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综艺节目的突围之路
2016-05-14王欢
王欢
摘 要 当新媒体以快捷的反馈机制、平易近人的姿态、丰富多样的娱乐形式进入人们生活时,电视节目开始不断地受到来自互联网的强烈冲击。电视人开始困惑,面对电视观众的老龄化和网络群体的年轻化趋势电视节目该何去何从,究竟该为谁量体裁衣。文章通过媒介融合与及其影响下的综艺节目为题展开,探讨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对综艺节目的影响,试图指出在新媒体冲击下综艺节目谋求发展的突围之路。
关键词 融合;综艺纪实;互联网思维;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8-0137-02
1 媒体融合背景下综艺节目的变化
1.1 传播渠道的“基因突变”
电视发展到现在,其重要的地位和巨大的受众比例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在新媒体突然崛起的今天,电视上看不到听不到的事情,网络这种新媒体都可以实现,并且无需等待,这样导致受众大量从电视转到网络。传播渠道的改变,给电视在传播途径上也带来了变化。
1.2 媒介的“生存环境改变”
从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世界青年说》,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金星脱口秀》,湖南卫视《花儿与少年》等越来越高频的综艺节目出现在人们生活中之后,也越来越被置于舆论的热议中。随着互联网的冲击,特别是百度、阿里、腾讯三大巨头涉猎影视领域后,各大视频网站不再满足于转播,越来越多的自制网络综艺节目开始出现。搜狐视频的《大鹏嘚吧嘚》、腾讯视频的《Hi歌》等节目热播,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开始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新媒体正潜移默化地推动着各种媒介的发展,改变其以往的生存环境。
1.3 内容到形式的“多样化转变”
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传播的内容既可以是微博中的心情也可以是网友的互动,信息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信息从内容到形式都在不断丰富着。受众参与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从打电话,发短信到摇一摇、扫二维码、央视春晚抢红包,甚至可以弹幕,直接在线沟通与交流,语音视频,都丰富了参与的形式。
1.4 综艺拍摄的“纪实性转变”
拿《等着我》与《long lost family》两个节目比较。第一个属于寻亲类综艺节目,演播室录播,大量的访谈段落和情绪渲染,很少的纪实片段,节目效果像一个大水球砸向你,迅速爆裂。第二个节目属于寻亲类真人秀,节目组帮助寻找失散亲人的节目,没有演播室访谈,注重纪实拍摄。纪实让节目的论据一点点叠加,希望与失望掺杂着不断往前走,节目组起到陪伴寻找的作用。这和第一个是高兴和幸福的区别,高兴是瞬间的,而幸福确是慢慢积攒达到浓烈的。演播室节目往往瞬间达到效果,其他元素插不进去,现在越来越多的节目开始走出去,用纪实的方式来拍摄。
2 以《奔跑吧兄弟》为例分析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综艺节目
跑男节目创作的全过程中都贯穿着“互联网的思维”。下面笔者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理解受众才能互动
1)艺人的选择上,节目组坚决摒弃那些偶像包袱重、爱装高冷的明星,一方面是出于节目气质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符合互联网主力用户“80后”“90后”“00后”喜爱标准的艺人。2)主题及游戏的选择上,也充分考虑网络时代受众的审美趣味。将古装、穿越、校园、动漫、怀旧等元素运用在节目中。3)后期制作上,从节奏、音乐到字幕,都是细细考量观众接受心理后作出的选择。4)宣传上,更是按照年轻观众喜爱的宣传方式着手。
2.2 从看到做,参与才有话题感
《跑男》为浙江卫视赢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让制作团队有着如履薄冰的危机感。正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在网络时代,引领者的一切行为都会被无限放大,惟有严格自律、不忘初心,方能走得长远。第二季《奔跑吧兄弟》在第一季“公益跑鞋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升级,联合互联网平台推出了“2015阳光跑道计划”,跑男团未完成的部分由观众网友来接力完成,这样一来,受众从原来看跑男做公益变成了自己做公益做跑男,这种极具互联网时代互动特色的公益活动受到了网友的热烈回应。
