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探索小学语文的语言教学特点
2017-01-19杜红
杜红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充分利用小学语文的语言特点,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21-02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不仅会对课堂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更会影响学生以后的认知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规范、示范、典范的作用,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习欲望。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进行了探讨。
1.语言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脚步不断加快,各学校小学语文教材的形式与内容都逐渐变得多样化,并且相对应的语文知识也在不断加深与扩展。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在执教过程中对教师的表达能力与知识体系的考核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虽然有很多的课文体裁都存在差异,但有一点却是不变化,那就是在这些课文都流露出一些与实际生活道理有紧密联系的知识。如果语文教师不对小学生的学习加以指导,那么这些具有一定深意的文章对小学生来说就显得难以理解。因此,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语言表达,以此充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在根本上帮助每个小学生都能透彻理解文章里面的真正内涵,使语文教学更加富有审美意趣,最终提高教学水平与工作效率。
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
2.1科学性。语文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的规范和明确,要求语言表达要有逻辑性,语句要通顺,语法要准确,音调要标准等。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学习语言的重要时期,教师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都直接影响语言能力的提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词不达意、啰嗦重复,那么就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口语表达和运用上要保证学生能够理解,教学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通过生动规范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和蔼可亲。
2.2规范性与标准性。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是以教师的言行为基准的。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小学学生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还要注重自己言行的规范性与标准性。这里的规范性与标准性不仅指对于语文教学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教学基础内容的认读中,还指教师在课堂中的人为师表、口语示范作用。因为小学阶段学生最大的认知特点就是通过模仿来学习。有些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不注重对语言的规范表达,如发音不准、带地方口音、口语化严重,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必须使用全国通用、国家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发展,口语表达时要做到字正腔圆、声音洪亮、语速自然。尤其是在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授课时,更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学生刚开始接受语文学习,缺乏一定的认识,完全是依靠教师教授来学习。而缺乏规范性与标准型的引导,势必使学生在学习时走弯路,不仅不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
2.3生动趣味性。语言的生动趣味性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进行讲解和描述,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物,促进学生大胆想象,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幽默的教师,不喜欢表情冷漠的教师。有趣的语言教学不但会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还会促使学生思路敏捷,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2.4可接受性。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发展变化中,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这些特点,运用一些比较简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教师要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有效地转化语言,找到更适合小学生的语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2.5语言必须具有评价的真实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运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小学生非常在意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学生会兴趣盎然、热情高涨,增强学习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使自己不断进步。当前,教师的评价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很少有批评,没有注意评价语言的真实性。这样的评价使学生树立了表面形象,变得越来越虚荣,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十分不利。评价应该遵循真实性原则,教师通过公平、真实的评价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使学生明白人人都会犯错误,关键是知错就改,以此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勇敢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
2.6情感性。情感是语言教学的灵魂,语文教材大多是一些富有感情的文章。教师应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深刻地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与作品产生思想上的共鸣,理解作者的心情。教师应在教学中把自己的情感渗透到语言表达中,用自己的语言魅力感染和熏陶学生。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将作品的体会化作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把这份情感有效地运用语言传递给学生,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思考,感受到这些作品蕴含的感情,从而深刻理解作品,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内心情感得到升华。
3.结语
语言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科学、标准并充满生动活力是教师们应该致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