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理交融,全面提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

2016-05-14李悦

中学课程资源 2016年9期
关键词:文言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李悦

摘 要:文言文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但却文辞深奥,让学生感到枯燥难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理交融的方法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方法有四种:通过感受文言文中的情感,渗透人文性;通过随堂练笔,提高文言文学习的实用性;通过积累词汇,提高学习的工具性;通过延伸阅读,体现学习的扩展性,这些方法都能全面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策略

文言文是指以古代的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收录了一部分经典文言文,这些文章往往文辞深奥,且蕴含了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古代智慧的结晶。然而学生却往往对这类文章感到厌烦,认为文言文是学习语文的绊脚石,是学习的负担。教师在教学中要解决学生抵触文言文的问题,采用情理交融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美好,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文言文水平。

一、体悟情感,渗透人文性

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言文大多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精华,除了文辞优美之外,往往蕴含着深厚情感。教师不能将文言文教学简单地定义为古汉语知识的教学,而要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性,促进学生体会文辞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挖掘其中的人文情怀,感受文言文至善至美的境界。

在学习《师说》一文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韩愈论说的严密性,学会文章中的正反比较论证方法,更要让学生通过对《师说》的阅读,感受到尊师重道的思想,培养学生养成谦虚好学的品质。在阅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分析文章词句入手,逐步由表及里地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邃情感。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疑问:“‘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句话在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文章中所说的‘师道是什么意思?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感到‘耻学于师,作者是如何批评这些人的呢?通过哪几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论证方法。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文章的人文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思考:“你对韩愈的观点有怎样的想法?你认为他的观点是否正确?韩愈的观点在当今这个时代,是否已经过时了呢?你认为要如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提出的问题?”在思索中,学生可以意识到韩愈所提出的“从师原则和风尚”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从而提升了自己的情感。

在品读文言文时,教师要注意渗透人文性,让学生在反复体会中感受文言文中或令人唏嘘,或令人愤慨,或令人感动,或令人凛然的情怀,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和文章产生共鸣,从而爱上文言文学习。

二、随堂练笔,强化实用性

学生之所以对文言文学习怀有抵触情绪,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他们普遍觉得文言文学习没有用处,毕竟文言文的词汇和语法与现代汉语有着天壤之别。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更为灵活多变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学习的实用性,如让学生模仿文言文精品来尝试写作,在模仿作者文章结构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学习《六国论》一文时,学生发现,这是一篇议论文,而议论文的写作又是高中写作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借鉴文章的议论结构来写作,在仿写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六国论》这篇文章进行整体把握,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是要通过评述历史事件来总结历史教训、讽喻时政的。作者首先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描写和评论,然后又总结并发表了感慨。教师可以让学生参考文章的写作方式来撰写一篇白话文议论文,主题要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来发表自己的意见,起到借古讽今的作用。如有的学生借用“赤壁之战”的故事来论述,发表自己的想法,认为即便双方势力悬殊,也不能气馁,如果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巧妙安排策略,先让一步,后发制人,也能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这对于理解现今国际局势和策略也有一定指导意义。在随堂练笔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六国论》对于提高写作水平也有一定作用。

将随堂练笔和文言文学习结合在一起能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了文言文学习的实用性,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文言文学习,增强学习效果。

三、积累词汇,注重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就是说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除了要渗透人文性以外,注重工具性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由于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在语法、词义等方面都存在不同,所以教师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语法知识、学习其他文言文时,应尝试运用已积累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阿房宫赋》是一篇精彩文章,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一定要让学生反复研读文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来着重理解文章中的词句,先掌握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的意思,然后再思考其中蕴含的深意,最后在诵读过程中感受《阿房宫赋》所展现出的韵律之美。这篇文章的很多词句都很深奥,教师可以让学生重点品读这些词句,如“廊腰缦回”,这句的语义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困惑。“缦”原本是指没有文采的布帛,又通“慢”,这里要理解成“萦绕”之意,是从“慢”的“宽缓”之意中引申而来的。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重点品味文章中的一些疑难词句,如“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句话使用了通感方式,从“暖响”一词产生通感,引发了“春光融融”的感觉,而“冷袖”则使人产生了“风雨凄凄”的通感。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记录本记下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或文言文特殊的语法、修辞,并定期进行整理,在阅读其他文言文时可参考笔记中的内容,以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在指导文言文教学时,要有统筹全局的观念,要利用好每一篇文言文,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学会知识内化,利用学过的知识来阅读其他的文言文,提高阅读效率。

四、延伸阅读,突出扩展性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优秀的文言文浩如烟海,但在语文课上的学习却只能浅尝辄止。因此,教师选择部分经典文章来进行细解析,带领学生进行延伸阅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略文言文的独特韵味,教师要让学生阅读更多的文言文,以开阔视野,这样才能让他们增长见识,在对比阅读、主题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效率。

《赤壁赋》是文学家苏轼创作的散文,分成前后赤壁赋。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让他们在延伸阅读中将前后赤壁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习,感受其创作风格的不同。《前赤壁赋》通篇写景,将风、月作为主线,贯穿山、水,并就此展开了描写和议论,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而《后赤壁赋》则主要以叙事写景为主,写的是江岸上的活动,富有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阅读其他和“赤壁”有关的诗文,如苏轼创作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很好的选择。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借着对美景的描绘和对古战场的凭吊,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具有强大的震撼性。还可以让学生品读唐朝诗人杜牧创作的七绝《赤壁》,这首诗歌即物感兴,托物咏史,从赤壁之战讲到了自己怀才不遇的遭遇,写出了真情实感。通过对这些经典文言文的扩展阅读,学生增长了见识,扩展了视野,同时也提升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突出阅读的扩展性,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增长见识。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师要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阅读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来看待文言文学习这个问题,要用情理交融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只有关注文言文学习的工具性、人文性、实用性,并让学生在延伸阅读中增长见识,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动文言文教学,让学生更加喜欢我国的传统古典文化。

参考文献:

[1]冷仙娥.论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教师,2013(z2).

[2]李静.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三种主导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10).

[3]朱勇.文言文课堂有效质疑的三个“基点”[J].语文天地,2014(3).

猜你喜欢

文言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文言文阅读专练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会背与会默写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文言文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