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情境的使用应取之有度

2016-05-14林果

师道 2016年7期
关键词:美术课绘本绘画

林果

小学美术课堂引入绘画情境时,丰富的图片是不是越多就越好,绘画情境的设计是否合理?这一直是我们在课堂实施后所关注的问题。绘画情境增强美术课的有效性是毋庸质疑的,但是,绘画情境仅仅停留在“好看、好玩”上显然是非常肤浅的。绘画情境教学应该是一堂美术课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我们通过绘画情境传递给学生的思维习惯、探究深入是相当重要的参考因素,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铺天盖地的色彩画面、遍地的绘画情境能否和学生的审美情趣相呼应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显然,绘画情境的使用应该取之有度,不少小学美术课堂泛滥使用绘画手段,偏离了内容,过度装饰后有喧宾夺主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提出相关的策略来加以改进,以让绘画情境对小学美术课真正起到辅助作用。

学生经过提取、整合、加工图象信息,无疑能让其对绘画的描述更加一目了然,也加深了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在教岭南版六年级美术下册《非洲大陆之旅》这课时,我设置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在学生对作品已经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彩色的非洲。这是一个开放性的环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异域风光,检测孩子们对绘本的理解程度,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总体来说,绘画情境以怎样的形式出现,都要求与绘本相匹配。

绘画情境的引入,往往能大大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但是,不少教师过于强调绘画手段的作用,在情境导入上花费大量的笔墨,一张张精美的图片充分“渲染”了课堂气氛。可是,一堂四十分钟的课用掉十五分钟去导入,孩子们的兴趣是高涨了,但哪还有时间静下心来细细绘画呢?显然绘画情境的过度使用,会使课堂主次颠倒、本末倒置,影响学生平心静气地来完成绘画作品。

教师在选择图片时,必须细致观察图片内容是否与美术课的知识相关。虽然现在多媒体运用十分方便快捷,在网上能搜索到许多相关的图片,但这些图片不一定都适合使用。绘画的内容要与文本相匹配。它在表现出整体形象让人体味美感的同时,也应在细节方面注意与美术知识内容的统一。再者,我在教岭南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丽的荷塘》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明白荷花开放的三种状态,特意挑选了三幅开放程度不同的荷花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时,一张张荷叶、一朵朵荷花都像有了生命力一般,跃然纸上。这样的绘画内容,既能增加课堂的观赏性,有美好的视觉效果,对绘本的解读也真正起到了辅助作用。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一个简单“下载”的图片本身是没有多少生命力的。我们对作品本身驾驭了多少,同样也还要对图片等其它信息进行主宰。教材素材图一定要把握好度的问题,要非常慎重地使用,美术课对图片的选择其实是很挑剔的。当学生手捧可供观赏的绘本汲取到知识的力量时,这样渗透、熏陶出的人文素养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地统一起来,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教师要根据绘本选择适合的绘画形式和内容,引导学生将其与美术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从而达到图文合一、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绘画情境充分发挥作用,才能很好地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服务。

猜你喜欢

美术课绘本绘画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绘本
绘本
绘本
美术课
找蜡笔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