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世同堂》正反问句的语用功能探究

2016-05-14秦秋蕊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7期
关键词:四世同堂语用功能

摘 要:以老舍著名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为特定语料库,聚焦于其中的正反问句,在详尽统计的基础上,探究《四世同堂》中正反问句的语用功能。将正反问句的语用功能分为探询、陈述以及指令三种功能,并在其下进行细致分类,分别列举实例,详细说明不同语境下正反问句的不同语用功能。

关键词:《四世同堂》 正反问句 语用功能

一、引言

自《马氏文通》以来,人们对汉语语法的研究不断深入,汉语句类的研究也在逐步发展。在现代汉语句类研究中,疑问句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一大类,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今学者的研究重点,而正反问句又是疑问句中比较重要而独特的一类,与特指问句、选择问句、是非问句并列,笔者即以正反问句为研究对象。

正反问句,又称为反复问句,由谓语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的格式构成。[1]本文的独特性在于将正反问句的研究与现代文学名著《四世同堂》结合起来,《四世同堂》中正反问句的最大特点是其在实际语境中所具有的独特而丰富的表达效果,语用价值极高。

在对《四世同堂》中的正反问句进行研究时,笔者采用数量统计分析,对语料中所有正反问句进行统计,将《四世同堂》中的正反问句粗分为几大类型:“X不X”正反问句、“V不”正反问句、“……,X不X”型正反问句。在探究《四世同堂》中正反问句不同语用功能的同时,笔者关注不同类型的正反问句在语用功能上的分布情况与差异。

正反问句属于疑问句,疑问句的主要语用功能是询问,即探询功能,这是所有疑问句都具有的功能,可以说其他功能都是从这一功能出发,或迁移,或衰退而展现的功能。徐盛桓在《疑问句探询功能的迁移》一文中指出:如果疑问句的形式表达陈述性内容或指令性内容,这就是疑问句功能的迁移。疑问句的功能是“全疑而问——半疑(猜测)而问——无疑而问”,与之相对应的是“强发问——弱发问——非问”,非问即包括陈述性内容和指令性内容。[2]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四世同堂》中的正反问句也承载着探询功能,除此之外,由探询功能迁移而来的陈述与指令功能也都有所体现。

二、探询功能

探询即我们所说的有疑而问,包括两种情况,即全疑而问和半疑而问。前者我们可以理解为对所提出的问题没有任何猜测和倾向,对所提的问题完全不知情,而后者是指对所提出的问题有了一定的猜测或心中有了预期的答案,但并不确定,因而希望得到对方的回答来进行确认。《四世同堂》中的正反问句在这两种情况上都有所体现,下面我们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分类说明。

1.全疑而问

全疑而问表明提问者对问题毫不知情,希望得到回答,其探询意味非常明显,表现出发问者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例如:

(1)快天亮了!你饿不饿?(第四十八段)

(2)七爷!你吃了没有?(第十六段)

以上两个例子的发问者明显不知道所问情况,并且需要得到回答,特别是例(1),发问者需要根据回答来决定是不是需要去做饭,因此,在这里,询问意味非常强烈。

在表达全疑而问的正反问句里,除了其询问意味,我们也可以体会出发问者的情感、需求等。例如:

(3)你把嘴闭上一会儿行不行?(第三段)

(4)小顺儿,妞妞,都不准胡闹呦!听见没有?(第七十五段)

(5)小文马上问:“有用我的地方没有?”(第六十段)

(6)他将干什么去呢?是不是要去从军?(第三十四段)

(7)咱们俩要是不操心,一家子连裤子都穿不上!你信不信?(第一段)

(8)干脆一点,你答应我的话不答应?(第三十四段)

