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思考
2016-05-14马志芹
马志芹
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是“熟悉的陌生课”,新鲜度极低。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必须从课前导入着手,即入境激情——创设形式多样的课前导入,使学生对该课程一见钟情。如诗词导课、历史人物导课、歌曲导课、影视剧导课、名人名言导课、逸闻趣事导课、领袖语录导课等。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课前导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7-0219-0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门“于序事中寓论断”的思政课,大部分内容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过,因此该课程对他们而言,新鲜度极低。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就必须从课前导入着手,即入境激情——创设形式多样的课前导入,使学生对该课程一见钟情。如诗词导课、历史人物导课、歌曲导课、影视剧导课、名人名言导课、逸闻趣事导课、领袖语录导课等。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加强课前导入的必要性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以历史求逻辑”的思政理论课,它集历史性、思想性、政治性与人文性于一体。根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学建议》中规定的,纲要课的教学目的为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国史,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党成立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和主线,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情分析。笔者曾在本校开展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情调查,从调查问卷分析得出: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诸多内容是他们从小学时代就开始接触、学习过的东西,新鲜感极低,对众多大学生而言,纲要课是“熟悉的陌生课”。有学生甚至说,纲要课是新瓶装旧酒,拿到教材的当时就失望了。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要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提高该课程的实效性,就必须从课前导入着手。即:入境激情——创设形式多样的课前导入,使学生对该课程一见钟情。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前导入的形式
按照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导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导课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轻视的关键环节。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纲要课的激情,形式各异的课前导入,是成功的开始。“课前导入”就像是一出戏剧的“序幕”,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明确学习主题,并引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重新组合,建立起与新知识的联系,自然进入新的学习情境。赞科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1]结合纲要课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课前导入方式。
1.以诗词导课。诗词,平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激情澎湃。在纲要课教学中,可以引入大量的诗词,这样可以增进课程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毛泽东的诗词。毛泽东一生投身革命实践,吟咏性情,管窥历史之真谛。毛泽东的诗词多角度地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可谓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写照。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唯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据此,将毛泽东诗词应用于纲要课的导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将学生带入课程学习的氛围。在《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章,我们可以以毛泽东的两首诗词作为课程导入。一首《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诵这首诗词,然后讲解,该诗为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在向陕北根据地挺进中,于六盘山前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当天下午部队便一鼓作气翻过了六盘山。10月下旬,到达陕北,胜利地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词生动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统率的英雄红军彻底打垮国民党的坚强决心,抒发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另一首《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教师自己颂咏这首诗词之后,解释该诗词的创作背景:这首写于1935年的《忆秦娥·娄山关》,慷慨悲烈、雄沉壮阔,通过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2.以历史人物导课。如果把历史比作舞台,那历史人物无疑就是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演员。如果在纲要课教学中,适时选择一些典型历史人物作为课程内容切入点,不仅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而且增加了关注度。比如在讲述《戊戌变法》一节内容时,我们可以先将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之一梁启超的子女的情况作为导入。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梁启超九个子女,可以说虎父无犬子,满门俊彦。长子梁思成,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亲手创办了东北大学建筑学,也是清华大学建筑学奠基人,首届中国院士。次子梁思永,中国现代考古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首届中国院士。三子梁思忠,留学美国军校的高才生,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炮兵军官,可惜因病早亡。四子梁思达,经济学家和工商管理学家,长期在银行和工商部门任职。五子梁思礼,著名火箭控制系统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长女梁思顺,长期跟随丈夫从事外交活动,在文学,音乐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次女梁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长期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是中国图书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三女梁思懿,著名社会活动家,全国政协委员。四女梁思宁,红色革命家。通过介绍梁启超子女的情况,学生对梁启超这个人物就有了新的认识,对其参与戊戌变法也会有理解的升华。
