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中王氏竹琴

2016-05-14李彦霖胡晓玲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唱腔特点

李彦霖 胡晓玲

摘 要:竹琴最早缘于四川,也叫渔鼓、道琴,是四川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乐器,竹琴也是四川民间云游道人传道化缘的工具。竹琴是用一节长约三尺的空心竹筒,一头蒙上小肠衣或鱼皮;另有两条二尺多长的竹片,上面挂着两个小铃铛,演唱时斜抱竹筒,一手敲竹片、一手指尖拍打竹筒,发出“旁旁旁”的声音,因而这种曲艺的又一种名称叫做“打哧旁旁”。

关键词:竹琴;唱腔;特点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3-0149-01

资中位于沱江河畔,迄今已有两千多年,是成渝沿线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沉淀厚重,佛教文化、道教文化颇为兴盛。省级风景名胜有白云山、圣灵山溶洞,佛教胜地永庆寺、宁国寺。资中的竹琴,也远近闻名。

道琴传说是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所创。

资中王氏竹琴就是缘于道琴。王俊斋7岁失去双亲,成为孤儿,流落街头,漂流四方。被林道爷收为徒弟带在身边,跟随自己学习道琴和医术。王俊斋在林道爷的精心调教、培养下,学会了柳唱法,背诵了不少戏文段子,成为深受各地人们喜爱的竹琴师,但林道爷对父亲说:“你光靠背戏文段子还是不行,背三十个戏文段子只能唱三十场,记一百个也只有一百场,所以一定要学会见什么唱什么,张口即来,才会有无穷尽的剧本戏文。”王俊斋遵循师傅的教导,慢慢学会了即兴创作,信手拈来随口唱出,达到得心应手之地步。王俊斋19岁时,恩师林道爷死于荒山古庙之中,孤身踏上征途,闯荡江湖。当他唱琴来到自贡井盐县,凭着唱腔娴熟获得人们的喜爱。

不久,父亲王俊斋带着自贡人民的祝福,带着人们对他唱竹琴的喜爱和认可,告别了唇齿相依的衣食父母,回到了资阳老家,相续在老家生下哥哥王小刚和我。自幼在父亲那悠扬婉转,欢乐悲切的竹琴声地熏陶下慢慢长大,闲暇之余常常教我们哥俩学唱竹琴,背诵戏文,规定凡谁未在指定的时间内背诵完,父亲将毫不留情地,把早已准备好的竹片板子狠狠地打在哥俩的手心里。在父亲这种严厉地管教下,在他对竹琴的偏爱声中我们学会了竹琴,还学会了创作,渐渐地有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竹琴唱腔的派系一般按河流上中下段分上河调,中和调、下河调。“上河调”又称“坝调”、省调,流行于成都、芙蓉亭地区,上河派最著名的竹琴代表贾树三是将川剧和李德财的扬琴与竹琴融为一体,创出“贾派”竹琴。“贾派”竹琴擅说各地不同方言,描摹不同人物,字正腔圆,细腻入微,悠扬婉转,但不太注重竹琴的打法。下河调流行于江津、合川、铜梁、大足一带,以邓昭然、邓昭明为代表,戏文的处理以滑稽为主,鼻音厚重。中和调流行于资中、自贡、威远、荣县、内江、安岳、乐至等地,以王俊斋、李文光为代表,李文光唱腔朴素深沉,粗犷而有气势,击琴能奏出千军万马之声,似有波澜壮阔之势,曲目以《三战吕布》、《华容道》等为代表。王俊斋则注重唱、打、编。其特点是:(1)可以三年五年不翻逗稿,每场所唱各不相同,他不仅有传统戏文段子,更有自编自唱即兴创作的曲目,或娇娇新娘、或地域民俗、或儒言劝善;(2)戏文有其独特的韵律,以“eng”结尾的青城韵和以“ou”结尾的喉头韵;(3)贾派注重唱腔,不注重竹琴的节奏和打法的变化,他们的竹琴打击法是“哧旁,哧旁,赤旁旁”便开始唱,而王俊斋打、唱、编结合,打能击奏出栩栩如生的男女脚步声,以及愤怒恐怖、阴风惨惨的凄凉之声,唱能唱得你哭,也能唱得你笑,在嬉笑哭闹之间又说唱劝善博得了竹琴泰斗的美称。

王小刚,也有他自己的特色,能将贾派的杨琴调、越调运用于自己的竹琴唱腔之中,独树一帜胜人一筹。他当时唱的“一腔纸钱灰化蝴蝶”轰动一时,赢得众多观众的心,在自贡市竹琴界曾引起强烈反响,竹琴协会为此还专门开理论研讨会,研究其唱法。

王世君的特长是唱小孩童声,同是在讲评书和唱金钱板时也能多角色的表现人物的特点,抓住人物的基本特征,非常细腻真实地展现书中情景,根据剧情的需要加以情景烘托催人泪下,引人入胜。

解放以后,在资中县文化馆的统一领导下,我们按照文化馆编排好的剧本,以竹琴的特有唱法,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当时的土地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演译,科学文化的发达,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冲击,现在的电影、电视、流行歌曲、歌剧、芭蕾舞、各种民歌、乐曲远远胜过简单而古老的竹琴,年轻的人们不再喜欢听,在当下的社会已经没有了市场。王家怀着对竹琴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不舍,多么希望能把这濒临失传的竹琴能传承下去,保留下去。

猜你喜欢

唱腔特点
话说大秦腔和秦腔舞台美术
我演“七仙女”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芗剧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