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策略方法

2016-05-14杨学成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探索兴趣

杨学成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师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实验证明:教师的劳动的确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要实施素质教育,在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又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要求教者具有创新精神,要敢于走创新之路。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就必须立足于改革,重在于教学中的创新,课堂教学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关键词】教育教学;兴趣;探索;策略;小学数学

创新能力是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意识到:过去的教师一言堂、要求标准化、模式统一化,一直是我们对学生评价的标准。但恰恰是这种所谓的统一标准,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倦。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根本就谈不上兴趣,更别说创新,单调、枯燥的教育模式,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凝固,将一个个创新的意识尘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全面改革,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已初见端倪。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必然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流,唤醒学生尘封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数学课堂的重要课题。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使命。

一、抓住学生心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应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加以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好奇心,逐步升华为兴趣,理想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只为讲而讲,为学而学,学生难免有乏味之感,既不能激发学生兴趣,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就情境创设的形式来说,一般有生活中的实事、实验操作过程、网络教学、寓意深刻的故事等等。老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进入情境,诱发兴趣,激发兴奋点,活跃思维,大胆创新。

二、创设条件主动参与,激励学生勇于参与

过去的“应试教育”,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素质教育就是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角色,真正由“权威”的讲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份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活动探索的天地,从而激发学生们不断的探索和创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型”学生,更需要尝试成功的喜悦。所以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勇于动手动脑,运用所学知识,分组解决问题,为学生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再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去。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学生选择相对难度的问题让其回答,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都会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每位学生都乐于参与课堂教学,融入到课堂中去。

三、鼓励自主探索,发展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身探索,并在小组之间相互协作配合,相互补充完善的过程。再加上良好的情境,激发情感,启发思路,才能使学生由被动的,强化性的学习解放出来,进而转化为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独立自主的学习,在学习中对新旧知识进一步整合,融汇贯通。数学教学的创造性,不在于教师把知识结构、结论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问题,探究规律,寻求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学习。在数学的实际操作中首先把典型例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比较、归纳,提出猜想的过程。其次如果学生一时未能发现规律,教师可适时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并发现规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之间质疑、辩论、评价,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交流会使学生人格相遇,思想碰撞,心灵沟通,从而使自己的智能结构进一步整合,内化成为真正属于自己的学习建构。

四、提供数学实践活动,形成创新思维策略

掌握创新思维策略,犹如我们创新能力培养的钥匙和有效途径,而多样性数学实践活动,正是培育创新思维的土壤。

换元思维要求有深刻的洞察力,一眼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曹冲称象就是运用了换元思维,曹冲通过仔细观察后发现石入船沉与象入船沉的道理一样,就把称象体重的问题转化为称石重的问题。利用类似的道理我们在讲完圆柱、圆锥、球与方体的体积公式以后,教师可留一道思考题,怎样测量出茄子,葫芦的体积呢?你有几种方法?有没有简单的方法?我们这样换一角度来解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

五、利用迁移规律,举一反三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迁移是极其普遍的现象。数学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都能迁移。小学课堂中的变式训练,就是从模仿一题多解再到多题一解,即教师指导学生做一道习题,不满足于求出答案,而是举一反三,把此题目相关的问题或结果尽力找出来,再进行举一反三,这样使学生的知识升华,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分层教学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具体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比如:一个中等难度的问题,不妨让程度稍差一点的学生先回答,请中等或中上等的学生补充,再请优生完整,简洁的归纳,回答。最后让较差或回答不上来的学生听完后重复回答,这样在同一个问题的答问中,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受益。同时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这些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对发现的错误,耐心的引导,并分析其产生原因,鼓励他们自己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综上所述,如何探究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挑战,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顾冠华.江苏教育[J].南京:江苏教育报刊社,2003(8)

[3]方运加.中小学数学(小学版)[J].北京:中小学数学杂志社,2006(3)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探索兴趣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