3.以歌曲导课。歌曲是由歌词和曲谱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表现形式。歌曲作为一种有声艺术,可以让人的精神和心灵得到升华。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长河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许多歌曲大学生都能耳熟能详,有的还可以高歌一曲。如果能将一些歌曲作为纲要课的导入素材,必将大有裨益。如在讲述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曲董文华的《春天的故事》,“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听完歌曲后,可以想象同学们一下子就知道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人邓小平。再比如,在讲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章时,可以播放《松花江上》《保卫黄河》《地道战》《救亡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作为引子,将学生带入那个战火纷飞,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救亡岁月中。
4.以影视剧导课。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影视剧资源成了一种重要的历史资源,它作为一种视听文化,在不经意间传播了历史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讲述纲要课时,可以适当地将一些热播的影视剧作品作为纲要课导入。如讲述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章中,可以先展示电影《建党伟业》的片段。在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可以将今年央视热播的纪录片《东方主战场》的片段展示给学生等。这些影视剧形象生动,情节跌宕,它们将历史人物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改变了历史知识的“过时性”特点,增加了历史的趣味性,拉近了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同身受。
5.以名人名言导课。名人名言是历史的一张名片。如果能将名人名言作为纲要课导入,必将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新文化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将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胡适的一些名言作为开场白。如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做人要在有疑处不疑,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等。在讲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章时,可以将林则徐的十不益,作为课程导入: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医药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
6.以逸闻趣事导课。历史人物的逸闻趣事,诙谐幽默,又不乏历史的真实性。能将他们导入纲要课,必将是大增异彩。如在讲述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外国的援助时,可以将斯诺巧护邓颖超的故事作为开场白。斯诺掩护邓颖超从北平脱险,颇有些传奇色彩。七七事变时,邓颖超正在北平治病,为了尽快离开战乱地区,邓颖超在爱泼斯坦的帮助下找到了斯诺,请斯诺设法带她出去。为了应付沿途日军盘查,邓颖超化装成斯诺的“保姆”,和斯诺一起乘火车离开北平。列车到达天津站,日军在月台检查所有的中国旅客,凡是他们认为可疑的,都会被抓走。“我是美国人,美国记者。她是我的家庭保姆。”斯诺对日本检察员说。日本检察员挥手放斯诺他们出站。到达天津之后,斯诺把邓颖超托付给自己的一位好友、新西兰记者吉姆·伯特伦,请他把邓颖超带过封锁线。
7.以领袖语录导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个核心的主线,就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带领广大人民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探索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宏伟大业的历史过程。核心领导人物的语录起到了指明灯的作用,若能适时地将一些领袖人物的语录作为纲要课导入的素材,必然是耳目一新,学生的好奇心定会陡然倍增。如讲述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即统一战线时,我们就可以引用毛主席的语录:“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作为统一战线专题讲座的导入,在讲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章时,我们可以将许多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经典语录作为该章内容的导入素材。比如: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2)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3)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4)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5)改革,应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6)思想更解放些 改革步子更快些。(7)发展才是硬道理!(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9)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在讲到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分析时,我们可以用江泽民的话作为切入点。“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2]在讲述《中国人民和历史对中国共产党的选择》专题时,我们可以将胡锦涛的语录:“九十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作为导入[3]。在讲述《中国人民和历史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专题时,我们可以将下列两则习近平语录作为导入。一则为2013年1月5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所说:“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二则为习近平在2013年3月23日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所言:“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前导入注意事项
1.课前导入要以该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为准绳。课前导入形式各异,内容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能偏离该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它作为思政课,必须严肃、严谨,在此基础上,灵活多样,否则就是哗众取宠。
2.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比如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选择不同的课前导入内容。文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文学名著,作家事迹等内容作为课前导入。物理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物理学家的事迹来导入课程。体育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体育明星,中国体育发展史方面的素材作为导入等等。
3.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导好课只是教学三个环节中的第一步,在把学生引入教学境界之中,还要多花心思和力量用于讲授新课环节,最后做好课堂小结,这样才完整,千万不能虎头蛇尾。
参考文献:
[1]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48-49.
[2]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做到“三个代表”[C]//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
[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C]//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441.
[4]胡兴松.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