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顽固性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

2016-05-14唐新仿王锦年王晓玉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血液灌流尿毒症

唐新仿 王锦年 王晓玉

【摘要】 目的:探究给予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顽固性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7月-2015年7月接受透析治疗的56例尿毒症伴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均分成两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皮肤瘙痒情况及血清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程度评分及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皮肤瘙痒评分、甲状旁腺激素浓度、β2微球蛋白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时,患者的皮肤瘙痒病症可得到有效缓解,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血液透析滤过; 血液灌流; 尿毒症; 皮肤瘙痒

中图分类号 R69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8-0022-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8.012

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末期患者各种临床表现共同构成的综合征,慢性肾衰患者进入到该病程阶段时极易出现皮肤瘙痒症状,特别是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皮肤瘙痒并发率最高可达90%,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导致患者烦躁焦虑,影响其生存自信心[1-2]。笔者所在科室近年来以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时,患者的皮肤瘙痒病症与患者单独行透析治疗时相比有所减轻,故为深入分析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所致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文章现以2012年7月-2015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透析治疗的56例尿毒症伴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为例进行研究,旨在为临床治疗尿毒症所致顽固性皮肤瘙痒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肾内科2012年7月-2015年7月接受治疗的56例尿毒症伴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尿毒症相关诊断标准,且经临床判定,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均由尿毒症及其相关治疗所引起,无其他外因。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尿毒症36例,糖尿病肾病所致尿毒症12例,多囊肾所致尿毒症6例,高血压肾病所致尿毒症2例。经血液检测,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均明显升高。随机将56例患者均分两组,每组28例。试验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27~82岁,平均(57.8±2.9)岁;患者甲状旁腺激素为(342.12±263.72)ng/L,β2微球蛋白为(19.35±9.17)mg/L。

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28~82岁,平均(58.2±3.1)岁;

患者甲状旁腺激素为(336.57±268.42)ng/L,β2微球蛋白为(18.97±8.68)mg/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血液透析,血流量200~250 ml/min,

4 h/次,3次/周,共计治疗10周。治疗前7 d起患者停用皮肤瘙痒治疗药物。

1.2.2 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行血液滤过和血液灌流。血液透析4 h/次,1次/周;血液透析滤过4 h/次,1次/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串联治疗2 h后,再血液透析2 h,1次/周。共计治疗10周。治疗前7 d起患者停用皮肤瘙痒治疗药物。

1.3 诊断指标

治疗周期结束后,给予全部患者血检,测量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和β2微球蛋白的浓度;参考Dirk R Kuypers方法拟定本次临床试验患者皮肤瘙痒程度评分,具体如下。(1)瘙痒范围评分,1分:患者身体单个部分瘙痒;2分:患者身体多个部分瘙痒;3分:患者全身瘙痒。(2)瘙痒频率评分,1分:患者短时间内连续4次瘙痒或患者1次长时间持续瘙痒;5分:患者瘙痒无法忍受。(3)瘙痒抓挠评分,1分:无需抓挠;2分:轻微抓挠,不损伤皮肤;3分:抓挠后,患者瘙痒症状无缓解;4分:抓挠后持续瘙痒,患者皮肤被抓伤;5分:瘙痒持续,皮肤抓伤,患者烦躁不安。(4)睡眠干扰评分,睡眠状态下受瘙痒影响导致苏醒者,苏醒一次记2分,上限20分。上述各项指标得分之和即为患者皮肤瘙痒程度得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皮肤瘙痒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皮肤瘙痒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周期结束后,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程度均有缓解,但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及本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检结果比较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均有所下降,但试验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尿毒症诱发皮肤瘙痒的病因尚不能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证实其与以下因素有关:(1)钙磷代谢紊乱;(2)血浆组氨水平升高;(3)皮肤干燥;(4)周围神经病变;(5)甲状旁腺功能亢进;(6)血清中β2微球蛋白含量异常。其中,甲状旁腺功能亢和β2微球蛋白含量异常与尿毒症所致皮肤瘙痒关系密切[3]。这主要是由于其浓度在血液中的升高不仅会影响神经功能,更会导致人体钙盐代谢紊乱,进而使得人体皮肤钙含量异常,刺激末梢神经,导致皮肤瘙痒。现阶段,临床对该病症的治疗主要采用口服药物、外用药物或理疗,部分患者以甲状旁腺切除术对其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4-5]。

以血液透析滤过临床治疗尿毒症,其疗效兼具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的双重优势,其应用不仅能有效清除小分子物质,提高中分子毒素清除率,更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病风险,确保患者治疗安全。血液灌流具有光谱吸附效应,虽在小分子物质清除方面不具优势,但可以很好的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将其与血液透析滤过联合使用时可实现优势互补,提高透析充分性,对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状的改善也具有一定疗效[6-7]。本次临床试验中,单纯给予患者透析治疗,对照组皮肤瘙痒评分(28.75±6.30)分,甲状旁腺激素浓度(306.74±282.33)ng/L,β2微球蛋白浓度(18.52±7.60)mg/L。而以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联合透析进行治疗,试验组皮肤瘙痒评分(13.17±3.92)分,甲状旁腺激素浓度(162.18±101.70)ng/L,β2微球蛋白浓度(9.56±4.14)mg/L。

综上所述,灌流、透析、滤过联合治疗尿毒症可有效治疗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症状,为患者长期透析治疗的实现奠定基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徐福民,侯敏全,李大庆,等.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伴皮肤瘙痒的疗效[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7):5318,5333-5335.

[2]林菊.血液透析滤过联合低钙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7(5):56-58.

[3]熊英.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22例的临床疗效[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3,34(4):167-168.

[4]李小媚.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09,15(10):1187-1188.

[5]梁国玉.不同透析方式尿毒症患者血清胱抑素C清除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3):1-3.

[6]曾淑云,刘少波,邱宇,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44-45.

[7]琚瑾敏.不同透析方法治疗老年尿毒症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138-139.

(收稿日期:2015-11-22)

猜你喜欢

血液灌流尿毒症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中实施心理干预的作用研究
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尿毒症可以预防吗
患了尿毒症应该怎么办
没有胃病,为何会有消化道出血
壮医药线点灸联合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老年尿毒症瘙痒症临床观察
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的效果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中毒引起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浅析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