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思考

2016-05-14陈潮江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合作探究信息技术

陈潮江

[摘 要] 随着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全面提速,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以信息技术为平台,通过教师微课演示、学生小组合作等不但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合作;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的核心课程,它是融自然、物理、化学知识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创新素质和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都有极大的意义。《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开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全面提速,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这一平台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一、微课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

利用微课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门的研究话题,更是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应用的具体体现。当有些实验老师个人无法演示或个人操作演示效果不好时,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实验演示也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物体的热胀冷缩》,这一课有三个实验。水的热胀冷缩实验可采用分组实验方式叫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在分组之前进行演示:一位学生拿装水的烧瓶,另外两位学生提供冷、热水槽,还需要有人观察水面的升降。这个演示实验课中不好操作,不好现场提供热水(也担心发生意外),因此,这个演示实验就可以事先制成微课。同时在微课演示中,老师要注意强调几个人协作完成,从中让学生就感悟到了:要想动手完成这个实验,必须几人合作,每个人的分工要明确。合作意识就在这样的观察演示实验时慢慢形成。微课实验演示,提高了演示实验的有效性。在演示实验中也让学生感悟到合作探究的必要性。

二、学生合作演示,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

进行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课堂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学生在只有通过科学实验,才能认识事物的来龙去脉,激发起他们探求科学真理的欲望,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但由于受到场地、器材等限制,有些实验只能演示实验。在这些演示实验中,若让几个同学共同演示,不仅能让学生确信实验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教《水到哪里去了》这一课时,先让学生看老师用一块湿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过一会儿“水”字没有了,并仔细观察所写的字是怎样变化的?然后指名两位学生同时在黑板上用湿布写字,其中一名所写的字用电风吹吹,观察两个字哪个干得快,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再让一位学生立即在电脑查询“蒸发是什么现象”?之后,将查到的结果结合刚才两位同学的实验向全班同学解释。这样,学生就从刚才这些同学的合作实验中了解了这种现象,知道原来水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有关。“蒸发”这个概念的现象和本质就在三位学生演示合作的过程中得到解决。三位学生为大家演示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就渗透了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

三、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操作实验,直接感知,从中获取知识,触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也加深了知识的牢固性,有句话“眼过百遍,不如手动一遍”就是这个道理。小学科学课安排很多需要动手的实验。鉴于当前学生数多,每个实验所需的材料多,或是学生带材料的不齐全,很多课程的实验材料需要老师提供。因此,一般的动手实验都安排4~8人的小组开展实验。在小组合作实验中,学生如果不会分工合作,那么,整个实验的成功率必然很低。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教会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磁铁有磁性》一课时,因为这是三年级学生,合作实验的能力还很差,再加上班级有54位学生,怎么办?我上课前,就把班级学生分成9个合作探究学习小组,每个小组6名学生。这6个人的分工要非常明确,每个人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都要协调好,否则,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单靠嘴巴说,无法说清楚具体的安排。这时,老师必须借助课件或视频,把实验要求和步骤讲解清楚,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任务。然后,利用实验视频(非常直观地)让学生再次明确在这个实验中角色和任务。模仿视频的实验预演一次后,学到合作学习方法后再让小组长组织小组按要求开展实验。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利用条形磁铁,碎铁屑、玻璃块、水等器材动手操作,从中发现了“磁铁两端吸铁多”,“磁铁隔着东西也吸铁”等许多“新”问题,学生情绪高涨,趣味盎然,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经过多次合作探究学习后,学生就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确保小组合作实验能比较成功的开展。

四、组织课外小组,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现代化信息技术环境下,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学习手段,突破了“教师指导”的局限性,更适合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在此背景下,安排一些课外动手制作实验就既可行也很有必要。因为,学生动手制作是手与脑密切沟通,用内部语言悄悄地展开思维的过程。在制作的同时,必须进行思考如何设计、绘图、剪拼、折叠、粘贴等制作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兴趣,就要设计一些课余时间小组合作制作项目,充分利用课堂教给的观察、口述、实验和制作等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进行课余时间的小组动手制作。让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在更多的课余时间小组制作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培养。

科学课程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一般都会安排一两项课外小制作活动。活动一般要求学生在自找材料,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自己设计的同时,主动寻找同伴互助,发挥同伴的创作和合作能力。如,安排“制作标本”活动,先由各自结合实际选择制作类型,再小组合作完成“昆虫标本、植物标本、动物标本类”等。每个人遇到的问题不同,可以在制作的过程中查询网络,寻求解决办法。之后再进行小组整合,完成整套的“标本制作”。这样的小组课余制作效果要比个人单独制作效果好得多。小组间不仅可以资源共享,还可以互相督促、互相帮助,有效完成动手实验,使能力得到培养。

再如,利用各种物品制作不同形状的生物图形,利用电磁场的性质制作耳机、小电铃、小台灯。让小组以承担研究课题的形式完成。这样,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这样不但掌握了课本知识,还学会了课外知识。学生对自己制作的作品非常满意,感兴趣,很有成就感,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热情,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通过几年来的科学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习科学知识离不开实验、操作及动手制作,单凭讲授和推断,是不会令人真正理解和信服的。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改变思维方式,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具体实验、动手操作中激发兴趣,拓展思维,培养21世纪的会学习、会创新、会合作的合格公民。

[参 考 文 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宁文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J].中学教学参,2012(5).

(责任编辑:张华伟)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设问引导探究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