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14蒋毅
蒋毅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应怎么样创设情境呢?就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做一浅谈。
一、课堂情境内容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问题来源于生活。把情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在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即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会到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许许多多的物品都是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以及放置在一定的方位存在的,比如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等。这些平时常见的一些知识通过有意识的关注,都能变成有用的数学知识及数学信息。平时教授平面几何的有关内容时,都能用它们来实现课堂情境教学。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能恰当的揭示数学的现实价值,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课堂情境内容实物化
数学的表现形式是非常抽象的。小学生、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不健全不完善,对具体的实物很是依赖,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示具体的实物或者模型,可以让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探索规律、总结方法,从而完成数学知识的探究。
例如:在“三角形的认识”一颗的教学中可以创设自己动手的情景,课前让学生准备长短不一的三节小木棒,a让学生用小棒围一个三角形,学生都能很快的完成任务,问题:任意的三节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吗?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任意的三节小棒不一定都能围成三角形,b那么要围成三角形,三节小棒要满足什么条件了?学生通过再次的操作、合作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根小棒度时才能围成三角形。
三、课堂情境内容游戏化
游戏是知识的一种载体,并且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以及挑战性,将数学游戏(数学知识、问题于游戏中,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引入到课堂情境教学中,由于游戏有很强的趣味性、挑战性。在课堂情境中,通过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好奇心,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如在《一次函数概念》一课的学习中,可用小孩子的绕口令开始新课: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呢?四只青蛙呢?如果有X只青蛙,那么青蛙的嘴、眼睛、腿与青蛙的数目有什么关系了?这样学生学习也就有了兴趣,而且理解概念要比直接讲述的效果要好的多。
四、课堂情境内容媒体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在数学课堂情境创设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很有效的利用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充分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时,猪八戒犯难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此时教师暂关机,利用常规教学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让其他同学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都会遇到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一米或不够一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么办?以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此时教师组织学生广泛讨论自己的见解,讨论之后,教师边评价小结边开机,画面上出现孙悟空指着猪八戒的脑袋说:这就要用到分数。你想知道什么叫分数吗?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五、课堂情境内容竞争化
小学生、初中生都是比较争强好胜的。好胜心极强的他们希望自己在知识能力和其它水平上超越其他的同学,总希望自己得到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课堂情节内容教学上巧用学生的竞争心理进行竞争激励,不但有利于激发学习者内心的学习欲望和动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使学习者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表现得异常活跃,产生最佳学习效果,还能让课堂在活跃中井然有序。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可以让情节内容竞争化。在设置问题时,难度设置可以是递进式、阶梯型易到难的或者进行口算开火车、接龙、争夺小红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等等。
六、情境内容探究化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体现着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因不同的见解而引发激烈的争论,在争论中,学生提出说明和维护各自的观点,倾听或反驳别人的意见。能使数学课堂更加开放和更加具有活力。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与学生共同体验探究过程,共同分享动态生成的结果,通过共同学习和交互作用,达到教学相长。
在共同学习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情境。课本上举例说明了“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不一定全等”,那么“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在什么情况下全等?什么情况下不全等呢?“学贵有疑”,适当的悬念,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形成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而且能促使学生在广泛学习、比较的基础上观察、试验、猜测、估计,在发现矛盾、发现疑点的过程中提出质疑,寻找答案。
课改,是教育创新的一个恒定主题。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主要是为了引趣、诱思、激疑。我们经常说“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数学学习仅仅凭借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去联系实际,都去创设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因此,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要以真实性为前提。让数学课堂教学在适度改变其枯燥乏味面孔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最终折服并受益于数学的理性思维。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老师需要选择的方式方法是不一样的,如果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各种课堂情境,对各情境进行有效的优化,在教学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