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媒体的创新研究

2016-05-14张娜

新媒体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电视媒体新媒体创新

张娜

摘 要 新媒体正在改变传统新闻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电视媒体虽然已经开始意识到依靠现有的经营思路和技术基础,将难以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占据优势,但新媒体未来会怎么发展,电视媒体应该如何找准定位参与竞争,是一个巨大的课题。文章通过跨学科的综合分析,提出电视媒体可以遵循的新媒体战略,并促进电视媒体在借鉴新媒体形态的基础上,希望探索出一条节目生产合理化、特色化的路径。

关键词 新媒体;电视媒体;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8-0093-02

1 新媒体的定义

美国的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将在互联网以前既存在的媒体称为旧媒体,在互联网以后诞生的媒体称为新媒体,即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上生成的各种媒介形态。这是受到较为广泛认可的对新媒体的定义和区分。

2 电视新闻媒体的现状

2.1 受众流失,开机率下滑

对于电视新闻媒体来说,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但是无论其是否愿意接受,都在不断的改变。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我国视听新媒体发展陈述》,到2012年底,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达3亿7 200万,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这一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月度覆盖4亿5 000万的高峰。网络视频用户每月观看长达29.9亿小时,视频流量已经占到超过70%的互联网流量。同时,随着手机、笔记本电脑用户的增多,2013在北京电视台率从70%下降至30%。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电视媒体市场评估及发展趋势报告》显示,在2015年上半年电视观众结构调查中,45~54岁的电视观众占全体观众数的21.7%,55~64岁观众占全体观众数的17.6%,65岁以上观众占全体观众数的14.8%。40岁以上的观众收看电视的比较多,电视收视人群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虽然网络视频覆盖的用户不能与电视相比,但是由于高学历,高收入,低年龄群体中,增加网络视频和渗透的粘度,其高价值取向将推动网络视频向其他群体渗透和扩张。

2.2 广告向新媒体大迁徙

视听新媒体的兴起是必然趋势,因为它更符合大众的需求。视听媒体的优势是传统媒体完全不具备的,无与伦比的便利性,多元化的个体使用感受,和迅猛的发展速度,使之成为视听需求的一个重要市场。同时,由于新媒体的商业化特性,使之在吸纳资金,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更容易吸引资本的进入,相对传统媒体的发展势头更是一日千里。

2010的在线视频行业收入仅为31.4亿元,2011年到达62.7亿元,在2012元增加30亿元至92亿5 000万元。在2012年,中国的在线视频行业70%的广告收入来自感性视听节目网站,其次是门户网站视听节目网站,占14.1%,而只有11.2%网络广播电视。

2.3 舆论影响力减小

数据对比分析,在20世纪80年代,官方媒体占据很大优势,掌握80%的话语权,而现在发生的这些网络热门事件中,非官方媒体占据了75%的优势。传统电视媒体运用网络进行事件实时报道、展开调查等也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并在传统媒体自身的报道中,大量使用来自网络媒体的信息源。

根据《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表明在2011—2012年新视听媒体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已成为新媒体的力量,广播和电视媒体形成竞争优势。

2.4 多屏战略任重道远

在2014,根据中国行业信息网对全球55 000互联网用户的调查,25%的受访者经常会通过手机笔记本来观看视频内容。新浪微博作出了一份报告显示,15~24岁的年轻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影响重大。这一结果不仅意味着整个舆论环境都属于年轻人,而且表明了年轻群体对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影响,凸显了年轻群体的战略价值。

如今传统电视媒体纷纷以官方账号等形式进入新媒体平台,继续发挥信息传播的功能。然而,目前大部分的电视媒体机构依然将互联网看作一个内容分发渠道,主要功能是电视节目的分发。但新媒体和其赖以生存的互联网,不仅是信息传播的渠道,也渗透到信息生产、加工、反馈和传播的各个环节。根据最新的皮尤报告,在网上收看视频新闻的美国人的比例已经跟收看电视新闻的人数比例接近,其中在移动设备上的观看增长最为惊人。另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对2014年全球55 000名互联网用户的调查,48%的受调查者晚上看电视的时候也会经常收邮件网购等活动。因此对于视频内容来说,不同尺寸的显示屏幕有不同的特点,用户在不同的屏幕上和一天内的不同时间段,对于视频内容也有不同的观看偏好。将同一内容直接分发到不同终端显然并不合适。

3 国内电视新闻媒体的创新路径

3.1 内容制作“胜者为王”

面对互联网的海量内容,传统电视虽然在多个内容数上不占优势,却以优质内容为主。CTR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在一些项目的研究和发现,重大新闻事件,只有通过电视广播媒体,才可以在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的峰值出现。这表明,电视媒体仍然是社会融合的重要引爆点,社会传播是最具威力的爆炸性力量,也是电视媒体规模最大的集中,新媒体是以电视媒体为核心整合传播。同时,根据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的总市场评估,根据一项互联网调查结果,电视媒体公信力是第一位,超过了其他任何新兴的视听媒体。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电视新闻的竞争具有时效性。而电视媒体可以利用传统媒体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对简单的新闻广播节目进行深入的分析,增加新闻节目的质量。

其次,电视媒体在各种娱乐、电视节目和纪录片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虽然在过去的两年里,越来越多的国内视频网站做出了很多的自制节目,但真正引起公众讨论,传播影响力大的还是电视媒体制作的节目。电视媒体应该不断创新,多做一些高质量的节目,吸引观众,维护电视媒体的权威性。

3.2 打造新型用户关系

电视本身具备内容、受众、平台的强势基础,在内容、营销、渠道和终端方面逐步互联网化,是电视媒体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路径和方法。不断提升内容的互动性,增强内容的吸引力,针对不同终端类型,开发不同的节目类型、制作不同的节目内容,由过去的经营内容模式向经营用户关系模式转型,是电视媒体目前应该高度重视的战略之一。

以湖南卫视为例,就是以电视台为核心,构建覆盖受众生活圈的整个传播网络,凭借强用户关系,构建起庞大粉丝群。其次,以强内容支撑,打造自主的互联网品牌生态圈。最后,通过创新互动体验,实现多终端多平台的联动。

3.3 重视多维度的合作

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必然带来思维和学术上的重大变革。新媒体的崛起,以及近年来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大数据(Big Data)等理论的提出和应用都对电视媒体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未来电视媒体的发展和运营,需要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统计学和市场营销等跨学科的知识和素养。

而目前,电视媒体业跨学科人才较少,商业传播、精准营销和舆情分析方面的专业人才更是稀缺。因此,向知识人才储备丰富的学术界寻求指导,在保持电视新闻、传播学学科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将其他学科中的理论进行改造和引入,也是电视媒体发展的必要举措。

4 结束语

在新的媒体环境下,为了全面提升电视媒体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和价值,需要创造性思维,有效整合到电视媒体的运作中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实现思想观念的创新,构建新的媒体平台。同时,也要实现组织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在此基础上,合作模式,加大相关人员培训力度,以克服当前电视媒体的困难,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自主发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阁克文,江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5]胡智锋.创意与责任——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6]黄楚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电视媒体新媒体创新
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探讨
老龄化社会电视媒体惠老服务的反思与对策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