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6-05-14曹宁卢玉亮

商业经济 2016年7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环境污染生态环境

曹宁 卢玉亮

[摘 要]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农村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的社会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来自农村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模式,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以及对生态环境监管不力等。要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应积极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严格控制外源污染,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监管,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环境污染;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0[文献标识码] B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要求,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是展现新农村新风貌的窗口,体现了对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环境问题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关系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老百姓已经熬过那个“盼温饱”、“求生存”的艰难时代,现在是“盼环保”、“求生态”。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出现了十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引起政府和农村地区的高度重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村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环境。

一、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污染

农村水污染问题愈演愈烈,对农业生产和村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农村水污染主要来自三方面:生活性污染、农业生产性污染以及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放。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较差,污水不能集中处理,生活污水直接倒入河塘,导致河流污染。农村缺乏统一集中的垃圾处理场地,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直接丢入河塘或者低洼地带,不仅对地表环境造成损害,淤积河道,而且有害物质下渗,使地下水受到污染。农业生产对水环境的污染也是极大的。目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还是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模式,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制品,其使用不仅会割断了自然界正常的物质能量交换,破坏生态平衡,而且,残留农药和化肥会随着雨水和灌溉用水流入河流、湖泊,渗入地下,破坏水环境。除此以外,一些城市的污染企业转移到农村地区,加上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工业“三废”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大部分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道,直接污染了河流。农村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多方面采取措施,治理水污染。

(二)大气污染

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农村空气质量在逐年下降,大气污染成为农村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造成农村大气污染的污染物很多,来源也是多方面的。目前,许多农村家庭仍使用含硫量较高的低质煤作燃料或用于冬季取暖,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不仅对农村空气造成极大的损害,而且这些有害气体一旦被人体吸入,会直接损害人体健康。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大量秸秆被焚烧,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其燃烧时产生的烟尘、气体以及固体颗粒物,降低了空气环境质量,严重污染了大气。此外,城市转移的高污染企业以及乡镇企业排放大量废气,“乡镇工业废气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均占我国工业排放总量的近一半。”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我国雾霾天气频发也与农村空气污染有直接关系。

(三)土壤污染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土壤污染形势严峻,已严重影响到农业的正常生产。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有害元素含量超标,“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hm2,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这会使粮食、果蔬等重金属含量过高,食用后会严重损坏人体机能,给人体健康带来极大隐患。除此以外,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由于对残留地膜处理不当,而且大部分地膜都难以降解,常年累月堆积,使土壤中地膜越来越多,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损坏。农膜会阻碍土壤中水分的正常流动,影响作物根系的串通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阻碍植物根系的正常呼吸,进而逐渐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土壤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赖以生存的食品安全,制约了我国农业的正常生产。

二、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一)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为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农产品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大部分采用见效快、成本高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在农业生产方面,我国长期以来都以提高粮食产量为目标,农药、化肥、地膜的大量使用,严重污染了农村的土地、水、空气等,给农村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农村的工业生产模式也给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而大部分地区为追求经济效益,毫无节制地乱砍乱采,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不仅对当代人的生存发展造成威胁,还断送了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道路。此外,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大多乡镇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而且耗能高,资源利用率低,对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例如一些小造纸厂、化工厂、冶炼厂等,只看经济效益而不顾生态效益,很少配有污水处理设备和废气净化装置,直接将废水、废气排出,对河流、大气造成污染。农村粗放式的工农业生产,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随着城市居民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城市的环境保护更受重视。为改善环境质量,一些城市目光盯在了农村,把城市污染源、污染物转嫁,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城市中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迁移到远离城市的郊区或者农村地区,这些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直接污染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二是一些城市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以及工业废渣等直接运往农村地区,把农村作为“垃圾处理厂”,占用了农村耕地,污染了土地,进而影响农业生产。城市污染向农村的转移,不仅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顺利发展,而且随着物质循环的进行,“农村各种污染最终还会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影响到城市,从而威胁全局的环境质量。”207因此,要极力制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现象,从污染源头治理环境问题。

(三)对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不力

随着我国生态问题的加重,越来越引起了政府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我国的环境保护部门主要对大中城市的环境以及重大污染企业进行重点监管,而对小城镇和农村的环保工作关注不够。我国最基层的环保机构是县一级的,乡镇一级还没有设置环保职能部门,县级环保部门对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不力,存在缺位现象。而我国农村地区地域广阔,人口分散,污染物来源、污染范围及污染程度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给环保部门的监管和治理带来很大的不便与困难。而且,农村基层组织对于村里污染现象缺乏管理,没有实质的处置权利。因此,环保职能部门的缺位和农村基层组织对环境污染现象的不作为行为,使农村的污染行为变得更加的肆无忌惮。加之广大农民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较差,对村里、城镇中的污染现象以及环保职能部门的监管也是置之不理的态度。这些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加重。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引起村民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足够重视,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打造“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一)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

农村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对空气、水、土地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如果农村继续沿袭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只会使生态付出更大的代价,人类会受到更多的惩罚。因此,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在农业发展方面,要加大对农业生产的科技投入,科学合理高效的进行农业生产,走新型农业化道路;要善于利用地方特有的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减少化肥、农药、地膜的使用量,尽可能使用有机肥,严格控制剧毒农药的应用,加强可降解地膜的研发,并加强对地膜的回收;要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不再为追求农作物高产而去做破坏环境的事情。在工业发展方面,要靠加大科技与资金的投入,引进新型设备,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要做好工业废弃物的处理工作,污水净化、废气清洁之后再排放;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引进循环工艺,实现资源最大程度的循环利用。

(二)严格控制农村外源污染

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考虑与解决要从全局利益出发,而不是单方面考虑城市地区利益。针对城市地区污染重、耗能大的企业向农村转移的现象,各级政府要“严格建设项目审批,严格环保准入条件,严禁城市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在城市禁止、淘汰的产业或项目以及落后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施,也禁止在农村建设。”13773这个问题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村要坚决抵制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的转移,坚决杜绝做城市的“垃圾处理厂”,保护农村环境,守护自身以及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美好家园。要积极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观念和意识,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自身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城市的发展进步不能代表全国的发展,城市环境的改善也不能表示全国环境质量的提升。只有城市和农村共同改善生态环境,才能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三)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监管

我国大力提倡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实施科学发展观,推进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旨在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生态环境问题上,需要切实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管,充分发挥环境保护机构和农村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切实把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各级环保机构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将环境保护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对乡镇企业“三废”的排放严格把控,不达标者严格取缔。控制好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地膜的使用量。农村基层领导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积极作为,改善农村公共环境卫生,充分发挥广大村民的作用,鼓励揭发和检举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带动全村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和氛围。在政府部门和基层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06

[2]陈群元,宋玉祥.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探析[J].生态环境,2007(3)

[3]王婷婷,蒋知栋,杨耀淇,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与治理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

[4]张铁亮,郑向群,师荣光,等.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28)

[责任编辑:王凤娟]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环境污染生态环境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分析
2008年高考中的环境污染与保护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