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品读文本细节
2016-05-14王爱亚
王爱亚
【关键词】 语文教学;细节描写;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9—0089—01
古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细节决定成败,小事成就未来。细节是平凡的、具体的、零散的,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有细节描写,比如,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环境、物件等,这些细节描写看似信手拈来,实际上是作者匠心独运、精心设计的精妙处,是另一个情感的孕育,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的,在文章中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见,细节描写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
一、细节描写的定义
描写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描写就是把细小的事物, 例如某一个动作、 某一种表情、 某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 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 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因此,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叙述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个性人物形象。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个阅读者,必须善于捕捉那些在文中一闪而过的细节描写,反复玩味、推敲,在赏读的曲径上慢慢行进,直至与作者的心意美丽邂逅。
二、如何引导学生品读细节
如在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桂花雨》一文时,文中写到一个重要的细节——“摇桂花”,其中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道:“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这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童真童趣的生活场景。如果只是泛泛来读这句话,或者是为了达到所谓的细读目的,让学生多读几遍,显然是不能完全读出作者儿时摇桂花树时的那股高兴劲儿,那种无限的欢喜来。那么要如何做呢?笔者认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永远保持着一颗童心,有了一颗童心,带着这一颗童心去关注文章细节,才能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去理解文章,去感受文章,才能把学生带入这种童话般的美丽故事中,让学生感受到文学语言的美感来。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加入了表演的方式,让学生首先入戏,只要学生一入戏,那种“摇桂花”的幸福感就会通过戏把“摇”给表演出来。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让3名学生上台表演,学生把讲台当做树,一边做出使劲摇的动作,一边嘴里声情并茂地喊着文章中的那句话,让台下的学生观察这三名学生的面部表情,课堂气氛就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学生们开心地笑着。为了更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当年“摇桂花”的开心劲儿,笔者也给学生进行了一次身临其境的表演。
三、因势利导,深入引领
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时,笔者马上进行了适时深入的引导,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觉得作者儿时摇桂花时‘摇出了什么?”于是有的说摇出了桂花雨;有的说摇出了乐趣;有的说摇出了童年时代的乐趣;有的说摇出了快乐的心情,摇出了童真、摇出了自己的快乐、摇出了对桂花的喜爱、摇出了美好的生活、摇出了香甜的生活等等。由此可见,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引领学生体会文章中闪耀着思想火花以及情感的细节描写。因为小小的细节描写折射出来的是作者美好的心灵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该适时深入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捕捉文章的细节描写,读到“身临其境”,最终达到细读文本的目的,以此使学生品味出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内涵和作者的精神世界,以及他的情感变化。如果读书达不到身临其境的境界,那么只是浮于表面的文字游戏而已,味同嚼蜡,无法深入细致挖掘文本,就培养不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在每讲一篇课文时,对文本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能轻易放过,都要带领学生去细细品味它们,体会文本的细节描写,以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乐趣,以激发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笔下的美景,想象作者描写的感人生活场景,以激发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语文素养和精神品质。细节虽小,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抓住了细节描写,就是挖掘了作品的精妙。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突现出来,使它“于细微处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