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游戏,大快乐

2016-05-14钱娜静

新课程·小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育评价

钱娜静

摘 要: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它可以是孩子认识成人世界的一面镜子。“社会角色”成了幼儿模仿的对象,在区域游戏中不断地进行不同角色的扮演。孩子是在与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比较中逐渐认识自我的,所以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将学会如何与他人快乐地交往。

关键词:区域角色游戏;教育评价;游戏世界

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了快乐,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角色游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角色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比如,娃娃家、医院、超市、银行等都是不同主题的角色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出了角色意识的明确、角色合作的加强、角色责任的提升。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系列的前提支持,所以,幼儿不仅爱玩角色游戏,也会玩角色游戏。那如何让孩子们在自主、自发的角色扮演中获得真正能力上的均衡发展呢?

一、在品味中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

1.解读孩子的游戏行为

案例:新游戏真好玩

【记录】游戏开始了,今天新设了游戏“逛常州”。两个方向盘一亮相就吸引了所有小朋友,他们都“哇噻”地叫了起来。接下来由谁当出租车司机成了孩子们的热门话题,最终由他们推选出了比较安静、内向的成成和皓皓来开车。游戏进程中,只见炜炜快速跑到银行取了钱,乘上出租车就出发了。到站就付一块钱,马上又乘上出租车回来。这样反反复复,整个游戏时间他就是坐出租车乐此不疲,其他什么也没做。对于他的这种行为老师已经说了好几次,但收效不大。这样的孩子在游戏时到底该安排什么角色才能扭转他的这种现象呢?

【解读】并不是只有孩子喜欢新事物,我们成人也有同样的心理,只是成人的控制力稍强罢了。而案例中的炜炜其实是个很有主见、敢作敢为的孩子,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会用实际行为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不会受其他人或其他事物的影响。每个孩子都是独立、有个性的个体,作为教师,不可能要求每个孩子在游戏中都表现出一个模式。而是要积极创造、提供机会,促使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但从另一方面来分析,炜炜小朋友过多、过分地抢占新游戏的行为,势必也会影响其他孩子的游戏进展。也许当只有一辆出租车的时候,其他孩子就轮不到玩了,随之带来的可能是一次次告状的画面。所以,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对某些孩子某些过火的行为稍加控制、调整,还是很有必要的。另外,从集体推选出的内向的司机来看,正是因为他们比较胆小、安静,在某种程度上才导致了炜炜这一反复乘坐出租车行为的发生与延续。

2.解读孩子的游戏交往语言

案例:我是能干的“妈妈”

【记录】在网络培训过程中,我看到女孩子成了妈妈,她抱着自己的娃娃、拎着皮包,在开心地逛街。她带着娃娃在点心屋吃了彩色点心后,就来到了医院,对医生说:“我的娃娃昨天乱吃药,肚子不舒服。”当医生检查后说要住院时,她又高兴地抱着娃娃来到住院部,小心地把娃娃放到病床上,并盖好被子,还摸着娃娃的头好像在说:“宝宝,别害怕,挂盐水一点儿都不疼,妈妈会陪着你的。”

【解读】整个游戏过程,女孩子的“妈妈”角色扮演得非常到位、真实,简直就是大人活动的一个翻版。这说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有很强的观察力、理解力,还具有一定的模仿力、创造力。正是因为有了如此丰富的生活前期经验,才促使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如此动人的游戏画面与温馨的游戏语言。

二、在欣赏与支持中分享孩子的游戏快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以往的游戏基本评价方式主要是教师讲评、幼儿倾听,失去了“孩子才是游戏的真正主人”这一理念。本学期,我从理性、感性相结合入手,大胆尝试采用不同方式的评价,让孩子在公正、真实的评价氛围中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1.感受内在需要,积极评价

【一句话记录】天天说:“我们烧烤店里的人太多,我都不能烧烤了,都坐不下了,最好还要造一个大一点的地方,这样就不怕人多了。”

【评价现场】游戏点评环节,我特意请天天来介绍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很能干,不仅把工作的细节描述得有棱有角,最后还不忘宣传一下:“从明天开始,要看好人数哦,不然都待不下了。”其他孩子被天天的自我讲评深深吸引了,盼望着下次游戏的开展。所以,在游戏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游戏语言,更要积极回应、诱导孩子的进一步游戏语言,获知孩子的真实想法,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实施。这样,既尊重了孩子的想法,又使得角色游戏添置了新的活力而不断散发魅力。

2.建立规则意识,积极评价

【一句话记录】阳阳在银行门口大喊:“挤死我啦,你们为什么不排队?”

【评价现场】在下次游戏开始环节,我在电脑里播放了“银行”乱推挤的摄像镜头,并请全体孩子一起讨论:怎样才能更好地维护银行里的秩序?我放了一些大人们存取钱的真实生活镜头,特别是人们在一米线之外自觉等候的画面。用事实熏陶孩子稚嫩的心灵,让规则意识逐渐充实孩子的游戏世界。解决方法为:在“银行”门口设立一米线,并与孩子们一起认识一米线的规则内涵,让短短的一米线架起孩子游戏与生活、快乐与秩序的桥梁。

3.再现现场,积极评价

【记录】自选游戏时,晓军和闻闻一同进入了“汽车俱乐部”。因为两个人都爱玩汽车,所以都想做汽车游戏。但里面只能进入一个人了,于是,矛盾就产生了。晓军说:“是我先来的,应该我玩。”闻闻说:“你上次已经玩过了,今天轮到我玩了。”晓军不服气:“老师说过我可以玩的。”闻闻也不甘示弱:“老师说过我也可以玩的。”争执了一会儿,闻闻想出了好办法:“这样吧,你先玩一会,我再玩。等你累了,我们再交换,好吗?”晓军很开心:“这个办法好,我们一起玩吧。”

【评价现场】为了扩散孩子之间这种通过友好协商解决矛盾的好办法,教师在下一次游戏开始环节,特意请晓军和闻闻两人在集体面前重现了两人的争执,并请全体孩子进行评价、认可,直至用热烈地掌声肯定两个人的做法。

关于游戏评价的方式还有许多,不管是采用何种方式评价,教师所要坚持的观点就是“评价是肯定、欣赏孩子游戏行为与进步,是促进孩子、教师与游戏三者共同提高的措施,是孩子憧憬下次游戏的动力。”而且教师的身份要转变为倾听者、支持者、赞赏者;幼儿的身份则成讲述者、主动者、个性者。这样教师才会从不同的孩子那里获取最直接、最有代表性的第一手游戏资料,经过整理,下一个游戏过程必会比上一个游戏过程来得更精彩、更有意义。

游戏是孩子家庭美好生活的再现,因为这里有爸爸、妈妈、娃娃;游戏是孩子社会精彩生活的模拟,因为这里有营业员、厨师、医生、顾客;游戏是孩子幼儿园日常活动的亮点,因为这里有笑声、商量声、争吵声……我相信: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走来,我们的孩子在区域游戏中玩得开心、快乐的同时也会获得有效、自主的学习。因为,这才是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的最终宗旨,才是幼儿自主发展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虞永平:让理论看得见:生活与幼儿教育[M].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教育评价
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研究情况探析
莫让“后进生”成为教育之殇
基于生存视角思考下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导向探析
初探教育评价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