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动非智力因素,提升田径教学的有效性

2016-05-14沙建伟

中学课程资源 2016年9期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田径教学教学策略

沙建伟

摘 要: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是提升田径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环。在田径教学中,我们应努力通过渗透体育史实,以升华学生情感;丰富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开展小组竞赛,增强团队协作;强调不言放弃,学会坚强等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而有效提升田径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田径教学 非智力因素 教学策略

提高课堂效率,努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目标和追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成功取决于诸如教师魅力、学生知识储备和领悟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尤其是智力因素。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我一直在提升田径教学效果的实践中探索。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田径教学其实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教学科目,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就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面,也是提升田径教学有效性的最为重要的方面。下面是我在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提升田径教学有效性方面的一些体会和想法。

一、渗透体育史实,升华情感

学生对体育的感情是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总是过分强调体育技能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导致体育学习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如此下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愈来愈低。如果学习没有了兴趣,又怎么会出成效呢?可见,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是提升田径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而在教学中渗透体育史实又是提升学生体育情感的有效方式之一。

对于田径运动中的各种长跑和短跑项目,学生都不是很喜欢,但这些项目又是田径教学的基础,重要性尤为突出。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渗透体育史实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体育情感,效果很明显。我给学生讲述了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故事,在学生间引起了不小反响。近代中国历史是一段极为屈辱的历史,当时的中华同胞被世界嘲笑为“东亚病夫”。1932年,当我国参加奥运会的申请得到筹备会批准后,刘长春带着四万万同胞的期望,漂洋过海,为了让世界真正认识中国,为了证明中国不是“东亚病夫”,他开始了三个多星期的海上漂浮生活。因路途遥远,刘长春的体力大受影响,最终未能取得好成绩。体育不仅仅是一项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更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既是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又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重要体现。

体育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精神。在田径教学中渗透体育史实,有利于丰富田径教学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田径项目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和训练的信心。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国家和民族精神,能够升华其体育情感,进而有效提升田径教学的有效性。

二、丰富课堂形式,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兴趣,学生就会变成被动的学习者,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负担,田径教学更是如此。在过去的田径教学中,教师总是按着示范—讲解—练习的老套路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缺乏新意,呆板、单调、乏味。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怎么能有效调动起学生对田径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呢?我们应努力丰富课堂形式,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在新颖的教学形式中训练学生的灵敏度,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奔跑能力,我设计了一个“选择追逐人”的小游戏。在进行800米慢跑和课前徒手操后,我让学生手拉手围城一个大圈,并指定一个“追逐人”站在圈外,其他人面向圈内站好。一切准备就绪后,“追逐人”在圈外逆时针跑动,然后突然拍击某一位同学的背部,被拍者立即转身追赶。如果“追逐人”逆时针跑回到“被拍人”的位置,那么被拍人将成为新的“追逐人”。如果在跑动中途“追逐人”被“被拍人”追上并拍击到背部,那么“追逐人”继续担任“追逐人”。在游戏开始时,由于部分学生对游戏规则不太熟悉,我曾停止游戏再次讲解游戏规则。游戏中的田径课堂变得有趣活泼了,学生玩得很开心,既锻炼了自己,又增强了体质。

通过游戏、竞赛等新颖丰富的教学方式进行田径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训练兴趣,帮助学生在宽松、愉快、活泼、和谐、充实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田径知识、有效锻炼身心、增强身体体质。作为田径教师,我们在努力提高自己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更应努力寻找和创造丰富多元的教学方式,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兴趣。

三、开展小组竞赛,增强团队协作

学会合作是田径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开展小组合作和小组竞赛能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在实践中能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合作,从而提升能力。

我曾设计了一场“绑腿跑”的趣味运动会,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我将全班学生每5人分为一组,每组中有男有女。在趣味运动会开始前先把每组队员的左腿与另一名队员的右腿绑在一起,三组并排一起站在起跑线上。当听到哨声时,各队齐发,到达终点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在比赛过程中,如果出现布带脱落等情况,要暂停比赛,重新绑好后再开始。另外,在比赛过程中,必须以规定的姿势完成。这场比赛训练的目的就是考验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经过短暂的准备工作,比赛正式开始了。哨声一响,全班学生立刻沸腾起来,加油声、呐喊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有一支实力强劲的队伍,在距离终点5米的地方由于一名队员跌倒而无缘冠军,但他们并没有气馁,整理好队伍后,依然雄赳赳、气昂昂地奔向终点,一时间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整节课下来,学生纷纷表示:他们真切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都很受教育。

可见,在课堂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竞赛,是一种既能帮助学生学习技能、学会协作,又能增强竞争意识的有效办法。我们田径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开展这类丰富有效的小组合作竞赛活动,以提高田径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强调不言放弃,学会坚强

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但坚持下去,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学会坚强,不言放弃,这是田径精神的精髓,是我们在田径教学中最应教会学生的品质。

在长跑训练中,我常常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训练,另一组再分为数目不等的小分队,把他们安排在跑道的不同方位,为训练着的同学鼓劲、加油。长跑是一项既耗费体力又枯燥乏味的运动,长跑中的运动员最需要的就是周围人对他们的支持和鼓励。这些位于跑道周围的小分队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说快板儿、有的陪跑,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整堂课充满了感动和力量。

很多时候,田径精神比田径技能更为重要。在训练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田径精神,教会他们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挫折面前不低头,这是每一位田径教师的责任。

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是提升田径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在田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探索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方法,进而提高田径课堂的有效性,帮助每一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追求和目标。

参考文献:

[1]聂晞.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

[2]蒙军.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与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8(24).

[3]邹洪钊.怎样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J].教育创新学刊,2013(1).

猜你喜欢

非智力因素田径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
亳州市城区中学田径教学的现状和策略研究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