以上几个例句中,例(3)、(4)表达了发问者训诫、逼问等语气;例(5)、(6)可以体会到发问者急切的心情,表现出小文的热情;例(7)、(8)则可以看出发问者明确要求对方表态的情绪。结合上下文语境,在全疑而问的正反问句中还可以体会到更多的意味,也可以发现,正反问句的使用更容易突出人物情感,对于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另外,在研究《四世同堂》中的正反问句时,我们可以发现大量表达全疑而问的句子中带有语气词“呢”,“呢”字本身并没有承载疑问信息的功能,所以,它的功能主要是可以加深其疑问程度,有“深究”的意思[3],当然也有一部分起到缓和语气的作用。例如:

(9)他们能不能乱杀人呢?(第四段)

(10)告状有用没有呢?(第六十二段)

(11)可以不可以改一改呢?(第五十九段)

若将以上例句中的“呢”删去,则变为:

(9a)他们能不能乱杀人?

(10a)告状有用没有?

(11a)可以不可以改一改?

这样就不难看出,带“呢”的正反问句有刨根问底的作用,希望对方一定给出一个答案,而语气也不显得过于强硬。语气词“啊”也在《四世同堂》中出现过,同样具有缓和语气的作用,只不过频率远远低于“呢”。如“你给我约了他没有啊?”若直接询问“你给我约了他没有?”语气便略显生硬。

2.半疑而问

半疑而问是指提问者对所提问的事情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问只是为了得到进一步的确认或者补充。这时,提问者在提问时已经有一定的倾向和预期了,与全疑而问相比,这种情况下的正反问句的探询功能就相对弱一些,感情不会像全疑而问的正反问句那样强烈、丰富。在分布范围上,全疑而问的正反问句在三种正反问句类型中都会出现,而半疑而问则通常以“……,X不X”型正反问句的形式出现。例如:

(12)可是,这究竟算是有了个办法,是不是?(第八段)

(13)咱们一同看看默翁去,好不好?(第九段)

(14)你看我一天到晚老闹着玩,不作一点正经事,是不是?(第十六段)

(15)再说,冠家的人都怪好的,咱们似乎也不必因为帮忙一家邻居,而得罪另一家邻居,是不是?(第十七段)

以上四个例句中,前两句是在肯定句后加“X不X”附加问,表示提问者已经认同这种陈述,此时,对答案抱有肯定的倾向。后两种句式在否定句后加“X不X”附加问,提问者大都抱有一种否定倾向的答案。

三、陈述功能

之前我们已经大体介绍过,正反问句的陈述功能是由探询功能的迁移形成的,相对于之前探询功能中的全疑而问和半疑而问,陈述功能是属于无疑而问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说陈述功能是由探询功能迁移而来的,由全疑到半疑再到无疑而问,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也是迁移的过程。

在语言学里,对正反问句的陈述功能的研究,主要体现为对修辞学关于正反问构成的反问句的研究之中,[4]虽然任何疑问句式都可以构成反问句,其中最少见的却是选择问和正反问,然而在对《四世同堂》的正反问句进行研究时,表达陈述功能的由正反问构成的反问句却也不在少数。例如:

(16)把咱们的绸缎衣服换成粗布的,把咱们的酒饭换上粗饽饽辣饼子,咱们还见人不见了呢?(第六十七段)

(17)我嫁给他三年了,老太太你看看我,还像个人不像?(第十六段)

(18)你是人不是?是人不是?说!(第四十四段)

(19)好家伙,万一日本人一定追究,而知道了她和咱们是一伙,咱们吃得消吃不消?(第六十五段)

(20)汪精卫居然敢上北平来,来和北平的汉奸们称兄唤弟,人的不害羞还有个限度没有呢?(第五十六段)

从以上例句中,我们可以发现,例(16)到例(19)属于“X不X”型正反问句的不同小类,而例(20)属于“V不/没有”型正反问句。事实上,“……,X不X”型正反问句中也有表示陈述功能的例子存在,只不过在《四世同堂》中比较少见。同样从以上例句中我们可以发现,正反问构成的反问句在表现陈述功能的同时,也可以传达出丰富的感情和情绪,比如得意、不满、委屈、讽刺等。

