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愿戴着“紧箍咒”前行

2016-05-14杨富志

师道 2016年7期
关键词:李镇西紧箍咒博文

我一向认为,没有一个用心教书的教师会拒绝成长,因为,当他/她站在讲台上,倘若因己昏昏不能使学生昭昭时,一定会感到无地自容的。于是,他/她渴望成长。但是怎样才是成长呢?当下,许多教师渴望的成长就是不断地赢得官方的表彰,表彰越多,级别越高,就表明他/她成长得越好。我自然也想要这样的“成长”,也想被表彰,毕竟,多年以来的评价标准就是这样,谁拥有荣誉头衔就意味着谁优秀。

但我实在无力获得那张能够证明自己优秀的荣誉证书。怎么办?这样的一个事关生存质量的问题,我自然不会无动于衷!教师当自强,既然事实已证明自己“赢获荣誉”的能力有限,那我就要寻找一条与荣誉无关,但属于自己,更属于每一个需要破茧成蝶的普通教师的成长之路。

一件事,倘若心之所向,定会沿着心路前行,结局定会如其所愿。有一日,我读到李镇西老师的一篇文章《谈青年语文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内容是李老师和徒弟交流青年教师如何成长。李老师认为,教师成长关键在自己,要学会自我成长,自己培养自己。最入我心的是这句话:“苏霍姆林斯基是谁培养的?叶圣陶是谁培养的?魏书生是谁培养的?还不是他们自己培养的!”这不就是我苦苦寻求的成长之路吗?我为何不自己培养自己?怎么自我培养?李老师特别强调写作,他语重心长地说:“写作,它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换言之,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这些朴实的话语,为一位迷惘的教师,点燃了心灯。

于是,我照李老师所言去做,不停地读书,不停地反思,不懈地写作,一步一个脚印,一天一个高度。谁承想,一个没有任何荣誉的人也能够翩翩起舞,不仅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等颇有影响的刊物上“立言布道”,还在全国各地的教师培训会上“传经送宝”,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为普通教师的成长打开了一扇窗。曾经的狭隘与卑怯,迷惘与困惑竟然在成长中悄然溜走了。为何?因为你长大了!用李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已经拉开了距离。

恐怕远在千里之外的李老师根本就不知道,有那么一个年轻的教师在聆听了他和徒弟的一番对话后,竟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崭新的教育之路,而且是一条有意义的路——为那些既无经济基础又无政治背景还无圆润交际能力的普通教师开辟了一条自我成长的道路。

现在想来,有时候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影响可能既不是什么宏论,也不是什么训导,而仅仅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发人深省的话语抑或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

此后,我在李老师的博客里看到李老师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五个一”工程,我自作主张,略作修改,变成适合自己践行的“八个一”:每天读博文1篇,每天上好1堂课,每天与1名学生谈心,每周参加1次网络学习,每周写1篇教育教学随笔,每月批注1部教育专著,每学期在呱呱社区举办1次个人讲座,每学年参加1次“中国李镇西式好教师”颁奖大会。

在这里,只说“八个一”中的“每天读博文1篇”和“每学年参加1次‘中国李镇西式好教师颁奖大会”这两项。先说第一项,我喜欢读李老师的博文,他的博文能给人成长的力量,让人觉得教育是美好的,诗意的,令人向往。有一次,我在李老师的博客里看到了一组描述僧人吉美坚赞和他学校的文章,那神秘的土地引发了我无限的遐想,尤其是那里的孩子课间的游戏“因明学”让我着迷,我多想去那儿看看,或支教一段时间亲身体验那里的教育生活啊!再说第二项,2012年7月25日,在李老师的学校,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我参加首届“中国李镇西式好教师”的评选,在那里,见到了心仪已久的李老师,与他握手,和他拥抱,受他指导。他说我的演讲,字字发自肺腑,句句源于灵魂!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尤其是聆听李老师的报告,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在他讲座的3个小时里,我有好几次流下了眼泪,我流泪不仅仅源于感动,更是源于惭愧,惭愧自己以往对学生太凶,太霸道,也惭愧自己竟把教师生活过得那么苦那么累。从李老师那里,我懂得了“谁把学生当天使,谁就生活在天堂里,谁把孩子当魔鬼,谁就生活在地狱里”这句话的意义。

在会议间隙,李老师听说我有一本书要出版,欣然题词:“杨富志老师的实践与思考让我感动,他的教育成就再次证明了我的一个观点:一个普通的教师,只要理想远大,视野开阔,而又踏实勤勉,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达到教育的佳境,走向教育科研的高峰,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把李老师的题词,当作我行走的圭臬,路越走越宽,沿途的风景越来越美丽。

现在,我是一名“中国李镇西式好教师”了,我要沿着李老师前行的脚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告诉我自己——我可以没有成就,但我必须有素养,为人师表的素养。我要带着紧箍咒前行,这个紧箍咒就是“中国李镇西式好教师”这个头衔!

(作者单位:山东莱芜市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李镇西紧箍咒博文
我的“紧箍咒”
第一次挣钱
紧箍咒
妈妈会念“紧箍咒”
谁和谁好
年轻干部要戴上“紧箍咒”
怎样让别人打不倒你
爱心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Review on Tang Wenzhi’s The Gist of Chinese Writing Gamut
改变自己袁才有可能改变整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