2.3 创新,永不停止
《跑男》开辟了中国综艺节目公路化和剧情化的新时代。公路化综艺运用电影的叙事方式,让剧情发展以一段旅程为背景,各个主人公在节目旅行情节中,完成生命体验,思想变化,性格塑造,产生一系列的戏剧冲突。或者与别人的,与自我心灵的交流。综艺剧情化最大魅力在于自始至终充满悬念和不确定性,这也正是《跑男》一直能够受到观众喜爱的原因。
2.4 综艺也可纪实
在《跑男》中处处可以看到纪实的表达方式,强调过程感,往往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机位、多角度的拍摄才形成一个影像段落的素材,高达1︰300的耗片比,剪辑出精彩段落,越纪实往往越好看。当然,还有更多的难题等待解决,特别是在观众口味变化极快、各个卫视争相加码真人秀竞争的时代,要想永立潮头,“跑男”在未来的日子里同样面临挑战。
3 电视综艺节目的突围之路
在研究突围这条路上有很多电视人都在努力探寻着,笔者在此对于已经有学者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比如受众需细分,受众需互动,表达需平等、媒介资源需共享之类不再重复表述,只发表一下自己相对独立的一些新的看法和观点,希望对本行业研究有可借鉴之处,尽一点微薄之力。
3.1 电视媒体与新媒体需融合
为了突破传播的局限,媒介之间融合势必是传统媒体突围的必选之路。从广义看,媒体融合是平面、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之间二维或多维融合,从狭义看,媒体融合主要体现在新旧媒体的整合。据调查显示人均收看电视分钟数随着时间和年龄的增长逐步下降。当传统电视节目的年轻观众阵营不断缩减时,新媒体正通过它独有的特色迅速扩张。由此可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只有实现优势互补,彼此融合才能够突破当前的困境。
3.2 多媒体手段与传播活动需融合
首先,综艺节目通过业务整合,进行采、拍、编、播一体化播出;其次,载体数字化,所有的综艺节目在第一时间可以从云端无限上传和下载;最后,视觉传达多样化,花样字幕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字幕这一表达方式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弹幕可以加强互动性。
3.3 传播内容和情感需循序渐进地融合
受众在观看节目的时候往往会先选择接受懂一点或者感兴趣的信息,再去接触完全不懂和不太感兴趣的信息,这就是选择性接触。所以,在制作综艺节目的同时说明专业的信息要用大众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是理论只讲理论。要学会如何用影像表达信息,把死的信息变成活的信息,这样做出来的节目才好看。
3.4 创意与策划需结合
创意即把不相关变成相关,设计诸多元素的相关性,对现有元素重新排列组合。策划则是通过环节的设计,体现两者激烈的对抗性,结果并不重要,过程才重要。观察能力和捕捉要点的能力,不是节目录成什么样就剪辑成什么样,要提前策划,设计谋篇布局。例如:《britains brightest》这个益智类节目,如何考察选手的记忆力,如何体现益智节目的特点,比如对抗性,可视性和规则的公平性。节目用一个乐队的演出曲目考察选手的记忆,改变了元素,将记忆力与听力以多重因素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提高娱乐综艺可看性,可谓别出心裁。
4 结束语
做媒体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媒体人要具有一个融合的视野和创意的心思。综艺节目的媒体人更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如何透过现有节目去寻找创意并运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要有责任和担当,观察社会和生活的变化,增加节目的宽度和深度。相信电视人在实践中坚持不断努力完善和创新必将会有越来越多好的综艺节目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参考文献
[1]宋烨.关于娱乐节目去低俗化的思考[J].当代电视,2011(1):38.
[2]刘娟.“后娱乐”时代的电视娱乐精神[J].声屏世界,2011(1):19-20.
[3]周欣欣.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收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
[4]杨悦.我国电视娱乐节目自主研发的策略探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2.
[5]赵云婕.试论电视娱乐节目价值创新[D].广州:暨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