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6-05-14戴拾成
戴拾成
【关键词】 语文教学;探究能力;情境;环节;质疑;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9—0084—01
探究能力是学生学习进步与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探索学习。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统一,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有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笔者在导入新知时精心创设情境,目的就是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催生出强烈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如,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时,教师可以先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以优美的传说导入,接着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到南海,了解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群岛概况。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或观看南海的录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课文的欲望。随着情境的不断展开,学生趣味盎然,顿生探究意念,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此时教师再把握时机,导入新课。这样学生的学习有了浓厚兴趣,把学习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活跃起来。
二、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探索环节
为了在语文课上能让学生自主探究,笔者有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探究环节,有时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如,在阅读《小镇的早晨》时,当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并开始有了个人的感受、体验和见解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习探究性阅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又如,在学习《虎门销烟》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当年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什么样的灾难?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然后在引导学生联系今天的现实进行探讨:今天在一些地方毒品死灰复燃,它的危害又表现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远离毒品、拒绝毒品?让学生联系课文和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提高认识和觉悟。在学生探究的进程中,教师要当好“合作学习中的首席”这个角色,对于理解不准、不深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把它们作为问题提出来,和学生共同探讨,关键处要做精当讲解。
三、通过质疑问难发展探究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时,学生问:“课题为什么以蝙蝠和雷达为题?”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问:“课文写的是蝙蝠和雷达的故事,与飞机有什么联系?”教学时让学生分成两组辩论,双方讨论激烈,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四、开展实践活动增强探究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语文教师在关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内外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编写手抄报、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诵读古诗词、表演课本剧、开展辩论会等活动,或者开展放风筝、爬山、做游戏、跑步、拔河、跳绳、踢毽子等体娱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运用语文知识的快乐,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还有很多,关键是要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激发学生的深层次动机,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教会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