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教师公派留学工作探析

2016-05-14叶玲娟邱容机吴冬青

关键词:公派研修资助

叶玲娟 邱容机 吴冬青

摘 要:教师公派留学工作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笔者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分析了教师公派留学工作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改进地方高校教师公派留学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师;公派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7-0049-04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年)明确指出,“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做好高校领导和骨干教师海外培训工作”。加强教师海外研修工作是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建设高水平队伍的重要途径,对当前人才培养工作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985”、“211”高校相比,地方院校由于自身软硬件条件的限制,引进国际化人才的平台和待遇不高,对人才吸引力明显不足,在引进人才上存在先天不足的劣势。因此,加快本土教师的培养,特别是加快选送教师出国研修,培养一批为我校人才培养和建设发展服务的国际化人才成为当前师资队伍国际化面临的现实选择。

一、教师公派留学工作的意义

(一)有助于推进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

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高校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国际名校的教师队伍中外国教师所占比例一般都超过了50%,有的甚至达到80%,香港约50%的师资为国际学者[1],而内地高校具有一年以上留学经历的教师一般都仅占10%—40%。1996年国家成立了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同年确认公派留学名额2000名,到2013年国家公派留学资助的名额已经扩大至1.8万人,其中公派教师访学资助名额约1万人[2]。从2009年开始,福建农林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加大推进人才队伍国际化建设力度,出台了多项鼓励教师出国留学的政策,全面推动教师出国访学工作。2009年我校具有留学回国经历的教师仅占教师数的13.5%。经过4年的培养,截至2013年6月,我校具有留学经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3.8%,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二)有助于推动高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国际化发展等工作

据统计,目前在教育研究领域,80.94%的“两院”院士,77.61%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77.65%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教学研究基地主任和94%的“长江学者”、72%的规划863、973计划首席专家,都具有留学经历[3]。近几年,我校经过国家公派培养以及各类自费公派留学回国的人员已基本都在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骨干队伍中,在引领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创建合理的学术梯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级双语示范教学中心负责人有留学经历,50%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教学团队项目负责人中具有留学经历,42%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项目中具有留学背景的参与人,20.8%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负责人具有留学经历。大部分赴外研修教师回校都承担着双语课程教学任务、课程改革等教学改革中心任务。在校科技创新团队中首席专家具有出国留学经历的占46.7%。近四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获得者中具有留学回国经历的占49.03%。

二、地方高校教师公派留学工作现状及问题

(一)从高校对教师国际化培养视野来看

首先,地方高校对教师公派留学工作重视不足。目前各高校已经越来越重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但是,基本都把教育国际化的目标投在国际化合作办学上,重点放在选派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上。就师资国际化而言,各高校基本都致力于引进国际化的高端人才。在对本土教师的国际化培养上,高校基本对公派出国的留学教师采取“放任”的态度,即鼓励教师自行申请出国留学经费,如获得资助则同意出行,缺乏对教师出国留学整体的规划和指导,政策鼓励、经费投入的力度也稍显不足。

以我校为例,从出国留学的资助渠道看(见图1),由于经费和条件的限制,自行联系资助的仍占较大比例。自行联系国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或个人科研经费资助的约占40.82%;学校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及学科骨干教师海外研修项目约占33.67%;福建省各类资助出国留学项目约占15.31%;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渠道,约占近三年教师公派长期留学总数的10.2%。

其次,地方高校师资国际交流合作途径不宽,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缺乏国际交流渠道。目前,由于地方高校国际化的水平有限,地方高校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还远远不能满足所有教师的出国留学需求。除了少部分自然科学类优势学科或是高职称高学历人才自身具有较好的国外交流平台外,其他教师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类对外的交流机会相对有限,这就使得教师在对外联系过程中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只能广撒网地联系外面导师,愿意接收的国外导师寥寥无几。

从留学人员的职称学历情况来看(见图2),高级职称教师出国人数占近三年出国教师总数的58.16%;中级职称的占35.71%;初级职称的占4.08%。出国留学人员中具有博士学历的占72.45%;硕士学历占20.41%。我校作为一所地方农林院校,农科的学科优势较明显,该学科教师出国人数占学科教师人数较多(见图3),农科类教师出国人数占农科类教师的21.8%,工科类教师出国人数占该学科教师数的19.9%,理科类占9.3%,其他的占6.0%。

(二)从高校对教师国际化培养能力来看

首先,教师外语水平不高。在当前国家省级各类公派选拔条件中,外语水平基本被明确列为申报的必备条件之一。一般都是要求通过WSK考试,而当前PETS-5的年通过率仅在20%左右。这成为大多数教师出国留学的障碍,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教师申报国家级出国留学资助的瓶颈。也有部分教师,利用自己的课题经费等进行出国交流,但交流中发现,由于外语水平有限,严重阻碍了其在国外的交流和合作,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大打折扣。

