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套住的人

2016-05-14赵阳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7期
关键词:套子祥林嫂

摘 要:从“套”入手,重点分析契诃夫小说《套中人》的别里科夫与鲁迅小说《祝福》的祥林嫂的人物形象。探究二者是如何被包裹在层层套子中,最终被套子所吞噬的。

关键词:套子 别里科夫 祥林嫂

19世纪俄国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用他那讽刺幽默的笔触写成了《套中人》一文,为我们塑造出了一个胆小怕事、顽固守旧的别里科夫的形象。20世纪初,鲁迅先生将目光投向旧中国农村,在《祝福》中描绘出祥林嫂悲剧的一生。对比两个人物,笔者发现他们竟都被包裹在层层套子之中,最终被套子束缚、被社会所吞噬。

一、二者都生活在层层套子中

(一)别里科夫的套子

在小说中,契诃夫借科瓦连科之口点出别里科夫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大套子。整个小镇落后、封闭、毫无生气,让人感觉窒息。那里没有清新的空气、自由的思想,有的只是无数的清规戒律和像别里科夫一样的“套中人”。

在这种环境的套子之下,别里科夫自身又单独形成了一个套子,束缚自己也辖制别人。

小说中别里科夫是希腊语教师,“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要穿上套鞋,带着雨伞,穿上暖和的棉大衣。他的雨伞装在套子里,表装在套子里,削铅笔的小刀也装在套子里。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墨镜,穿绒衣,耳朵里塞着棉花。就连坐马车也要叫车夫支起车篷。”[1]这段漫画式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别里科夫的生活状态——活在套中。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寄居蟹”一样与世隔绝,活在自己的壳里,永远不受外界干扰。

不仅他的日常生活一刻也离不开这些有形的“套子”,就连他的思想也被严密地藏在无形的“套子”中。他赞同沙皇政府颁布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中规定着禁止的言行,凡是违反法律、不合常规的事(比如做祷告时同事迟到,或者听到中学生调皮捣蛋,等等),即使与他毫不相干,他也会忧心忡忡。他惧怕新鲜事物,喜欢“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来没存在过的东西”,他总是一个劲儿地说:“但愿不要惹出什么事端。”[2]

他这种慎重多疑、纯粹套子式的论调将“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就连“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在这类人的影响下,太太小姐们礼拜六不敢安排家庭戏剧演出,害怕让他听见;教士们在他面前也不敢吃荤和打牌。所有人活得战战兢兢,谨小慎微,事事都怕。他的套子不仅套住了别人,也深深地束缚住了自己,就连美好的爱情也不能将他从套子中救出。他被套子紧紧箍住,最终窒息而亡。

此外,小说在文本结构上,采用故事套故事的结构方式。故事情节从布尔金和伊凡·伊凡诺奇的谈话中展开,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完美地将别里科夫嵌入套子中。

(二)祥林嫂的套子

比起别里科夫,祥林嫂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套子。初到鲁镇之时,她不过是个“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的年轻女子。四婶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3]认定她是个安分耐劳的老实人,便不顾她新寡,留下了她。

但这个表面看似没有什么套子的劳动妇女,却同样被层层套子所束缚着。

首先,我们只知道她被人称为祥林嫂。这个称呼只是将她死去的丈夫祥林的名字冠给她,又因和卫老婆子为邻,所以大抵也姓卫。小说中简单的两句话将祥林嫂的身世介绍清楚。这个被称为祥林嫂的女子即使之后改嫁也仍被烙上她第一任丈夫祥林的称呼,自始至终从来没有人关心过她到底叫什么名字。可见在封建社会中妇女被“三从四德”的套子紧紧箍住,出嫁便要从夫,被冠以夫姓,连名字也不得写在族谱中,完完全全丢失了自己。其次,当祥林嫂的丈夫死去,婆婆为了给小叔子准备彩礼,将她从鲁四老爷家劫走,如货物一般卖到无人愿去的深山为妇,她也曾挣扎反抗,只是为了给死去的丈夫守节,然而最终还是妥协了。婆婆的这一举动在外人看来竟是理所应当、合情合理的,而祥林嫂这个受害者却被认为不贞不洁、满身罪孽。可见封建礼教中“守节”的套子对妇女的压迫之重。最终,当她又一次死了丈夫,连儿子也被狼叼走了,她的大伯不顾她孤身一人,将她扫地出门。再进鲁镇时,迎来的是人们的嘲讽耻笑、轻蔑不屑,即使“捐了门槛”也不能得到“救赎”。“三从四德”“守节”思想等套子紧紧束缚住了她,带着封建礼教的层层枷锁,她终于在人们的祝福声中死去了。

