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89例效果观察
2016-05-14唐春利
唐春利
【摘要】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感染性休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7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使用常规药物多巴胺实施治疗,分析研究两组患者治疗之后6 h的混合静脉氧饱和度、动脉血乳酸以及平均动脉压的改变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混合静脉氧饱和度、动脉血乳酸以及平均动脉压比对照组均有明显的改善,即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治疗,其治疗效果要比使用常规多巴胺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感染性休克;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8-0145-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8.083
所谓感染性休克是由于感染源或者感染灶没有有效清除而诱发的严重的代谢紊乱现象,另外该病容易并发多脏器的损害,是现阶段ICU患者中的常见病症,该病的病死率往往较高[1]。也为目前临床重症学科所面临的全新挑战,怎样才能及时有效的逆转休克,最大限度的降低病死率是现阶段临床医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此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对其实施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7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选取的患者全部符合感染性休克的相关诊断要求,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9例。观察组中,男44例,女45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28岁,平均(52.3±3.6)岁,其中肺部感染20例,腹腔感染13例,导管相关性感染6例,大面积软组织感染6例。对照组中,男42例,女47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27岁,平均(52.4±2.9)岁,其中肺部感染19例,腹腔感染27例,导管相关性感染13例,大面积软组织出现感染7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实施治疗,即使用输液泵泵注多巴胺,首次剂量是1 μg/(kg·min),之后每2分钟增加一次剂量,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最高剂量≤15 μg/(kg·min)。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实施治疗,治疗使用输液泵将去甲肾上腺素泵注患者体内,首次使用量是0.05 μg/(kg·min),之后每
2分钟增加一次剂量,最高的使用剂量应该≤0.5 μg/(kg·min)。
1.3 观察指标
使用药物6 h之后分析研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混合静脉氧饱和度、动脉血乳酸以及平均动脉压三项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混合静脉氧饱和度、动脉血乳酸以及平脉动脉压三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变,观察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急症患者并发症,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过度全身反应,且在短时间内患者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以及全身性炎症反应,且该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有效的疾病控制与治疗方法是提高患者治愈率以及减小死亡率的重要途径[2]。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主要是多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但长期服用抗生素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并且出现细菌感染,使得病情发展[3]。相关文献[4]指出,感染性休克导致患者出现心肺功能不全,主要可能是由于感染细菌、病毒导致心肌坏死。临床研究发现,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发病机理较为复杂,其出现和休克的三个始动环节有直接的关系[5]。导致该病的主要生理变化是患者的血管扩张以及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异常,导致血管的溶剂增强,而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流量增多,导致体内的有效血液循环量下降[5]。因此,当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时主要是通过提高患者体内的有效液体循环量进行临床症状的缓解。在《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中提出了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在持续6 h的液体复苏中有效降低患者的中心静脉压,提高动脉压,促进患者排尿,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6]。早期复苏目标导向治疗感染性休克是一种有效途径,相关文献[6]指出,早期复苏能够有效降低老年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其生活质量。该病出现之后,患者体内的感染灶病原微生物会释放毒素,其内毒素与外毒素能够直接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等,在此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细胞因子及其血管活性物质,能够导致细胞血管壁通透性直接增加,就会导致某些血管的血浆直接外渗,患者体内的血容量也会随之降低,此类物质能够使得患者血管不断扩张,致使部分合理循环的血容量出现不足的现象;细菌毒素和内源性的生物活性等相关物质能够直接使得心肌细胞受到损害,致使心肌收缩功能降低,收缩的幅度也大大下降[7]。各类感染要素最终会利用此三个始动环节对患者相关脏器实施感染。
肾上腺素和患者体内的心肌细胞膜上相应,同时作用于患者身体之后,会直接使得患者的心率不断增快,此时心肌的收缩力也会逐渐增强,心输出量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多,就目前临床研究来看,此种药物为强心急救药;在其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能够使得患者的皮肤、肾、胃肠等相关血管出现收缩,不过对骨骼肌以及肝的血管,因其生理浓度的因素会使其出现舒张,在大剂量的情况下会出现收缩,所以正常的生理浓度肾上腺素,往往对患者外周阻力的影响非常小[8]。去甲肾上腺素也可以有效的增强心肌收缩力,最终使得患者体内的心率增快,心输出量也会随之增多;在此种情况下除去冠状动脉外,患者体内的部分小动脉会出现强烈收缩的现象,由此就会诱发外周阻力不断增大同时血压也随之升高[9]。当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较大剂量的情况下,由于血管出现强烈的收缩而导致外周阻力能够明显增高,所以收缩压升高的前提下患者的舒张压也会显著上升[10]。
需要注意的是,对感染严重的患者应该实施必要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如果仅仅是单纯以CVP标准来实施心脏前负荷的判断,在某种程度上说,此为比较粗糙的方式[9]。在目前的血液循环检测中,肺动脉导管温度稀释法是目前常用的一氧化碳检测,但也有相关研究指出,该方法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死亡率和器官功能,并且置管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不良反应以及预后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该应用在临床中的使用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0]。感染性休克可导致患者体内的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使得血管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属于高动力型的循环衰竭,由于该病导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出现异常,因此,临床中将液体管理作为该病重要的治疗途径。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具有微创、便捷以及持续时间长的优势,能够适用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并且能够全面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以及心脏情况。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能够反映患者的胸腔内血容量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心搏做功指数、全身血管阻力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以及肺血管通透性指数。有研究通过对24例老年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试验观察发现,CVP对于低血容量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而GEDVI能够有效反映心脏的前负荷,对于低血容量的敏感性较高,其在老年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临床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能够避免CVP对患者的前负荷不敏感而导致EGDT治疗效果降低的现象。实际上,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是现阶段临床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治疗的主要药物,此次研究显示,去甲肾上腺素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指标都要比使用多巴胺更优,观察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治疗,其治疗效果要比使用常规多巴胺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趋,誉铁鸥,王晓鸣,等.不同剂量血管加压素对脓毒症难治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1):51-53.
[2]张均,邱英.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在脓毒血症合并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1):37-39.
[3]韩旭东,孙华,黄晓英,等.垂体后叶素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比较的临床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1):33-37.
[4]罗俊华,李曙平,姜辉,等.特利加压素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高龄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肾灌注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3,12(4):276-278.
[5]刘卫明,梁桥安,金同新,等.参附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在治疗感染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8):1550-1552.
[6]陈炜,盛博,赵磊,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抢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1):46-49.
[7]章隽.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顽固性感染性休克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及乳酸清除率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3(22):59-60.
[8]陈桂启,刘岑,王增梅,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1):34-35.
[9]周玉红,张玉国,韩慧,等.生脉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乳酸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4):3537-3538,3541.
[10]张敏,赵平,薛露,等.高容量血液滤过对早期感染性休克猪复苏液体量和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4,27(11):977-981.
(收稿日期:2015-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