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阅读教学的策略
2016-05-14董彦
董彦
【关键词】 阅读教学;引领;指导;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9—0057—01
一、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教师在学校开展“读经典文学名著,享百年知识人生”这样的活动,使学生从初一开始明白“为什么读”,明确“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意义。教师积极引导,坚持让学生每天读一篇精美短文,适当写一些读后感或赏析,或做一些摘抄,每节课让学生说名著听名篇,使学生在浓郁的文学氛围中“趋向鼓舞,心中喜悦”。这样,加强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让学生觉得读一部好书,就是一部“生活用书”,它浓缩了人生的精华,流动着生活的韵律。而经典文学名著的阅读,正是中学生走近社会、走近生活的”绿色长廊“,能增加其生活厚度,强化其角色意识,提升其人文素养,丰富其文化底蕴,使学生们尽速成长为一名善于品味生活、感悟人生的“有心人”。
二、让学生学会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让学生学会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要做到:第一,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如学生朗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之后,学生就会理解父亲给予他们的爱是多么的深沉伟大,从中会理解父亲的艰辛,也学会了理解父亲,理解亲情。通过朗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二,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高学生提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第三,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同时,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学会阅读,就是让学生能自觉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新的情景中去,解决新的问题。如能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观点、材料、语汇、表现手法等移用到作文中去;能把在阅读中学的知识用到编墙报、出报刊、作演讲、写书评中去;生活中,能把在阅读中培养的能力活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如拟宣传标语、广告词、写书信等……这样,就能使学生在不断地应用中,养成迁移知识、技能的习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通过语言文字和丰富生动的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也要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个体人格,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志趣个性,弘扬人文精神。在教学内容及要求上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搞“一律化”和“一刀切”。如课外文学欣赏,有的爱好诗歌,有的喜欢戏剧,就可以分组进行活动或对其提出不同要求。再如练习,规定必做题的同时,还出些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从中去选做。在教学方法上要加强个别性辅导,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积极去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课文中的敢于向传统挑战和积极发明创造的中外优秀人物教育学生,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要善于发现并用热情点燃学生的创造火花。要结合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发扬创新精神,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