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积极心理学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2016-05-14张立伟

青春岁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生党建积极心理学高校

【摘要】高校学生党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起到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到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以及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要善于运用和吸取心理学理念和方法。将积极心理学引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用一种新理论去合理建构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可以为管理者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方法,全面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是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积极心理学

高校学生党建与积极心理学在培养人的总目标上基本一致,都是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目的在于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信仰,帮助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重大课题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最重要的是选择好、建设好、运用好合适和有效的工作载体,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看,不仅仅要有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信念、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积极心理学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提倡积极人性论,把培育人的积极品质作为根本目标,以积极的观点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解读和干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大学生党建和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在共同目标上都归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从整体上看,大学生党建为积极心理品质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大学生党建提供了重要的心理支持,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结合积极心理学进行工作创新,提高工作实效性。

一、激发学生党员的内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人自发的直接与活动本身有关的一种认知,是促使个体增强注意力,提高兴趣和满意度并产生积极情绪的直接原动力。在学生党建教育活动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党员的内部动机,促进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大学生就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更倾向于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进而认真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当前,部分大学生缺乏对党的情感体验的主要原因是对党缺乏认同,缺乏较为系统的党史国史世情国情的基本知识,对党认识不深、了解不够因此,要加强对党史国史教育,使其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光辉历程和风雨兼程的宏观认识,通过对世情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正确了解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理性客观地看待党和国家在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阻碍,全面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根本原因和现实影响,从而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增加学生对党的思想认同。通过党史国史和世情国情教育,增强对党的历史发展历程的理性认识和情感满意度,提升对当下生活的主观幸福体验,提高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乐观度。

二、在实践中体验积极情感

高校学生党建活动丰富多彩,要注重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党员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充分利用学生党员的实践机会,在实践过程体验积极情感,形成积极思想、行为。可以创造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有效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感官愉悦,进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参观博物馆和纪念馆,激发学生对党的光荣历程的崇敬感;组织学生参观和调研工厂、企业和新农村,增强学生对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自豪感;组织学生参加先进事迹报告团、青年榜样事迹宣讲活动,增强学生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感;不断改进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教学方法,充分运用案例分析、视频教学、情景模拟、小组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开展关于党的主题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摄影大赛、征文大赛、歌咏比赛、舞台剧、微电影等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中,通过各种认知辨别和思考启发来获得对党的教育内容的理解与体会,进而提高对党的情感认同。

三、构建积极组织系统,加强和改进学生党组织的建设发展

以共同愿景引领学生党组织的发展目标。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愿景建设对组织整体和组织内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取向具有引导作用,并具有强烈的激励功能,符合青年学生追求自主创新和讲求团队合作的心理需求。首先结合党组织的要求、学生党员的要求、学生的学科专业背景、年级特点收集凝练所有学生党员的愿景目标,确定公认的核心价值观,进而塑造共同愿景。在此基础上,实施目标管理,充分树立希望。将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学风建设、作风建设与学生党员的理想目标、素质发展、学习成绩、行为规范统合起来,进行细化、分解和阶段化,使党组织和学生党员在每个方面和阶段都有发展目标和计划,从而确立组织的“希望”和学生党员个人的“希望”。同时,提升学生党员的自我效能感。通过加强支部学习,不断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其认识和理解社会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学生党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提升社会适应性和社会技能,增强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进而提高学生党员的自我效能感,形成充满自信的组织氛围。另外,培育学生党员的乐观心态和心理韧性。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在社会现象的认识上形成理性和辩证的观念,既能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艰巨性、复杂性,也能始终树立事业发展的信心,在对待个人得失上,也能形成合理的认知和情绪,形成内部稳定可控的归因倾向。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人的积极品质的形成与开发,积极情绪的引导与培养,积极组织系统的构建与管理,消解了传统心理学以心理问题为中心的模式,对于优化人的素质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高校党建承载着“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重大战略任务。其中,党员和党组织是大学生党建中的核心要素,发展大学生党员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是大学生党建中的核心工作。如何更好地培养发展党员、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积极心理学为之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理念和方法。在大学生党建中注入积极心理学的思想,立足实际,不断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增强对党的认同,构建更加积极的学生党组织,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真正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好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基金项目:2015年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立项课题成果之一 “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项目编号:GXDJ2015-C011

【参考文献】

[1] 李 焰, 杜 洁. 以共同愿景建设推进高校班级组织文化重构[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 李战军. 大学生党建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9).

[3] 詹荣海, 邓亦林. 高校学生党建科学化路径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2).

【作者简介】

张立伟(1979—),男,锦州医科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学生党建积极心理学高校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与实践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