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芗剧传承与发展
2016-04-05高巍伟方燕勤
高巍伟++方燕勤
【摘 要】漳州芗剧作为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流传于漳州民间。本文从其历史渊源、唱腔特点、名家名曲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如何有效地将其发扬传承。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芗剧;唱腔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010-02
芗剧是用闽南语演唱的地方剧种,主要流行于福建省九龙江下游漳州平原的芗江流域。又名歌仔戏,为福建省五大剧种之一。曲调优美,长于抒情,民歌色彩浓郁,说唱特点明显,极富闽南乡土特色。为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民间传统戏曲,本文将从芗剧的历史、特点、剧目及当前的困境和发展的前景进行初步探讨。
一、芗剧的历史渊源
自宋朝以来,中华传统南戏之一的竹马戏就在当时的漳州盛行。至明清时期,漳州移民向台湾注入闽南民间曲艺锦歌,并将“锦歌”与台湾民间小调相结合,形成了歌仔戏。抗战期间,歌仔戏在闽南遭到禁演,为了发展和传承闽南传统戏曲命脉,艺人邵江海、林文祥等在“锦歌”的基础上创立了“杂碎调”(又名“改良戏”)。抗战胜利后,歌仔戏与杂碎调等同流汇合,形成新的戏曲潮流。至1948年底,戏班赴台演出,为台湾歌仔戏注入了新鲜血液,再次易名为“都码调”,并成为台湾歌仔戏声腔一个重要的新腔。新中国成立后,重新整合歌仔戏与改良戏的队伍,因该剧种主要流行在漳州平原的芗江流域,故将其定名为“芗剧”。
正因为与台湾戏曲的结合,芗剧也成为全国360余个地方剧种中唯一横跨海峡,为两岸人民所喜爱的剧种。同时,也增强了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闽南文化的认同感。在开展对台文化交流及联络海外侨胞亲情、乡情中,芗剧起着其他剧种无法取代的作用。
二、芗剧的唱腔及其特点
(一)唱腔特点
芗剧的音乐旋律如其名,以闽南方言作为其主要唱腔,融合成芗剧音乐的特殊唱腔。在演唱中,腔多字少,唱词以七字句的格局为基础,故又名“七字调”。又因其由改良的“哭调”闽南音乐而成,故而芗剧的唱腔主要是由“七字调”和“杂碎调”交替而成的混合唱腔形式。
芗剧具有民歌性质,其唱腔曲牌多为单乐分节歌,唱词通俗易懂,朴实平华,与日常生活的语言节奏相符。芗剧中许多曲调来源于闽南民歌,故而能生动概括俗语的意义,且不需要拖腔或装饰。此外,其唱词也能根据剧情、人物的需要进行调整,或三字,或十数字。其中,“七字调”多为叙事、抒情,主要在启腔、煞尾和连串中发挥作用。“杂碎调”则主要在演唱中体现。
此外,芗剧的唱腔还有诸如“哭调”、“杂念调”、“小调”等,对芗剧的剧情发展起着不同的辅助作用。
(二)后场音乐
芗剧的后场音乐多为漳州民间的音乐,主要来源于民间古曲和南乐,可供伴奏或单独演奏,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诸如锦歌、八音、十音的特色,同时也容纳了竹马戏、潮剧、京剧、南音的一些特点。
(三)器乐特色
芗剧的主奏乐器有4大件:壳仔弦、大广弦、月琴、台湾笛,而杂碎调声腔则以六角弦为带腔乐器,伴以三弦、洞箫、鸭母笛(芦管)。此后受流行音乐影响发展了和声、伴唱,并从填词、配曲改为作曲、配器,并不断增加中阮、二胡、笙、扬琴、大阮等传统乐器,甚至添加了西洋管弦乐。如下:
表格1 芗剧基础乐器简表
三、芗剧的表演行当和常演剧目及名家
(一)芗剧的表演行当
芗剧最初表演行当仅有小生、小丑、小旦,但随着曲调的不断充实及前辈芗剧艺术家的整补,现在形成了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在表演中,唱腔用词诙谐幽默,表演稍显夸张,强调对角色心理变化的刻画。同时,也注重唱念做打等传统表演艺术媒介。表演时,演员根据剧情需要,以音乐、唱腔、动作等展示戏剧冲突,塑造艺术形象。
(二)芗剧的常演剧目
芗剧经典剧目有《三家福》《李妙惠》《李妙惠》《安安寻母》《加令记》。常演的剧目主要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蔡文姬》《江姐》《包公三勘蝴蝶梦》《李妙惠》《钗头凤》《琵琶记》《戏魂》《蝶恋花》《生死牌》《情海歌魂》《易婚记》《肃杀木棉庵》《琴剑恨》《白蛇传》《宇宙锋》《琴剑恨》《煎石记》《琴剑恨》《李三娘》《戏魂》《戏魂》《月蚀》《西施与伍员》《五翠翘》《保婴记》《李娃传》《情殇红楼》《邵江海》《碧水赞》《双剑春》《狸猫换太子》《穆桂英休夫》《恩怨三代情》《鸳鸯情怨》《高文英》《吴美娘》等。
(三)知名艺术家
芗剧演艺事业人才辈出,一脉相承,自邵江海改编改良调后,不断发展。著名芗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楼、陈玛玲由漳州“新春班”、“艺光班”而成漳州市芗剧团,并推动漳州芗剧的发展。
1.邵江海,著名芗剧老艺人,被誉为芗剧一代宗师。拜台湾艺人温红涂和“鸡鼻仙”为师学唱戏,在歌仔戏原有基础上融汇吸取了当地的锦歌、南词、南曲的成份,并吸收了其他诸多剧种的一些曲调,重新创作了一套新的曲牌唱腔,谓之“改良调”,搬上舞台后,时称“改良戏”。
2.姚九婴,芗剧界知名老艺人。十四岁学艺,拜台湾歌仔戏名艺人林阿坤为师。擅长公子丑、老丑等行当,四十年代就驰名芗剧界。一生主演过几十个剧目,不管哪一类角色,他都演得栩栩如生,别具一格。
3.张丹,师承邵江海、林文祥等第一代老艺人。代表作有传统戏《三家福》《泗洲城》《杨排风》《美人泪》,现代戏《渔村风云》等。另《龙江颂》移植成芗剧曾两次赴京演出,并参加国庆献演。张丹唱腔委婉大方,声情并茂,表演程式到位,角色内涵尽显,被同行尊称为“戏状元”。
