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校文化执行力的探讨
2016-05-14吴少玲
吴少玲
【摘 要】学校之间的竞争不是靠硬件,而是靠文化,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靠的也是文化。经营学校文化已成为每个校长的共识,但打造有文化品位的学校,这绝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事情,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经营和努力,增强学校文化的执行力,而学校文化对于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学校文化执行力大小。
【关键词】学校发展;执行机制;文化执行力
在学校的管理中,学校领导者经常会被一些问题困扰:为什么设计良好的学校发展规划不能如愿变成现实,甚至南辕北辙?为什么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校本教研等好的理念及措施,在学校会成为形式主义或者口头之谈……造成这种现象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学校文化执行力的低下。
何谓执行力?执行力是指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行动力。
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动员全体师生的参与,需要集体的智慧,需要强大的文化执行力。那么,校长如何打造学校文化的执行力?
一、建设“针对而适合”的学校文化,增强认可度
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是老师,是学生。学校文化能否建设起来,首先要看它是否被认可。认可度高的学校文化,能潜移默化地改变执行者的意识。因此,实现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可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前提,也是提高学校文化执行力的首要策略。要得到师生的认可,关键是让师生参与其中。因此,学校文化建设应基于学校办学历史与师生发展现状,既要符合师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又要对师生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只有师生们积极参与,学校文化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某种制度,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
二、加强学校文化的渗透力,形成全方位的实施态势
学校文化作为学校之生命力,它必须要能渗透到学校组织结构的各个地个层面。唯有这样,整个学校组织都会有强盛的生命力。然而,很多学校的文化建设表面化、形式化、口号化。这样的学校文化建设没有任何意义。学校要想增强执行力,就必须把学校文化渗透到各个层面,并让学校文化有的放矢地引领着各层面的工作,使各部门工作与学校文化有机地、有效地整合,形成全方位实施态势。要增强学校文化的渗透力,一是学校文化的渗透力取决于校长对学校文化的认知度。认知度越高,对学校文化的倡导和实施效果就会越好,学校文化的渗透自然会越强;二是学校文化的渗透力还取决于中层干部的知识文化背景。如果在学校文化培育中,没有与中层干部自身文化相冲突和相背离的,就易于被他们所接受;反之则难以奏效。
作为校长,无论是从自身素质的提高,还是中层干部的培养上,都应做出相应的表率。学校文化能渗透力越强,执行力就会越强;而执行力越强,学校的问题便越容易解决。
三、丰富学校文化的执行内容,形成多彩的文化场
文化是催化剂,能影响执行者的意识进而改变其心态,最终让执行者自觉改变行为。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与彷徨。有困惑与彷徨,自然也就有不断思索与改进的过程。在无形之中,也丰富并发展着学校文化的执行内容。这就要求学校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与管理制度改革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不断丰富发展学校文化的执行内容,使之形成一个多彩的文化场。
例如番禺区石碁镇前锋小学“诗书育人、诗书治学”的文化建设,就注重不断挖掘“诗书”的内涵,不断寻求“诗书”文化建设新的载体,分别在校园环境建设、学生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等领域不断丰富发展其执行内容。目前,学校环境的布置上到处洋溢着诗书文化。学生诗书文化的书画作品也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此外,学校还致力于创造尊重人才、人格人性的人文环境,致力于人格岗位的建设等。在“诗书文化”的指引下,校本课程已经在科学、诗教、手抄报等四个领域分别开发出校本教材,形成校本课程。在“诗书育人,诗书治学”理念引领下,学校创建出主题鲜明的特色文化,打造了个性鲜明的德育文化,构建出特色鲜明的教学文化,营造着服务鲜明的后勤文化,树立着和谐鲜明的工会文化。整个前锋小学就是一个多彩的诗意文化场,让人感受到诗意春风。
四、完善学校文化的执行机制,做到以规矩定方圆
现代管理学认为运转有序、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是提升文化执行力的重要保障。同理,学校文化执行力要强大起来,有序、科学、合理的机制以及师生的潜能激发颇为关键。学校要按照“学校—部门—教师—学生”的路径,把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教师和学生个人的目标责任上,并构建相应的目标责任监控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在决策制定时,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不能朝令夕改,以便执行者能坚定的按照该方向执行下去。决策结果要量化,不能模棱两可。在决策时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简单的东西量化,用流程来推动工作,让执行者通过该流程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做到规矩定方圆。
仍以番禺区石碁镇前锋小学“诗书育人,诗书治学”建设为例。目前,学校正在积极启动基于学校文化背景下的班级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学校文化制度。用制度的形式,采取量化分值的形式纳入教师、学生以及班级的量化考核,充分发挥了校园文化的精神导航作用。这种用文化制度来引领学校管理的方向,可以说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大胆创新和突破。学校管理实践中,很多管理者往往看不到学校文化制度的重要性,教学中则以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为主,忽视人文的潜意识渗透效果。现实上,文化制度的渗透会潜移默化,会如同涓涓溪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会使学生形成高尚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学校教育的导向。
五、改进学校文化的执行方式,焕发满园春色
执行方式的好坏,对于学校文化的最终效果影响颇深。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具体的人与人之间,都存在加强沟通与交流的问题。我们司空见惯的命令式、指令式等硬性执行方式已经被淘汰,而更多的是平等式、互动式的柔性执行方式,更多的是开诚布公、实话实说的沟通、联系与协调。
有调查显示:学校存在的问题,其中70%是由于沟通不力造成的,就是说70%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沟通来解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执行的真正难点不是激励不足,不是知识或技能欠缺,也不是缺乏敬业或职业精神,而是我们在执行时没有触动教师积极行动的“自愿”因子。“好的沟通是成功的一半。”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经常与教师进行沟通,争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认可,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从而提升教师的工作自觉性,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对学校的满意度和认同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为此,我平时都把每一位老师看作自己的战友、朋友,而不是下属,从工作上到家庭生活上给予他们真挚的关心和热情的帮助,不管是年老的教师还是年轻的教师,给予同样多的平台给他们发展、发挥。每个学年结束,我都让老师们给校长写一封信,信的内容可以是对学校的建议,可以是对校长我本人的建议,甚至是对于学校工作发牢骚也可以,我绝不生气。而且对于老师们的信,或借教师会议作解释说明,或以文字形式回应,或以聊天方式沟通,或以改进后的实际行动作反馈……
在“诗书文化”的熏陶下,作为校长的我更加清楚:老师发牢骚并不可怕,一定比没有这种或有这种人而把牢骚埋在肚子里的情况要强得多。只要正确对待牢骚并将其作为改进工作的动力与依据,并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位老师,便可推动学校持续、良性的发展。因此,增强学校文化执行力,把静态物质环境和动态人文环境都变成有生命力的教育资源,才能构成学校特有的文化风景线,谱写和谐的校园乐章。
参考文献
[1]翁绍华,冯智勇,强爽.加强高校执行力建设的路径探析[J].北方经贸,2013(04).
[2]王长华.贵在提升学校执行力[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6(06).
[3]陈贇.论校园文化和学校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