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郑风》的语言特点
2016-05-14史天冠
【摘要】《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根据音乐的不同,可以将《诗经》分为风、雅、颂。其中《郑风》就是十五国风的重要组成部分。《郑风》的最大特点就是“淫”,本篇文章将对郑风的特点及成因进行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郑风》;多情诗;语言特点
《郑风》共二十一首,在《国风》中所占比重较大。其中讽刺诗一篇,赞颂诗一篇,其余十九篇均为男女之辞,这是《郑风》中最具特色的篇章。现将郑风这十九首进行分类,大致分为五类。第一类:关于“上巳节”男女幽会的情诗。例如《女曰鸡鸣》:与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这首诗描写了古代男子球会以雁为贽的习俗,与上巳节的风俗相吻合。第二类:描写夫妻生活之诗。大多体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关怀体贴和感情的深厚,语言真挚朴实,生活气息浓郁。以《缁衣》为例。描写一个妻子为丈夫洗衣做饭的快乐的心情。第三类:对英伟男子的爱慕之情。描绘的是对男子打猎时勇猛形象的描绘和技艺高超的赞叹,字里行间洋溢着女子深深的爱慕之情和关心之意。如《叔于田》。第四类则是礼教对郑国男女感情之影响的诗。如《将仲子》则抒发了女子对“父母”,“兄弟”等之言的可畏,满满的无可奈何。最后一类则是两首女子的见弃之诗。饱含了被弃之人的哀怨。
《郑风》的引人注目与它的艺术技巧也是分不开的。《郑风》的特点有很多,无论是从思想内容上看,还是从艺术特点上去赏析,都有郑风所独有的特色。
一、从思想内容上看《郑风》所独有的语言特色
1、结构新颖巧妙
它具有三百篇中民歌共有的特色——结构上构思新颖,篇章短小,语言上语言隽美,重章复闼,注重叠韵,容易习诵。
2、语言细腻且感情真挚
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只需那一颦一笑的一个个细微的动作,足以引发女子浓浓的爱意。用细腻的笔画,描写着女子内心波澜的世界,惟妙惟肖。例如《野有蔓草》写野外奇遇,都是见物起兴,触景生情,心思抒发的尤其细腻。
3、语言浪漫且多情
《郑风》“多情诗”。因此,郑风最主要的一个特点是“淫”。《诗经》中爱情诗有七十多首,虽然是较为保守的说法,但情诗在《国风》中的比例也就在三分之一左右。像《郑风》中男女之词竟占九成之多,其中幽会诗也占四成,这在《诗经》中是独一无二的。难怪古人会认为《郑风》“淫”。《论语》中孔子两次提及“郑声淫”,一是《卫灵公》篇“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一是《阳货》篇“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郑声淫”的罪名有三个方面:第一,乱性;第二,乱德;第三,乱政。因为儒家的传统观念要求音乐符合“中和”之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有利于政治教化,即音乐艺术必须服务于政治,而“郑声”因游离于这一规则之外,故被称之为“淫”。有人也许会说,此“郑声”,非彼“郑风”。我却不以为然。原因一是,古书中有称郑声、郑音、郑诗或郑志的。有人严格区分声和音是指乐曲,诗或志是指表意的歌词。事实上在古代诗乐是一体的,是诗都可以歌,拉着长腔,带感情地吟诵,就是歌。所以,无论郑风、郑声、郑音、郑志、郑诗,都是一回事。
原因之二,马瑞辰引证《尚书》、《周礼》、《墨子》、《左传》、《史记》、《诗经毛传》、《郑志》有关诗乐的资料,论述“《诗三百篇》未有不入乐者”,言皆中肯。他还认为,所谓诗之可歌者,是因为声律犹存,不可歌者而仅存其词者,是因为声律已不传者的缘故。“诗有可歌,有不可歌”的区别,是古乐失传以后才发生的现象。原因三,古代的礼教制度往往是对女性的束缚,而《郑风》中大多女词,且是女会男。所以在当时人是接受不了的,并认为之“淫”。而古代“淫”与现代所谓的“淫”的含义也是略有不同的。先秦文献中常见此字,语意注释也多相同。例如,《左传·隐公三年》“骄奢淫佚”,《尚书·大禹谟》“罔淫于乐”孔安国传“淫,过也。”《说文解字》“淫,浸淫随理也。一曰久雨曰淫。”段注“浸淫者,以渐而入也”。所引解释都突出其“渐变性”,由“久雨曰淫”转而引申出“过度”的意思,凡离正常轨迹、常规的现象都可称“淫”。由此可以看出,先秦时期“淫”字一般为“过度”、“过滥”、“超过常规”之意。“郑声淫”中的“淫”字有一层意思是指音乐形态超出了礼乐要求的范围。因此,《郑风》最大的特点就是“淫”。从内容上来看。以《野有蔓草》为例: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描绘了女子在野外偶遇一男子,一见倾心,变“与子偕臧”。只是刚刚见面,就因动情而同居,在受礼教影响下的古代人的观念上是完全接受不了的,是违背道德的,而《郑风》中大多都是这样的诗歌,因此认为《郑风》“淫”。
二、从艺术特点看《郑风》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1、“对话体”和“唱和体”较多
结构上,第一,《郑风》中多“对话体”、“唱和体”。如《蘀兮》一诗则是仲春“会男女”之歌。诗云:“蘀兮蘀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蘀兮蘀兮,风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倡”,为首唱,“和”,以歌声相应和。说明由女子带头唱,邀请男子跟着应和。再现了“会男女”时双方借对歌互相邀约、互相嬉戏的一种形式。而采用对话体最为典型的是《溱洧》,先由女子以歌声邀请男子开端,接下来男子以歌作答,最后是叙述性的旁白。第二,《郑风》多“二章体”的特点。21首诗中,二章体诗有11首。
2、语言清新自然,情感基调活泼
语言上,第一,浓郁的乡土自然气息。在郑风中,乡土风光的描写犹如一幅幅风俗画卷。《叔于田》描绘了田猎生活的壮观场面,猎手们出门打猎,人人纷纷前去参观,巷子里都没有人了。猎手打猎时的英姿飒爽,女子深深的爱慕之情油然而生。第二,清新活泼的情感基调。《郑风》描写爱情的波折时,抛开了一般的熟套,而是抓住戏剧性的情节,以揭示矛盾和冲突,把抑郁和悲伤都驱散。如《遵大路》中的女子直接扯住对方的袖口来挽留对方,爽朗明快,自足感人。第三,《郑风》在语言形式上多为“女词”的特点。这些诗歌,大多出自女性之口,从女性的角度、眼光审视两性关系,审视社会,并反映和表达自己在恋爱和婚姻中的喜怒哀乐。闻一多称之为“女词”。其主题主要是恋爱生活及其感受,在表达方式上大胆泼辣、热烈奔放。
对于《郑风》的评价各有所词,但无论好与坏,都是那个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对当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现代也有重要意义与参考价值,可以使人们以另一个视角更加充分、全面地了解当时的社会,也可以更加全面的解读《诗经》。
【参考文献】
[1] 洪彦龙. 郑风三题[M]. 唐山师范学院报, 2008,1,30,1.
[2] 杨凌羽. 简论郑风[M]. 华南师苑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2.
[3] 陈世武. 郑风淫论考辨[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21,5.
[4] 段丽惠. “郑风淫”——朱熹诗学阐释的突破[J]. 内蒙古大学报, 2009,41,5.
[5] 路跃升. 试论《郑风》情诗的形成原因[J]. 作家杂志, 2011,10.
【作者简介】
史天冠(1992—),女,辽宁铁岭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