4.郑秀琴,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芗剧艺术表演家,漳州芗剧团名誉团长。在《蔡文姬》《江姐》《李妙惠》《钗头凤》《琵琶记》《戏魂》《蝶恋花》《情海歌魂》等剧中担任主要角色。
5.韩天嵩,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擅长老生(须生)角色的扮演,曾多次赴新加坡、台湾访问演出。在《李妙惠》《包公三勘蝴蝶梦》《生死牌》《情海歌魂》《易婚记》《琴剑恨》等剧目中饰主要角色。
6.洪彩莲,擅长文小生表演,嗓音宽厚,唱腔圆润,扮相风雅俊秀,身段潇洒大方,表演富有激情,善于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代表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宇宙锋》《琴剑恨》等。
四、芗剧的面临的挑战
(一)影响范围窄
作为一个地方剧种,芗剧的影响范围必然是局限在某一特定区域。厦、漳、泉被认为是传统的芗剧流传地区,而实际上,诏安、云霄等临近广东的地区,潮剧才是当地的主流剧种。此外,受泉州梨园戏、高甲戏、厦门歌仔戏、南音等剧种的影响,芗剧在泉、厦并不盛行,甚至出现变异,如泉州泉港区的咸水腔歌仔戏就是莆仙戏与芗剧互相结合而形成的特殊芗剧样式。
(二)民间芗剧团少、收入低
据调查,厦、漳地区芗剧(歌仔戏)民间职业剧团约100个,每团的演职员在30~40人之间。每团平均年演出场次约为250场,每场观众数约为700人,每场戏的戏金约为2100元。芗剧团现阶段的收入较低,导致民间芗剧团不断减少、层次不断降低,无法实现“以戏养剧”的目标。
(三)曲目创新难、质量差
芗剧曲目来源除了继承传统外,必然需要不断创新,而新曲目的创作、编排受各种条件限制,多数难以成为经典,质量较差。传统剧目仍然是演出的主流,产生了“老戏老演,老演老戏”的尴尬场面,很难吸引到年轻听众。
(四)扶持资金需求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场传统剧目的演出费用极高,更不用提恢复某一传统剧目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而与之矛盾的是,作为小剧种,芗剧受众少、需求低,使得剧团无法在经济上得到充分保证。
(五)现代娱乐冲击
随着经济的发展,娱乐性、消遣性、兼容性远大于传统芗剧的现代娱乐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传统芗剧既受到语种的限制,又无法顺应当代娱乐潮流的发展,往往作为逢年过节“娱神”之用的演出,使得芗剧受众日渐萎缩。
(六)后续无人
芗剧的传承开始出现年龄断层,不但受众老龄化,而且缺乏新鲜血液的补充,且民间剧团普遍存在青黄不接,学院难招,演员老龄化严重,甚至“人活剧在,人休剧亡”的没落景象。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下芗剧的保护与发展
(一)市场化运营,与城市共发展
在芗剧的建设中,应鼓励剧企合作,在演出上通过冠名、赞助的形式将剧团推向市场。同时加强芗剧与地方旅游资源的结合,形成旅游推动芗剧的良好局面,不仅填补闽南旅游空白,也可以扩大芗剧的影响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加大支持,增加资金投入
对于芗剧的保护,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在经费管理方面极为重要。不仅要能够保证剧目的编排演练,更要能够使得剧作家在人力、物力上进行新的创作。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需要进行配套,不仅在政策上对芗剧进行支持,更要在宣传、教育方面大力推进,不断扩大芗剧的影响力,推动各级芗剧团的综合实力和综合水平。
(三)利用新媒体,增加新受众
电视、网络、博客、微博已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兴媒体。而据调查,芗剧的演出多数集中在各级乡镇,在各县市级剧场演出的相对较少,无剧场上座率可言。因此利用新兴媒体对芗剧进行宣传,并重新编排设置剧目,使传统戏剧“触电”、“触网”,培养新的欣赏群体,势在必行。同时,也必须通过影视资料保留下芗剧名家的精彩表演。
(四)加大人才培养,与艺术院校共建
人才的流失,是剧种消亡的直接体现。芗剧可以通过在戏曲学校开设专业的戏曲课程来培养相关人才,通过挂靠艺术类院校进行推广和继承,形成一批研究芗剧、表演芗剧的艺术家。
芗剧是闽南历史文化的的一笔宝贵财富,是历代芗剧艺术家呕心沥血的结晶,受到了闽南民众的世代欢迎。闽南社会各界应当肩负起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共同努力,使芗剧在闽南地区得到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钦.试论芗剧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传承[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33):33-37.
[2]许燕滨.闽南芗剧的传承发展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2.
[3]邹琳静.浅谈芗剧音乐唱腔对演员表演的基本要求[J].神州民俗,2010,(140):50-52.
作者简介:
高巍伟(1970-),男,汉族,福建云霄人,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艺术及语言艺术;
方燕勤(1970-),女,汉族,福建云霄人,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文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汉语应用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