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之游戏效应

2016-05-14冯应利

新课程·小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数学课堂小学数学

冯应利

摘 要:数学课堂是抽象而且枯燥的,然而小学阶段的孩子天生活泼好动,他们的注意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无意注意又受爱好的影响,所以那些各种各样的有趣的游戏就特别受学生的欢迎。需要游戏也是基于孩子们的一些心理特点,这时期的孩子爱好主要是感性的,他们觉得开心、好玩,他们就喜欢。所以,教师如果能将富有启发性的游戏穿插到数学课堂的情境导入,讲授新课,巩固应用等教学环节中,那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课堂;游戏效应;心理特征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十余年来,我看到了孩子们在数学课堂上的拘谨、紧张,甚至还有几分隐隐的无奈。而当下课铃一响,孩子们就像一只只从笼子中飞出来的小鸟,脸蛋上充满了天真可爱的笑容,仿佛那才是真正的童年。

的确,数学课的内容是比较抽象而且枯燥无味的。小学阶段的孩子天生活泼好动,要让他们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学习40分钟,把老师精心设计的数学知识都弄懂那是很不容易的。他们的注意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无意注意又受爱好的影响。在数学课堂上枯燥无味的数字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大兴趣的。而那些直观的、形象的、色彩鲜明的具体事物,图片、动画及各种各样的游戏是特别受他们喜欢的。孩子们之所以喜欢游戏,需要游戏也是基于他们的一些心理特征。他们感受性强、模仿性强,但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这一时期的孩子爱好主要是感性的,他们感觉舒服、开心、好玩,他们就喜欢。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如果能将游戏穿插到数学课堂的引入课题、讲授新课、巩固应用等各个教学环节中,那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克和千克”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上课一开始我便左手托起一块1千克的铁,右手托起一包1千克的棉花,并说:“请大家猜一猜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比较,哪个重一些?”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有的说1千克铁重,因为铁沉甸甸的,而棉花轻飘飘的;有的说1千克棉花重,因为棉花是一大包,而铁只有那么小一块;还有的说同样重,因为它们都是1千克。孩子们各执己见,希望老师进行最终评判。这时,我就顺势引入:“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新朋友——克和千克,认识了克和千克,你们就能找到正确答案。”这样孩子们一下子学习热情高涨,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引发了数学思考,又启迪了数学智慧,可谓一举多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小学生的数学活动方式主要是以课堂为主,在课堂上要孩子们坐端正,要精力集中,要仔细听讲,要掌握新知。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心理上、生理上就有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使他们觉得上数学课不开心、不好玩,对数学课堂产生一种厌倦心理。但游戏却有其天生的趣味性和可操纵性,能消除孩子们心理上的疲惫,让数学课堂对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吸引力。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试想,还有怎样的方式能够比游戏更能抓住有着爱玩天性的孩子们,更能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呢?如果教师能把数学教学寓于游戏中,让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也就是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让孩子们可以从游戏中感受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与魅力。

有趣的、具体的、富有启发性的游戏不仅能活跃枯燥的数学课堂气氛,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变手游戏来帮助孩子们记忆9的乘法口诀。孩子们摊开双手,弯曲左手左边第一个手指,在弯曲的手指右侧,还有9根手指,这里的“9”就代表积个位上的9,也就是“一九得九”;弯曲左手左边第二个手指,弯曲的手指左侧有1根手指,这里的“1”代表积十位上的数字1,弯曲手指右侧还有8根手指,这里的“8”代表积个位上的数字8,也就是“二九十八”;同样,弯曲左手左边第三个手指,弯曲的手指左侧有2根手指,这里的“2”代表积十位上的数字2,弯曲手指右侧还有7根手指,这里的“7”代表积个位上的数字7,也就是“三九二十七”。从左往右数,第几个手指弯曲就代表几九的几,弯曲手指的左侧的指头数代表积的十位上的数字,右侧的指头数代表积的个位上的数字。孩子们一边变手,一边识记9的乘法口诀。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游戏,孩子们人人参与,亲身经历,大家动手、动脑、动口,开心的游戏,愉快的学习,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识记了9的乘法口诀,把9的乘法口诀记忆得又准又牢。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正如国际几何大师,原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教授陈省身先生所提出的著名观点“数学好玩”。这也就是一个数学课堂上的游戏效应,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到知识,在愉悦中获得进步。这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我们把有趣的数学游戏融入枯燥的数学课堂中去,化数学学习为游戏活动,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不是更快乐、更有趣、更有收获吗?

参考文献:

[1]刘兰英.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李胜男.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和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数学课堂小学数学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