其次,教师自身的积极性不足。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基本都采取自愿的原则,学校对教师的培训没有科学的规划,教师自我发展的主观意识不强。特别是在地方院校,每年教师出国培训人数少,资金支持的力度有限,导致学校教师出国的意识淡薄,多数教师都觉得在没有资金等的支持情况下,出国培训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教师在出国留学上积极性不足。

(三)从高校对教师公派留学工作的管理来看

从目前来看,高校普遍存在重派出轻管理的现象。随着教师公派数量的不断增加,教师公派留学的质量常被忽视,部分高校都存在重数量不重实效的情况,这给公派资源的利用造成了很大的浪费。部分教师在出国期间,并未从事与留学计划一致的进修或科研活动,或是带着家里老小一起出国,教师公派逐步从“留学”变成“游学”,留学任务的目标管理落空,教师出国留学派出的效益引来质疑。

三、改进地方高校教师公派留学工作的对策

只有大力推进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才能把握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方向,才能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式发展,才能形成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良性循环[4]。

(一)明确目标,确定公派工作总思路

地方高校公派的工作可参照国家公派的原则,坚持“按需选派、保证质量、学用一致”的方针,充分结合学校的实际需要,遴选推荐教师公派出国留学工作。在选派工作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院(学科)在青年教师培养中的积极性,要尊重、支持学院(学科)的遴选和派出的意见和人选,指导学院做好教师的3—5年培养规划,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派优秀教师出国进修,鼓励学院(学科)培养、储备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教学、科研青年骨干教师,引导学院支持教学科研团队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及成员,成梯队或分批次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强项学科或科研机构等从事综合性课题研究或合作交流。

(二)拓宽资助渠道,保证教师出国研修需要

在教师公派留学工作中,资金是最基本的保证。地方高校可通过学科建设经费、教学经费、人才建设经费等多方筹措资金,充分挖掘国家、省级等各类资助出国留学项目的资源,积极为教师开拓资金资助渠道。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大教师培养培训的力度。自2009年以来,设立教师培养专项经费,逐年增加预算投入,用于教师海外研修专项经费。依托学校设立“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和优秀回国人员科研资助专项基金,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学术或技术研究前沿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在经费上保证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的实施及其研修成果的巩固。

(三)拓宽渠道,搭建中外高校合作平台

地方院校的教育国际化基本都在起步阶段,搭建中外高校合作平台对加速国际化的进程,全面推动高校教育课程、资源等的国际化具有积极推动作用。首先,联合办学是目前高校国际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各高校通过建立起校际之间的互相协作关系,通过学生互派,教师互访合作研究项目,共同开课,共享资源等方式建立两国高校之间稳定、牢固的关系,这对合作的双方都有很大益处。其次,加入国际性高等院校联合社可以为高校教师参加国际交流提供方便。现在,世界上已成立了许多国际性和区域性的高等院校联合会,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大学联合会、英联邦大学联合会等都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国际性组织。这些组织机构的成立,不但对高校教师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很有帮助,而且对高校教师的互访、合作科研、联合办学和开展各种学术交流也起着桥梁式的作用。再次,充分利用国际校友资源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推动国际化合作交流,建立国际化的校友资源。就我校来说,已建立了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此外,利用校友资源,我校建立了与多所大学的合作关系,如台湾中兴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等高校都有我校校友留校任教,已经建立了两校合作关系,为我校教师出国留学交流等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四)制定政策,调动教师留学积极性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将出国进修经历作为教师高级职称评定的条件之一,规定“申报高级职称评审对象必须具有国外高水平院校、科研院所连续进修半年或是一年以上的经历”,以此引导教师积极出国进修。我校也已将其列为高级职称评聘的一项基本条件,对推动教师出国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还通过政策保证教师在出国期间国内的工资、津贴等按在职人员水平享受同等福利待遇,解决出国教师出国进修的后顾之忧。对于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设立了科研专项基金,继续支持教师将国外研修在国内科研平台上得以延续。

(五)加强管理,提高教师留学的实效

在公派教师留学的管理中,引入目标管理的方法,让出国留学人员以完成留学目标任务为导向,以个人的留学计划为中心,强化自身的留学成效,从而使得高校公派留学工作的效益最大化。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教师的公派留学的直接目标即服务于高校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需求,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就我校而言,围绕教师公派留学目标,对留学回国人员提出了“四个一”的要求,即留学回国人员需发表一篇论文,带回一门外语或双语课程,举办一次留学回国学者讲座,申报一项留学回国人员科研课题,要求留学人员带着任务出国,带着成果回国,保证每一位教师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徐培祥.30年留学工作回顾与展望[J].全国出国留学

工作研究季刊,2008,(12).

[2]高黎.香港高校师资国际化研究[J].教育评论,2012,(5).

[3]国家留学基金委.2013年选派计划[EB/OL].http://

www.csc.edu.cn/.

[4]管春英,龚方红,戴晔等.论高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

[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

猜你喜欢

公派研修资助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公派管理:让农民工子女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我国高校公派出国留学政策现状与特点探究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