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探讨
2016-05-14冯育俊
冯育俊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小城市已成为重要的经济文化聚集区。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就需要重视社会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建设,尤其是群众文化的建设。在中小城市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还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文结合忻州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的一些体会,简要的分析了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发展途径,希望可以为其他中小城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中小城市;群众文化;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7-0229-02
群众文化是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力推进群众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活跃和丰富城市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展示群众健康向上的生活风采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北隔长城揽云朔,南界石岭通太原,西带黄河望陕蒙,东临太行连京冀,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素有晋北锁钥之称。本文结合忻州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探讨了中小城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小城市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中小城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途径,希望可以为其他中小城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中小城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前进。”而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要想抓好文化建设就应走好群众路线,深入到人民群众中,深入的生活实践中,切实解决好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问题,积极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以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人文关怀的核心价值观。
(二)是实现以人为本,文化惠民的内在要求
文化建设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重的服务理念,牢牢抓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文化惠民工程,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丰富的文化产品,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从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中汲取智慧,增加文化作品数量,提升文化作品质量,促进文化繁荣[2-4]。实践证明,只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作为文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化建设才会有基础、有动力、有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才能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三)是区域文化艺术发展的源动力
如何充分整合现有社会文化资源,合理调动各类文化单位、团体或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他们提供服务和搭建平台,鼓励他们开展创新性的创作和表演活动,激活文化艺术的创造力,实现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已是中小城市文化建设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弘扬地方文化艺术与开展文化惠民服务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区域文化发展才会有思路,才会有出路,才会把压力变为动力,才会把动力变为文化艺术的生产力。否则,地区文化艺术便会成为无渊之水、无本之木。
二、城市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基础设施不足
对于大部分中小城市来讲,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大剧院等文化基础设施并不健全,且不同程度的存在设备条件比较落后和陈旧的情况,同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文化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存在资源浪费现象,导致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文化产业发展缓慢
由于长期以来,城市经济发展较为重视第一、第二产业,而对于第三产业,尤其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投入不足,使得文化产业距其他支柱产业目标具有一定的差距,当前也缺乏发展文化产业行之有效的措施,造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和滞后的局面。
(三)文化艺术人才短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艺术产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出现了剧团解散、演艺装备落后、剧目创新困难、职工工资难保和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导致文化艺术人才紧缺,青黄不接的问题日益凸显。
三、城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途径
(一)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积极开展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大剧院等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与运营工作,建立健全日常运营长效机制,增加财政投入,配齐必要的硬件设备,完善开放条件,实现对外开放服务,大剧院承担起各类型演出任务,组织好商业演出、群众性文艺节目展演等活动,提高利用率,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出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意见和目录,扩充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实施购买公共文化活动、公益文化艺术培训、公益展览、公益岗位、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等,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创新文化活动载体,全力推进群众文化建设
深入挖掘区域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主题鲜明的文艺创作、文化展演、文艺大赛等形式,广泛开展各类型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做好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大剧院等基础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工作,组织实施好“周末大戏台”、“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服务,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形式和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部门的行业特点和优势,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非遗传承保护、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等方面,重点倾斜、积极布局,创新举措,提高成效。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产业体系建设
找准改革创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进一步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益性演出方式,逐步完善全市政府购买公益性演出服务体制机制。加快广电网络整合步伐,采取行政推动、市场运作、分步实施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资源整合工作。依托地域资源优势,积极搭建产业服务平台,谋划一批、推进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优质的文化项目。推动艺术精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进景区展演展示,完善红色文化精品旅游路线。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推出一批文化产业特色试点。
(四)坚持新思想、新理论,不断开创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好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重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他关于文化工作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是关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前瞻性和针对性,为新时期文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群众文化工作需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切实履行十八大及习总书记提出的文化工作四个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五)抓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文化骨干引领作用
深入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不断加大文化人才培育力度,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各类文化业务培训,举办各类文化调演、汇演活动,建立文化人才资源数据库,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保护人才、服务人才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强文化艺术创作工作,顺应民意,把老百姓最迫切、最期望的文化需求作为重点,不断提升文化服务质量,不断丰富文化服务内涵,打造更多的优秀剧目,加大拔尖、领军艺术人才的培养力度,逐步健全艺术人才队伍,激发文艺院团创新剧目和服务基层的积极性,实现了出人、出戏、出精品的目的,以充分彰显地域文化魅力。
因此,在中小城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需求,同时也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调动各类型文化单位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整合和共享文化资源,大力培育文化人才,增加资金投入,推进群众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5]。
参考文献:
[1]胡守勇.关于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10 (06).
[2]陈洪.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现状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4).
[3]朱春霞.对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建议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 201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