,思维中输入了诸如人道主义、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念,评判社会与人生有了新的价值标准。

首先,他认识到维护封建政治机制的价值观念,是以社会统一的思想意和等级观念来杀戮异己,吞噬狂人。社会生活的道德、伦理观念以抹杀个性、泯灭人性、吞噬异端为主要特征封建统治的稳定,需要社会生活死一般的寂静,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无思想、无个性、无人性、逆来顺受,否则,崇尚人性、标傍个性的便是“大恶人”、“不好的人” ——疯子、狂人。以这样泯灭人性、抹杀个性的价值观念评判生活才酿成了一幕幕人间惨剧。狂人还发现在统治者残酷的镇压下,广大劳动人民只能被动地接受统治者规范的价值标准,没有条件也没有权利去反思和否定这使他们一方面是受害者,人性、个性被抹杀,一方面却死死的维护社会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病根,而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可谓“为时既久,精神沦亡”。

其次,狂人从自身的深刻反省中寻找变革的方式狂人无情地剖析自己的成长过程,发现自己也曾受过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只是进了“中学校”,接受了科学的价值观念,才逐步否定弃置了吃人的价值观念,完成了思维方式的变革。因此,变革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思维方式,要从改革孩子的教育入手,让下一代不再因袭吃人的价值观念。对那些没有“吃过人的孩子”进行科学教育,才能“救救孩子”,拯救下一代这是狂人从自我解剖中找到的切合社会实际的变革方式。

狂人的思维有了多种彻底深刻的发现,同时较之玉形象进步之处在于狂人对传统价值观念有了彻底地颠覆认知,没有停留于发现这一层面,而是运用否定式思维即:对已经为实践证明错了的思路、理论、观念, 给予根本的否定, 或弃而不用甚至去大胆的寻求变革方式。这就是鲁迅笔下的发现传统价值观念的不合理又敢于批判救赎无情的剖析、直指封建锋芒、发出救救孩子的狂人。五四运动之后提倡反传统、反孔教提倡的“民主与科学”,可以说狂人就是时代的先驱。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 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的诺言,将传统价值观念实现到极致。鲁迅先生曾评价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是否能在这里看得出鲁迅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和怀疑呢?贾宝玉用自己精神上的苦闷诠释了他对传统价值观念漠视,在个性解放的道路上,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在时代背景下他又找不到正确的解决方式,注定这是无处安放的个性。鲁迅也曾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然呼吸而领会者独宝玉一人而已。”赞美和同情油然而生。到了鲁迅自己笔下的狂人,可以说他是在贾宝玉形象塑造的基础上,发挥到了张扬个性精神解放的极致,是对传统价值观念的颠覆。在自我剖析中,找到了切合实际的变革方式——从新一代的新生命开始救赎。在这里,我们是否可以深深感叹曹雪芹塑造贾宝玉这一形象的伟大呢!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M].北京,1990(8).

[2]鲁迅.《狂人日记》人民文学出版社[M].北京,2002(9).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M].上海,1998(1).

[4]谭良啸.《诸葛亮与传统价值观散论》[J].社会科学研究,1994(3).

[5]魏耕祥.《论狂人的思维方法》[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5()1.

猜你喜欢

狂人伦理道德价值观念
黄河文化对眷村文学的影响
狂人的批判
狂人
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
周豫才著 “狂人”的那一晚
论中国哲学经世致用传统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混血家庭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