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与阅读

2016-05-14王丽

新课程·小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学习资源数学阅读学习方式

王丽

摘 要:课程整合,整而合之,“整”是整理、梳理,“合”是融汇、融合。把多个、多种有联系的知识内容在一个版块中学习、探究,进行行动性、研究性的学习和探究,进而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基于这一思考,从数学学科的本位出发,数学阅读就是一种纵横交互的整合,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时空,让数学学习更具有生命性。

关键词:整合;数学阅读;学习资源;学习方式

课程整合,从广义上讲,课程整合是指将两种、两种以上的学科,融入课程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从狭义上讲,课程整合就是将两种学科、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整·合”的基本理念,“整”是整理、梳理,“合”是融汇、融合,是整而合之。“整·合”就是把多个、多种有联系的知识内容在一个版块中学习、探究,进行行动性、研究性的学习和探究,进而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基于这一思考,从数学学科的本位出发,笔者认为数学阅读就是一种纵横交互的整合,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时空,让数学学习更具有生命力。

一、爱阅读是学生的天性

2014年下半年,我接了两个班的数学课兼任阅读课。我最初的感觉这是否“不务正业”——数学老师怎么能上好阅读课呢? 数学课堂,我们该给学生些什么呢?怎样才能让更多孩子感受数学学习的好玩、刺激呢?如何让数学阅读走近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在阅读中探寻数学的神奇和奥妙呢?

为了上好阅读课我做了不少功课,针对二年级的孩子,我尝试进行绘本课的教学,到网上搜索绘本的PPT,像《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母鸡萝丝去散步》《会爬的豆子》……和学生一起读绘本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他们焕发出的自由、愉悦、享受的那种光彩,阅读教学和绘本故事真的是有魔力的,绘本故事带给学生那种纯真的快乐深深感动了我,原来孩子的天性都是爱阅读的……“阅读”“语文课”“语文教师”似乎是绝妙组合,而“阅读”和“数学”好像是搭不上边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获取,依赖的只有数学教科书,小学数学的学习只有12本不同版本的教科书。

2015年的7月,我有幸成了“蒲公英”课改项目的一员,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我觉得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数学阅读”,数学学习也有非常多的、优质的可利用图书资源!

数学知识的奥妙如果能和趣味融合起来,将会诱发学生积极探究的情感,进而让他们品尝到数学的“有趣”和“好玩”。而融入数学知识的绘本故事情节趣味跌宕、色彩鲜明、图画纯朴等多种元素,数学知识、数学素养自然地融入了学生学习活动中。就这样数学绘本故事走进了我们的阅读课堂。

二、阅读打开了数学学习的另一扇窗

《从小爱数学》数学绘本和数学教学内容的融合,是数学阅读的早期尝试。最初接触到这套数学绘本时,激动和懊悔相伴:这么优质的资源我怎么现在才发现它!40个故事,融进40个数学主题,把这些图文并茂的故事带进数学课堂,扩充学生的学习素材和认知方式,让数学学习更具丰富性和趣味性。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的教学内容,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分数大小比较,再到认识几分之几,教材分设多个课时来学习。数学绘本故事《保罗大叔分比萨》在一个故事中串起多个知识点,分数产生的认知需要,平均分在分数中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读、写法,分数的简单加减,在故事的推进中慢慢展开。在故事情节的步步推进中,学生兴奋起来了,原来“2等份中的1块”“3等份中的1块”“4等份中的1块”是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随着问题的产生,保罗大叔的“菜单”也在不断创新,学生制作菜单的热情被点燃,在老师的引领下,每个孩子都创造了“3等份的比萨菜单”。这种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故事,就像学生自己的故事一样吸引着他们,让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就认识了分数。分数的知识在分比萨、制作菜单中慢慢渗透到学生的心里。

《汉声数学》图画书,是另一套与众不同的儿童数学图画书。它以帮助孩子建构基本的数学理论、培养孩子逻辑思考能力为宗旨,补充了现行数学教育的许多不足。这套图画书是以阐述概念和想法为主,重视概念是这套书最大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往往着重在如何解题解得又快又巧,不可避免地忽略了数学概念。学生无法把各个概念衔接起来,而是机械作答数学题目。渐渐地孩子会感觉数学遥不可及,进而产生畏惧之心。真正的数学教育是传授孩子概念性的数学,让这些数学概念在孩子脑子里培植、发育、成长,产生一些自己的想法;即是让孩子以自我建构理念的方法,来达到认知的目的、培养出思考的能力。《汉声数学》41个单本的内容,给孩子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教科书的角度来看数学,给数学赋予新意,以及新的生命。将那些听起来无比抽象的概念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真正去发现数学的本质——思维的逻辑与方法。内容生活化、图像趣味化。这41本图画书,架构起了我们对数学的理解。

《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是三本以数学为主题的绘本,安野光雅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事物入手,用生动优美的图画,风趣幽默地呈现数学原理和概念的由来,让数学变得简单、好玩,引导孩子自己动手、思考、发现,启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1》第四章:数字圈圈(背后的数学思想:数字是如何形成的,进位的概念)画小朋友,可以一步步简化成圈圈,按照这样的方法,马、树、小鸟,很多东西都可以画成圈圈来代替,圈圈与数目相对应。每一个数目都有它的名字,如果都以圈圈来表示,数目多的时候容易混淆,所以就可以用数字来代表。而当数量比10个方格多时,把10个方格捆成一个长条(即以10为一个单位),作者由此巧妙地带出了进位的概念。让孩子以最容易且科学的方式爱上数学,培养受益一生的思考方式!

孩子的最爱是故事,那就让数学知识融入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故事中去吧!在轻松活泼的氛围里,数学概念被悄悄地诠释出来,冷冰冰的公式变得活泼起来,硬邦邦的定律也变得形象起来。更棒的是跟这些充满童真的故事相配的,是一幅又一幅夸张可爱、色彩鲜艳的漂亮图画,数学知识就隐藏于其中,浅显易懂,趣味十足,怎能让孩子不爱上数学?

三、阅读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为了让数学绘本和数学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我把数学绘本课的教学,纳入了我的教学计划中。

首先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可以选取的绘本故事。《从小爱数学》系列故事共40册,《数学绘本》系列故事共36本,《汉声数学》41册,从这三套系列故事选取相应的教学内容,把相关的故事内容和数学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拍摄照片制作PPT。同时把这三套绘本推荐给学生阅读,多数的学生都有其中的1~3套绘本故事。寒暑假期的时候,把与下个学期教学内容有关的绘本推荐给学生阅读,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阅读和分享。

数学绘本故事以生活化、故事化、图像化的方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触到抽象的数学概念,给他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也要有效利用优质的图书资源,把数学阅读和数学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以数学图画书的阅读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数学知识的面。

当学生爱上了“阅读”,其实他真正爱上的其实就是“数学”。把更多的数学故事、数学绘本融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时空,让学生拥有更多感知数学的触角,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将更加绚烂多彩。

参考文献:

[1]王玲娟.读而有法,数学阅读的理性追求[J].数学大世界,2016(1).

[2]陈锋.让数学阅读起来[J].快乐阅读,2012(S1).

猜你喜欢

学习资源数学阅读学习方式
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初中生数学焦虑对数学阅读的影响
基于新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