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的建构与消解研究

2016-05-14强建国

新媒体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身份认同记者

强建国

摘 要 20世纪在新闻专业主义话语的推动之下,记者职业获得了社会认同,从事该职业的人群其所具有的身份也逐渐清晰起来。但是,在21世纪互联网的冲击下,逐渐让新闻专业主义话语失去了原有的说服力,同时也让记者的身份又逐渐变得模糊起来,让记者成了很难去准确定义的一个职业。面对这样的境况,记者需要对自己做出重新的定位,在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道路上不断寻求职业身份的定位。

关键词 记者;身份认同;构建消解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8-0132-01

我们知道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对不同职业的身份产生认同感,记者这一身份也在其中,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构建主义认为,整个社会对于媒体记者身份的认同处在一个一直在不断的发展的阶段。这种思想使得人们在认识个体时会认为个体是可为的、可变的。记者的职业身份认同感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构建起来的,并且要紧密的联系社会的有关群体、整个大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的组织架构等才能增加有着特定身份和职业的记者的有关经验。

1 记者职业身份的形成

早在19世纪的美国,记者这一职业便已经出现,但大多数的记者都属于兼职,收入偏低且社会的认可度并不高。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记者在当时就属于为了酬劳而进行写作的一群人,但是所获得的酬劳其实并不高。因此,对于当时的记者而言,这一职业只是一个兼职的工作。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巨型的新闻机构便出现了,因为新闻机构对于记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教育领域,大学的教育中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始设立新闻专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相关的新闻教育。同时,新闻界也建立起了属于关于该行业的协会,对记者行业的诸多理念与规范进行了确认,比如:记者在面对新闻采编时应当保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姿态等。结合有关学者的理论,记者在整个社会中不断变化的地位表明记者这一职位越来越具有社会学方面的意义。

对某一职业只是单单运用知识以及职业组织进行组织与规范,往往会存在很多不利之处。在新闻职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专业主义话语对整个行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有知识与能力的人并不是职业化的象征,职业化的形成更需要有着为该行业的专业主义标准。打造名记者就成为了讲述专业主义标准的重要方式之一。榜样在阐述该职业的价值与意义时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记者头上的光环变亮使得从事该职业的人群得到了更多的社会认同,从而职业化的形成也就随之而产生。

2 记者身份认同的建构与消解

在如今,有很多记者会对自己的职业进行描述时会出现如下的几个频率较多的形容词:“观察家”“公共利益的看门狗”“社会的守望者”“啄木鸟”等。这些形容词的背后其实隐含着更为丰富的涵义,同时为我们建构记者身份认同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方向。

2.1 职业意识形成的认同

根据调查显示,很多记者的职业意识觉醒与职业规范的确立是在逐渐的实践过程之中形成的。例如《中国青年报》的很多职业人,会非常想要突破一些传统的,诸如国家与媒体之间固有的一些边界问题,这些职业人经常会这样认为:“《中国青年报》有关的领导一直在打擦边球,处于中层甚至是下层的人员一般都是一些较为年轻的主任以及记者编辑,他们能向前突破就向前突破,遇到阻碍之后再另说。”在新闻记者看来,每一次小小的突破将会导致一种新型惯例的产生,而这对新闻记者而言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它可以帮助各大报社以至于整个的行业去不断的进行积累以形成整个行业所应该共同去遵守的专业性的道德规范。在记者工作中,“亲历”的心理会促使记者来建立起自己的职业权威。他们将“人民”的知情权作为了自身职业的良心,通过一些事实的报道来敲击这些记者的职业良心。在这一过程之中,记者群体的自我意识会的得到逐渐发展,同时,这些东西也在反过来不断影响着记者的工作。

2.2 记者群体内部对职业身份的认同

对于记者这一群体中,内部之间的身份认同能够对构建记者身份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通过一些讨论、处罚、批评等等大家会形成一些“不允许”做法的共识。通过对记者群体内部的讨论与借鉴在同行之中国经过实践协商而进行的“言传身教”能够有效的实现身份认同的内化。

2.3 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的消解

与所有行业一样,身份认同与记者薪酬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就一般情况而言,拥有的薪酬越高其职业身份认同度也会随之越高。新闻行业不仅能够很好地体现这一特征,而且表现地更为复杂。当下各大报社虽然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产出不断增多,但其获得的稿酬收入却偏低,因此从多方面对记者收入进行补偿的机制便随之而产生。在收入多元化的影响之下,会出现普遍不敬业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在中国却是非常关键的大问题。在谈及一些记者将收红包作为一种薪酬低的补偿时,都认为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面对报业利润不断下滑的情况之下,多元收入变得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重要,因为很多记者便难以独善其身。

3 总结

就如今的发展情况来看,以前新闻方面的专业话语的说服力在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媒体记者也变得不再那么神圣。如何使记者能够在传统媒体中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成为了其发展的一大目标。在时代发展的大洪流中,记者应当在寻求自身职业身份认同的道路上进行更多更为有价值与意义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够不被湮没在时代的洪流之中,才有可能逆流而上,寻找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

道路。

参考文献

[1]何佳妮.中国新闻记者职业身份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2]郑一卉.互联网时代:谁是记者?——对记者职业身份的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7):126-129.

[3]王肖潇.从身份认同看建国后记者的职业身份转变[J].新闻传播,2011(6):129-130.

[4]李娟.职业记者在微博使用中的自我呈现——基于新浪微博加V认证记者的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2.

[5]冯剑侠.“无冕皇后”还是“交际花”——民国女记者的媒介形象与身份建构[C]//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59-64.

猜你喜欢

身份认同记者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及倾听技巧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云想衣裳花想容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的文化批评研究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与身份认同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从后殖民主义解读《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