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次启发,激励学生言语智慧

2016-05-14方健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7期
关键词:反思小学语文教学

方健

【摘 要】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只有以表达为基点,抓住文本中每一个训练机会,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开启学生的言语智慧。《当炸弹在身边响起》的三个细节,三次启发,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紧紧围绕“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当炸弹在身边响起》描述了炸弹几次在毛泽东身边响起?哪些段写第一次?哪些段写第二次?观看《延安保卫战》电影精彩片段,身临其境感受战斗场面,说感想。(或出示挂图,教师深情地简述战斗情景)读课文,用“■”勾出描写炸弹爆炸时情况危险的句子,用“■”勾出描写毛泽东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勾出来后自己读句子,细心体会。在小组内把勾出来的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伙伴听,说说自己的体会。伙伴之间相互补充。全班交流感悟描写情况危险的句子。抽学生交流句子,订正。(“突然……”和“话音未落……”)说出自己对句子的体会,相互补充。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情景,通过朗读体会情况的危急。抽读,评价。老师引读。过渡:炸弹时时在身边响起,随时都有死的威胁,面对炮火,毛泽东又是怎样对待的呢?交流感悟描写毛泽东神态、语言、行动的句子。逐句交流,说出体会,相互补充。引导学生悟出毛泽东身处险境,镇定自若、心系群众、幽默风趣的精神品质。理解“一本正经、连根拔”等词语。出示小黑板,比较句式:A.只见毛泽东左手端着茶杯,右手仍在画图,好像刚才什么都没发生似的。B.只见毛泽东左手稳稳地端着茶杯,(连一星半点水也没有洒落),右手的那支笔仍在地图上移动,(画的线一点儿也没有打折),好像刚才什么都没发生似的。对比读句子。说说哪一句话写得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从对比中体会具体细致的描写,让人更真切地感觉到他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自由练读描写毛泽东神态、语言、行动的句子,选择你读得最好的一句读给伙伴们听。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这句《课标》的原话,决定了语文课堂姓语,课堂表现是“言”。教学了三年级的《当炸弹在身边响起》后,回忆起来,有三次精彩之处。

《当炸弹在身边响起》是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延安时,敌机扔下的重磅炸弹先后两次在窑洞门口和门外不远处爆炸,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毛泽东依然镇定自若,沉着地研究作战方案。文章重点抓住毛泽东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充分表现出一代伟人临危不惧的精神品质和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通过对比的方式表现人物的性格是文章的一大特点。围绕文章的重点部分和富有特点的写作方法,我努力在课堂中遵循着语文学科关于“语言文字训练”这一基本任务:

第一次——换词搭楼梯:在第一次轰炸场景的学习时,为了让学生顺利地感悟文本,我带领学生抓重点词“倾刻”。我让孩子用“换词法”理解“倾刻”,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同义词——“瞬间、一刹那……”一时间学生对战争(轰炸)的突然和危险性有了体会。回想起来,我似乎是给孩子递了一把楼梯,既避免学生直接解释带来的不便,同时又激发的思维,没有统一的答案,但近义词却统一了思想和理解,在孩子们一连串的回答中,学生对这个词加深了印象。

第二次——想象谈画面:在对场面的整体感悟时,我引导学生用“想象画面”的方法,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孩子们大胆猜、努力想,调动了自己所有生活经历、影片回顾,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炸弹落在了一间草屋上,一瞬间,火光四溅,房子着火了,大树着火了,似乎周围的石头也着火了……有的说:我仿佛看到炸弹落到了山头上,山上的石头被炸开了花,像一颗颗雨点似的纷纷落了下来……有的还说:我仿佛看到炸弹落到了窑洞门前,一时间尘土飞扬,天空也变黄了,挡住了人们的视线,什么也看不见。孩子们在想象中感受到炸弹轰炸惨烈的场景,战争的残酷,同时也准确地理解到毛泽东在那个时刻的危险。

第三次——理解中运用:组织学生学习毛泽东风采的部分。首先我出示了两个句子,一个是原文,二个是与原文大意相同的去掉了动词的句子,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到通过“动作”的细腻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这种写作方法的妙处;然后带领学生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另外两种方法——“语言、神态”,通过想象与对话,让学生充分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在其中揣摩表现人物的具体方法。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更学到了表达的妙招。最后,我乘胜追击,带领学生回忆自己的母亲,试着利用“动作、神态、语言”来表达母亲对自己的关怀,孩子们毕竟有生活为基础,再加上方法的引领,一段段美文,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话语跃然纸上……

三个细节,三次启发,我紧紧围绕“语言文字训练”,通过“换词、想象、对比、练笔”等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使得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

《当炸弹在身边响起》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延安时,敌机扔下的重磅炸弹先后在窑洞门口和门外不远处爆炸,但是毛泽东同志镇定自若,沉着研究作战方案,与周恩来、彭德怀谈论群众运动。尤其是第三自然段,集中地表现了毛泽东镇定自若的大无畏精神。当我讲到这儿时,有同学提问:“老师,毛泽东为什么要这样镇定自若,难道他不怕受伤么?”“啊?”我猛然一愣后心想,“是啊!情况这么危险,毛泽东何须如此镇定自若?”霎时,我脑中转了好几个念头。我开始想说:毛泽东这是在专心研究作战方案。文中似乎也是这个意思。当时重磅炸弹在窑洞门口爆炸,硝烟弥漫,又如何能看清地图?声音震耳,又如何能专心思考?就算能看清,就算能思考,情况这么危险(文中说,遍地弹片和烧黑的石头,警卫员都急坏了,可见爆炸力之猛烈),趴下去一会儿难道就耽误了思考?趴下去就不能思考了么?毛泽东难道不知受伤了更耽误思考?毛泽东不怕牺牲?难道说毛泽东是为了表现自己不怕牺牲而愿意扩大无谓的牺牲?逻辑上说不过去。学生的问题还没完。当我讲到第二天又有两颗重磅炸弹在门外不远处爆炸了,门窗玻璃全被震碎,气浪像台风一样冲进来时,又有同学提出问题了:“这两颗炸弹的气浪竟这么厉害?昨天那颗还在门口爆炸的炸弹气浪怎么那么差劲?不要说没吹动毛泽东,为啥连毛泽东杯中的茶水都没吹洒?手中的笔都没有吹偏方向?更何况声音震耳,硝烟弥漫,难道毛泽东是石头?有点不符合常理。”“啊?”我又一次张大了嘴巴。面对学生,我如何解释?我说这是适当的夸张手法?读了课文,你觉得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对毛泽东还有哪些了解?师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是他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是他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他是一位了不起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毛泽东是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无比敬仰的伟大领袖。课外继续收集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准备开展一次“光辉旗帜”主题班会。

猜你喜欢

反思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