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大齐工业走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研究

2016-05-14宋德军

商业经济 2016年7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

[摘 要] 通过运用多个数学模型和计量方法,对“哈大齐工业走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变动趋势与偏离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哈大齐工业走廊生产性服务业还处在非常低级的发展状态,产业现状与产业政策导向有一定的脱节,还不能有效支撑制造业的发展,其整体呈现发展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低、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均有待提高的现状。哈大齐工业走廊两个产业之间没有形成耦合发展的局面。这不仅需要产业自身升级,更加需要在宏观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进行完善。因此,如何提高哈大齐工业走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加强其对制造业的支撑力度,成为了推动耦合性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关键词] 哈大齐工业走廊;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耦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F127.9[文献标识码] A

Coupling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Harbin-Daqing-Qiqihaer Industrial Corridor"

SONG Dejun

Abstract: Several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rule of deviating evolution between producer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Harbin-Daqing-Qiqihaer industrial corridor".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s still in a very primary development stage and the industrial status and industrial policy orientation do not match one another, which could not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yet.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informationization degree, technology and creative ability of the producer services are all at low level. The two industries in the corridor are not in a coupling development status. There is not only a requirement of industrial upgrade, but also a requirement of improvement in terms of macro development pattern, mechanism and system. In this connection, for promoting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 it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to boost the growth of th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nd enhance its support to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Key words: Harbin-Daqing-Qiqihaer industrial corridor, producer servic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oupling development

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关系

可以把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两个产业子系统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产生的彼此影响的程度定义为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系统的耦合度,其大小反映了二者协调发展的程度。

制造业的发展和内部服务外部化的过程中产生了生产性服务业,并逐步剥离成为独立产业,因此产业间必将存在紧密的联系。生产性服务业所从事的活动原本就属于制造业生产过程中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某个生产环节,这就决定了它们之间具有高度的耦合性。产业之间的耦合是双向的动态互动关系,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具有以下几点内涵:产业之间具备彼此的关联性;产业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产业的耦合发展过程中,市场和政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耦合发展评价模型构建

VAR模型是自回归模型的联立形式,所以称为向量自回归模型。假设y1,t,y2,t,存在关系,若分别构造两个自回归模型:

y=f(y,y……)y=f(y,y……) (1)

则没办法获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若运用联立形式,则可以构造起两变量之间的联系。VAR模型的结构取决于变量总数和最大滞后阶数这两个参数。

以构造两个变量y1,t,y2,t,一阶滞后的VAR模型为例,

y=μ1+π11,1 y,+π12,1 y+μ1,ty=μ2+π21,1 y,+π22,1 y+μ2,t (2)

其中μ1,t,μ2,t~ΠD(0,σ2),Cov(μ1,t,μ2,t)=0写成矩阵形式是,

yy=μμ+π11,1,π12,1π21,1,π22,1yy+μμ (3)

设,Yt=yy,μ=μμ,Π1=π11,1,π12,1π21,1,π22,1,μt=μμ

则,y= μ+π11,1y1,t-1+π12,1y2,t-1+μ

得到含有N个变量且k阶滞后的VAR模型如下:

Yt = μ+Π1Yt-1+Π2Yt-2+ΠkYt-k+μt,μt~ΠD(0,Ω) (4)

三、实证分析及结果说明

(一)变量的选取和数据说明

本研究选择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来进行二者的耦合性发展研究,即哈大齐工业走廊制造业增加值(PDD)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INNY),研究的时间跨度为2003年到2015年,数据来源于《黑龙江统计年鉴》(2004-2015年)。这一系列检验和回归过程主要是运用Eviews5.0进行。

(二)实证分析

1.平稳性检验。ADF检验结果表明,两者的二阶差分序列在5%的水平下都为平稳序列,拒绝有单位根的零假设,即I(2)。

2.E-G协整检验。采用EG两步法对两个变量进行协整关系检验,即先对两变量进行OLS估计,其次再对该模型的残差进行ADF检验,若残差序列平稳,则说明两个变量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协整方程为:

INNYt=0.7536PDDt+686.7433+μt (5)

从计量结果可见,哈大齐工业走廊制造业每增长1%,生产性服务业就相应增加0.75%,两者之间是高度相关的,且呈现出彼此依存的耦合关系。

3.误差修正。为进一步分析PDD和INNY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变动关系,接下来构造带有协整约束的VAR模型:

ΔINNYt=0.7364·ΔPDDt-0.9743·ecmt-1+μt (6)

误差修正项系数的大小说明了均衡关系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将其调整回均衡状态的调整力度。从系数估计值0.9743来看,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97%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4.构建VAR模型。各残差序列平稳且具备较低水平的相关性,故而符合序列稳定性要求,可建立INNY与PDD间的VAR模型为:

INNYt=0.9236·INNYt-1+0.6874·INNYt-2+0.4863PDDt-1+0.3466PDDt-2+37.6847 (7)

检验结果可以看出:PDD对INNY的提升产生了积极作用,且近期影响大于远期;生产性服务业滞后期对生产性服务业(INNY)本身具有促进作用,且近期影响(INNYt-1)大于远期影响(INNYt-2)。

(三)结论

1.哈大齐工业走廊生产性服务业还处在非常低级的发展状态,产业现状与产业政策导向有一定的脱节,不仅需要产业自身升级,更加需要在宏观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进行完善。

2.哈大齐工业走廊生产性服务业还不能有效支撑制造业的发展,其整体呈现发展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低,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均有待提高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其对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有效供给。

3.哈大齐工业走廊两个产业之间没有形成耦合发展的局面,仍然处于初级水平。

因此,如何提高哈大齐工业走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加强其对制造业的支撑力度,成为了推动耦合性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参 考 文 献]

[1]刘志彪.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与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J].南京大学学报,2006(5)

[2]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9)

[3]刘亚娟,王笑梅,宫宝俊.东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分析[J].辽宁经济,2016(2)

[4]马洪伟.黑龙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

[5]周彤.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5

[6]周彤,宋德军.“哈大齐工业走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J].对外经贸,2015(3)

[责任编辑:王凤娟]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统计分析
2016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排行榜
2016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排行榜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借鉴国内外经验促进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