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校园文化浸润心灵
2016-05-14
大连市甘井子区鉴开中学(以下简称“鉴开中学”)始建于1954年(前身为大连石化公司中学),是一所区属完全中学。六十余年的求索进取,鉴开人借力优势教育资源,借助优质教师团队,注重内涵发展,构建校园文化,引导学生走向自律、勤勉、求成的人生追求,引导教师走向人格丰满、智慧优化、成绩优异的教育追求,谱写出了一个个用文化浸润心灵的教育佳话。
校园文化是学校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环节,其内涵丰富,影响深远。鉴开人不断积淀着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构筑了以“儒家文化养心、核心价值立德、‘二十二习惯树人、课堂改革成效”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新思路,通过校园文化引领浸润,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进取精神。
一、儒家文化养心——弘扬精华、多元突显、塑造品格、凝聚团队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和”,这是立德之魂,立能之基。作为大连市“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先进学校”,早在21世纪初,鉴开中学就将万世师表“孔子”请进校园,熔铸了儒家思想浮雕墙、弟子规石刻、鉴开中学赋的文化长廊,彰显着厚重的文化底蕴;遍布各个楼层的诗文警句,体现了古朴的文化品格。学校坚持“文化培育人、实践陶冶人”的教育思路,秉承“厚德博学”的校训,基于儒家思想精华,提出“为人——仁爱孝悌,忠恕有道,信义和平,克己复礼”“为师——有教无类,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为生——温故知新,日省三思,不耻下问,学而不厌”的目标,执念塑造“高尚德行、高贵心灵”的追求,着力于经典课程开发、文化活动牵引、特长学生培养、高雅品格塑造等教学工作。学校开发了“儒家思想大讲堂”校本课程,让学生在不同学段学习《弟子规》《论语》等儒学书籍。学校开设了国学、古诗词鉴赏、诵读等选修课程,让儒学经典滋养师生心灵,打造精神底色,懂得为人为师为生之道。
学校以“修养习惯、涵养品格、焕发精神、勉励自强”作为支点,围绕学校“三节两周”(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语文周、英语周)来构建多元化成长体验平台,促进学生特长发展。注意开展社团和特长项目,目前学校有全国示范文学社、大连市优秀社团文轩文学社,大连市优秀社团科技社团等四个领域(艺术人文类、自然科技类、体育健身类、社会实践类)二十多个社团,学校被评为“大连市社团工作先进单位”;有健美操队、田径队、艺术特长班等特长培养项目,以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多向成才。学校科技教育全域领先,先后获得“全国科技教育示范单位”“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辽宁省科技教育(首批)示范学校”“大连市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学校”等称号。学校还广泛开展合作学习、阳光晋级和课堂开放,凝聚团队力量,丰富文化内涵,形成了教师厚德博识有专能育人、学生品端学正有专长成长的教育新境地。
二、核心价值立德——价值引领、智慧优化、人格丰满、品德高尚
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和价值观会产生巨大影响,使置身于其中的师生都能感受到一种力量和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接受其影响。鉴开中学一直都很注重对师生的健全人格和健美品格教育。学校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师生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形成并巩固了主流价值。
学校整合了活动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架构了“感知实践活动、认知学习活动、展示娱乐活动”三大板块十二个系列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习练中养成,在活动中感知,在体验中成长。通过开展“三爱三节”、纪念党的生日、庆祝国庆节、“一二·九”长跑接力赛、民族精神活动月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把理想信念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实现中国梦联系起来;通过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十八岁成人仪式、毕业典礼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知孝悌,明事理,感恩师长,感恩母校;通过学习月、学科竞赛、传递接力棒、年部大班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勤学教育,树立学习榜样,让他们勤奋努力、学有专长。另外,学校还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文明行为教育,赋予学生高品位、富内涵、宽胸襟的成长营养素,形成自主、自律、自觉、自强的“四自”校园精神。
教师高尚的职业修为和渊博的学识能力,是立教强校之本。教师只有内心强大,才能给学生强有力的支撑;教师只有找到精神成长的节点,专业成长才有根基,个人发展才有动力,教学事业才会节节攀高。学校坚持“师德优秀、团队优化、能力优良”的教师发展目标,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教师精神成长的价值引领,构建“二三四”(两机制:全员培训梯队培养和名师培养机制、突出实绩激励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三联动:骨干带动、课题牵动、评价驱动;四跟进:领导责任跟进、常规管理跟进、过程行为跟进、目标结果跟进)队伍发展机制,形成了以制度方案为要的《简报》推优、检评反馈等教育管理平台,以校本研训、课题研究、课堂改革、活动展示为载体的教育教学研修平台,学校年度教学工作会议二十年如一,教师业务考试五年一贯,干部“三跟进三清楚”(跟进一个年部、一个学科、一名教师,清楚目标和要求、问题与现状、改进提高的策略和方法)有始有终,校本课程开发人人参与,使教师人格修养添正气、智慧优化增底气、目标追求有心气,保障了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和学业水平的提高。
三、“二十二习惯”树人——注重养成、品行优良、团队互助、明理求知
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内容和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学校遵循“自主、养成、体验”的德育理念,以三字经的形式,从生活到学习,从课堂到课外,涵盖了学生在校的所有方面,形成了二十二条常规习惯,并以之为切入口,反复训练,强化养成。学校开设了“二十二条常规习惯”校本必修课程,定期组织“二十二条常规习惯”记背检测,对照“二十二条常规习惯”进行常规检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为促进习惯养成,学校专门制作了《成长日记》,学生每天早上自定学习计划,晚上自检计划达成情况,进行自我反思,周而复始,获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