四、指令功能

一般而言,在我们熟知的几种句类中,每种句类有其自身独特的功能,比如陈述句表“陈述”、疑问句表“探询”等,而“指令”一般为祈使句的功能。然而在我们分析的《四世同堂》的正反问句中,我们发现,正反问句也有指令功能,这同样可以看作是由探询功能迁移而来的。

陈静在《现代汉语正反问研究》中指出,正反问句的指令功能的研究体现为语用学关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5]这也就是说句子所要表达的意义超出了其字面用意,用疑问句的形式间接地表达祈使句的指令意义,有人在研究此类正反问句时将其称为“正反问祈使义句”。陈静在《现代汉语正反问研究》中分析正反问句的指令功能时分为了“请求”“劝阻”和“建议”三类,我们也将采用这种分类,但是陈静的研究仅限于正反附加问的形式,而我们在对《四世同堂》的正反问句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表示指令功能的正反问句类型包括了“X不X”型正反问句和“……,X不X”型正反问句。下面我们就举例进行说明。

1.表“请求”。例如:

(21)姐姐,咱们俩出去玩会儿好不好?(第七段)

(22)伯父,我们是不是能常见面呢?(第五十段)

(23)我能不能见见这位蓝东阳先生呢?(第二十四段)

(24)你告诉告诉我,怎样作个文学家,好不好?(第二十八段)

2.表“建议”。例如:

(25)把这个给程家送去好不好?(第八十九段)

(26)伯伯,你是不是应当躲一躲呢?(第十一段)

(27)第二,铁的成色不一样,咱们要不要个一定的标准呢?(第五十七段)

(28)“钱伯伯,”瑞宣低声的叫。“家去,吃点什么,好不好?”(第五十段)

3.表“劝阻”。例如:

(29)别在我这儿说这些话,成不成?(第五十七段)

(30)得啦,你别招我生气,行不行?(第四十四段)

以上例句中,包含了“X不X”型正反问句和“……,X不X”型正反问句两大类,“X不X”型正反问句中也包含了X为判断动词“是”、形容词和能愿动词等的小类。由此可见,正反问句突破字面意义而体现其指令功能的语用功能愈发突出。

五、结语

笔者以《四世同堂》为语料库,对其中现代汉语正反问句的语用功能进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四世同堂》中的正反问句主要具有三种语用功能:探询功能、陈述功能和指令功能,后二者均由探询功能迁移而来。其中探询功能又可以根据疑问程度分为全疑而问和半疑而问,陈述功能在疑问程度上属于无疑而问,指令功能也可以细分为表“请求”“建议”和“劝阻”三类。另外,探询功能为最主要功能,分布在正反问句的各种类型中,陈述功能则主要分布在“X不X”型,与“V不”型正反问句之中,而指令功能则主要存在于“X不X”型和“……,X不X”型正反问句中。

注释: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99页。

[2]徐盛恒:《疑问句探询功能的迁移》,中国语文,1991年,第1期。

[3]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精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284页。

[4]陈静:《现代汉语正反问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第30页。

[5]陈静:《现代汉语正反问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第30页。

参考文献:

[1]陈静.现代汉语正反问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2]邓晶想.《四世同堂》人物对话的语用学分析[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林娟廷.正反问祈使义句的句法、语用分析[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老舍.四世同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6]吕叔湘.疑问·否定·肯定[J].中国语文,1985,(4).

[7]蒲喜明.别有特点的“正反问句”[N].陕西师大学报,1985,(04).

[8]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9]徐盛恒.疑问句探询功能的迁移[J].中国语文,1991,(1).

[10]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秦秋蕊 江苏徐州 江苏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221000)

猜你喜欢

四世同堂语用功能
巧借“微写作”,撬动“整本书”
Twilight Love
《四世同堂》
从《四世同堂》到《茶馆》
《蒙古秘史》被动语态的语用分析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模糊语教学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归化与异化
一个古老民族文化心理的艺术沉思
关于大学英语语音的语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