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笨花》蕴涵的地域民俗文化

2016-05-14彭雷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婚俗

彭雷

摘 要: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中描述冀中平原一个小乡村的民俗文化,使人物的成长变化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增强文本的现实意义。作者对当地地域文化中婚俗文化、丧葬文化、商业民俗及语言民俗均具有详细的描述,向读者展现出一幅幅真实可感的风俗画。

关键词:《笨花》;婚俗;丧葬;商业民俗;语言民俗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3-0021-01

《笨花》以清末民初至抗战胜利为历史背景,以冀中平原的一个小乡村作为生活环境,以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为依托,塑造出一群丰满的人物形象。作者将中国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融于小环境中,使作品情节更具历史真实性。本文旨在通过对铁凝作品《笨花》中描绘的当地民俗文化进行探索与解析,窥视当地独特的地域风貌。

一、婚俗文化

小说《笨花》中对向喜、向桂、向文成三人的婚姻均有描写,揭示出当地婚俗文化的相关内容。在冀中平原这个小乡村里,流传着定娃娃亲的习俗。孩子幼年时,双方家长根据对方人品、性情等,定成娃娃亲。这从向文成与米秀芝的婚姻可见一斑。婚姻双方在结婚之前不能见面。这样的习俗导致一些婚姻的失败,如向桂和其第一任妻子扔子婚后的不和谐。“向桂结婚几年了,喜事倒办得不小,可媳妇一下轿,向桂才发现是个丑人。”早年定的娃娃亲,待两家孩子到结婚年龄,便商讨结婚事宜。双方家长不见面,由男方挑选吉日,选派代表向女方送喜帖,并告知婚期。向文成的婚事是由同村人“瞎话”带两名随从去送的喜帖。三人穿戴整齐,“将喜帖端端正正放在迎门桌”。向文成的家境在当地算是富裕人家,其婚事也操办的大方得体,花轿、细车、鼓乐班子不能少。“喜宴要摆五十席,随来随吃。”“喜事要办三天三夜。”第一天,向文成“十字披红双插花”,骑一匹红马在街里转,招人听鼓乐,这也是告诉同村人自己要办婚事。第二天是正日子,男方去女方家迎亲,拜天地。第三天是回门。女方给出嫁闺女的嫁妆多为皮箱、立柜、压箱底的钱,同时要打一副点翠的凤冠。

二、丧葬文化

丧葬事宜在安土重迁的百姓心中是一件大事。在河北兆县的笨花村,给去世的人的墓穴里应埋一块砖,砖上写下亡人的姓名,以表悼念之意。如梅阁之墓、取灯烈士之墓。若死者的姓名已被人们遗忘,只留有依附丈夫或者孩子的称呼,如“元庆媳妇”或“奔楼儿娘”,此人去世时,是不能带着活人的名字走的,因而让其亲属画一标记为名,如走动儿画一个“O”,以表思念之意,砖则写成“O之墓”。一个家族的墓向不能乱,按辈分依次排列。向文成以算地的标准步子为父亲向喜和妹妹向取灯测量墓穴位置,以承袭长幼有序的传统思想。在这个小乡村里,过白事要大办,大摆筵席,宴请乡亲。向喜为其父亲向鹏举办丧事时,连续了三个七天,流水席从向家直排到街上。这样的丧事规模在当时当地算是非常庞大,是向喜多年征战在外,未能向父亲尽孝的愧疚,同时也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当地丧事,常会请超度亡灵的和尚道士前来念经施法。这是生者对死者能及早进入极乐世界的殷切盼望。

三、商业民俗

笨花与洋花是当地主要农作物。当地种花,有掐花、摘花、拾花三个环节。拾花结束,一轮摘花才算真正结束。拾花阶段,各家在地里搭起窝棚,并有一人晚上住在地里看守花地。在当地专做窝棚生意的买卖人被称作糖担儿。糖担儿手持一面锣,在晚上时游走在窝棚间卖货。糖担儿可以随便进出各家的窝棚,这是这里的风俗。糖担儿向各家推销货物,只要花不收钱。同时,每天黄昏时,笨花村便会出现鸡蛋换葱、卖油饼与卖煤油的买卖人,这些生意人带给这个小乡村最初的商业气息。兆州县城每年四月二十八的大庙会,各行各业的生意人汇集于此,商业文化渐趋成熟。当地人在交易讨价时有明唱和暗唱两种形式,明唱即明码唱价,暗唱是以手暗示。佟继臣在收小袄子花时,二人采用暗唱的方式,用头巾或者较长衣袖将买卖双方的手遮住,双方遵循“七撮子、八叉子、九勾子”等口诀规则,以唱价手势的严格规矩“出手”论价。

四、语言民俗

作品人物在对话过程中惯常使用一些口头谚语,文本中涉及到的谚语主要包括生活类和农事生产类两方面,充分的表现当地淳朴的风土人情。

(1)早上喜鹊叫,必有客来到;(2)猫眼眼,拿到家里打了碗;(3)半道儿骑驴。这三句属于生活谚语,(2)中的“猫眼眼”是一种田间植物。据说手持此草回家会打碎家里的碗。这句谚语充分表现了当地人们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中的“骑驴”指小贪污,文本中同艾担心瞎话偷取托其捎去的钱款。

(4)蚕老一时,麦熟一晌;(5)马不吃夜草不肥;(6)伏天以后,便是头伏萝卜二伏菜。

(4)到(6)句为农事生产类的谚语,这几句谚语看似简洁易懂,却是当地百姓世世代代根据自然规律的发展变化总结而得,这些规律将更好地指导后代进行农业劳作,表现出老百姓对大自然的敬畏。

《笨花》是铁凝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作品在为读者展现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的同时,又描绘出一幅幅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的风俗画卷,使大社会的风云变幻浓缩进这个小乡村中,使小乡村的风俗民情更具历史真实性与地域独特性。

参考文献:

[1]铁凝.笨花[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贺绍俊.作者铁凝[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婚俗
安多藏区原生态文化研究——以夏河婚俗为例
让新“婚”尚为爱减负
少数民族婚俗旅游价值分析及开发研究
nikah语义探微与翻译再议及其他
nikah语义探微与翻译再议及其他
株洲婚俗文化审美特性研究
略论近三十年湖南省株洲城乡婚俗的变迁
女书文化下的坐歌堂习俗
罗源畲族婚俗研究
浅谈江南水乡的婚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