二、二者都是死于套子的束缚

探究两个人的死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二人都是被勒死在套子中的。别里科夫是被思想的套子所害,祥林嫂是被封建伦理纲常的套子所害。这些套子紧紧包裹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让他们逐渐变得麻木、怪异,最终被套子所吞噬。

(一)别里科夫之死

平心而论,别里科夫并不是一个罪恶滔天的该死之人,他只是一个生活在沙皇政府统治之下,严格执行法令制度的平民。他一心想过的不过是安分守己、平安度日的生活,只是他的态度有些近乎偏执。除此之外,我们似乎找不到其他的理由批驳他。他生活的时代,正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专制的时期。封建专制统治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对人民采取高压的手段,实行严酷的警察统治,一时间整个社会犹如一个“大套子”被恐怖的阴霾笼罩。在这个“大套子”之下,一些知识分子选择退却,屈服在政府的淫威之下,钻进自己的“套子”中,自甘堕落,在畏惧、恐慌中麻木地生活着。而别里科夫的悲剧性格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的,可以说,他既是在为虎作伥,辖制迫害周围的人,又是专制统治的受害者,最终被政府、社会强加于他的思想套子束缚至死。可恨!可怜!可悲!

(二)祥林嫂之死

祥林嫂一生善良、质朴,但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她在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压迫下,不自觉地钻进“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贞洁观等种种“套子”中,被愚弄、践踏、迫害,最终被社会所吞噬。作为封建旧文化的忠实拥护者,鲁四老爷迂腐守旧,厌恶、嫌弃不守贞洁的祥林嫂,将她无情地赶出鲁家,让她露宿街头行乞。曾怀念祥林嫂的四婶在得知她改嫁之后也不敢让她沾手“祝福”,生怕不干不净,祖宗不接受。自私冷酷的婆婆,利用封建家长制的权威将她改嫁到山坳中。同样饱受旧社会迫害的柳妈,也因受封建迷信毒害至深,间接将她推向深渊。鲁镇上的人们更是对她冷嘲热讽,一次次无情揭开她丧子的伤疤。就连担负启蒙思想重任的“我”,面对祥林嫂的追问也采取了无奈逃避的态度。正如丁玲所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祥林嫂并没有什么过错,只是她处于封建社会这个“大套子”之下,被封建礼教、封建迷信这些“套子”牢牢套住,精神逐渐麻木,最终在这些套子的禁锢之下凄惨死去。

无论是别里科夫或是祥林嫂,都是代表着当时的人们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中的生存状况。他们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只能在社会中随波逐流,彷徨迷惘。他们正如鲁迅所说的“想做奴隶而不得”,最终消亡于社会的套子中。

注释:

[1]汝龙译,契诃夫:《契诃夫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汝龙译,契诃夫:《契诃夫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3]鲁迅:《彷徨》,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年版。

参考文献:

[1]汝龙译,契诃夫.契诃夫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鲁迅.彷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

[3]白红杰.“套中人”别里科夫形象探析[J].才智,2011,(04).

[4]高德强.《套中人》别论[J].黔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1995,(02).

[5]唐建辉.绝望化、受虐性与破坏性——“套中人”别里科夫性格的再分析[J].现代语文,2007,(04).

[6]孟红梅.人在套中无所逃——对<套中人>中“套子”及主题的再认识[J].语文建设,2005,(09).

[7]王富任.关于《套中人》的几个问题[J].语文学习,2009,(01).

[8]祖国颂.《套中人》的叙事特点及其主题意义新探[J].俄罗斯文艺,2007,(03).

[9]王诚良.《套中人》中“套子”之我见[J].名作欣赏,2000,(04).

[10]万丽.从《套中人》看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J].考试周刊,2008,(34).

(赵阳 天津师范大学 300300)

猜你喜欢

套子祥林嫂
谬论套子
谈谈《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套子”的象征意义
套子
套子
套子
语言描写尽显人物情态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野猪套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