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生创业解困的途径分析

2016-05-14周萍

青春岁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贫困生创业高校

周萍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高校的招生规模日趋扩大,每年都涌现出大批待业毕业生,其就业、创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加之社会贫富差距在短时期之内仍难消除,因而贫困生创业、就业问题成为高校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结合高校贫困生创业现状,提出了一系列贫困生创业解困途径,以有效解决贫困生创业、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创业;解困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成功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随着扩招力度的加大,高校育人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越来越多,特别是贫困生问题,尤为突出。如今,高校贫困生创业、就业难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并引发了国家、社会、学校等各界的高度重视,因而如何指导和帮助贫困生顺利脱困、解困,促进其成功创业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贫困生及创业现状分析

所谓的贫困生,指的是在校期间难以支付学费、生活费的学生。近些年来,我国高校贫困生的比例越来越高,贫困生创业、就业难开始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并引发了各界的热切关注。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持续加快,招生规模逐步扩大,每年所涌现的大批待就业毕业生中,有很大比例来源自于贫困生,这主要是受到其家庭条件、自身心理、自我认知、期望较高等原因引起。因此,贫困生就业难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加之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导致有限的工作机会难以很好地满足待就业毕业生需求,因此,实现自主创业成为有效改善贫困生就业问题的关键。

但是,创业离不开资本,能否获取这把金钥匙,敲开致富门就情况不同的贫困生而言,其难易程度也需斟酌。当前,社会贫富差距十分严重,而且短期之内势必存在,就大部分贫困生而言,创业难度系数不断提升,科学地指导贫困生创业,成为高校、社会、乃至国家的一個艰巨任务,也是相关领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认真加以思考的重大课题之一。因此,下文将以贫困生创业现状出发,就如何指导贫困生更好地实现创业提供思路和建议。

二、贫困生创业解困的途径

对于高校贫困生而言,创业不仅是高校的问题,更是国家和社会的问题,关乎国家、社会的安定。就贫困生而言,其创业兼具优势、劣势,既面临着诸多机遇,也需要应对各种挑战。因此,要求政府、社会、学校、贫困生各自都能做到尽其责、竭其能,最终保障其成功创业,帮助其解除贫困的困境。

1、政府、社会方面

就贫困生而言,其创业、就业问题无疑是国家政府所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之一。因此,要求政府、社会必须注重为贫困生创业致富提供足够的支持、保障。一方面,应增强对其创业前中期的支持与指导。构建“贫困生创业援助资金”,专门面向首次创业的贫困大学生、贫困家庭、低保家庭、残疾人家庭等,为其提供足够的资金扶持,全面简化审批、办证手续,提高贷款额、免费进行场地供应,并给予应有的税费全免等支持。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创业失败等后期支持体系。为创业失败的贫困生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其再次创业,并提供完善的专业指导、技术、网络支持,为贫困生再创业的成功提供保障。此外,加强贫困生创业优惠政策宣传。借助于广播、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体,宣传创业优惠政策、制度,使贫困生及时掌握最新信息,并引发各界的关注与支持,鼓励更多组织、企业参与贫困生创业支持和帮助中来。

2、学校方面

对于高校而言,一方面,要求帮助贫困生培养健康的创业心理,以便为保障其成功创业奠定基础。创业是一项艰苦而未知结果的战争,成败无人知晓。因此,为了提高贫困生的创业能力,必须注重培养积极而健康的创业心态,同时,设立相应的心理辅导机构、绿色通道、辅导课程、“一对一”咨询等,培养其坚定的理想信念与乐观的精神与自信心。另一方面,高校应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创业文化,引导其勇于、敢于创业。同时,利用校园广播、报纸、BBS、网站等对贫困生创业成功经验加以分享,树立典范,此外,还应注重开展各种各样形式丰富的创业大赛,培养其敢于面对失败、承担风险的意识与能力。还应对贫困生创业教育体系加以完善,构建“贫困生创业班”,设置弹性制课程,综合整合创业相关教育及学科内容,增强专业指导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设置人文、礼仪、管理等实用型课程,拓宽其知识面,还可聘请企业家参与指导、讲座,实现“一对一”培养。

3、学生自身方面

就贫困生自身而言,一方面,应注重寻求心理导师的引导和帮助,培养一个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针对自身心理障碍,要求高校贫困生必须能够自觉解决,若无法解决,能够及时找寻导师帮助,为其解惑,从而以最佳心态投入创业过程中。另一方面,应多方面、多途径开展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主动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增强沟通、协调、合作、领导等综合能力,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增强专业知识学习,加强创业培训,锻炼自身实践和创业技能。此外,还应积极参加到勤工俭学活动中来,一方面,可以获取一定的收入,减轻生活、学习负担,另一方面,缓解自身心理负担与精神压力,能够全面投入到创业中来,为贫困生成功创业奠定基础。不仅如此,勤工助学环境也是一个小型社会,有助于锻炼其交际、合作、协作、领导、实践等综合能力,还有助于扩展其专业知识、丰富其眼界、充实其课余生活,增强贫困生对于社会的认识和了解,锻炼其商业敏锐度,促进其创业能力的提升。此外,贫困生还应注重参加到各种类型的创业创新竞赛活动中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转化,同时增加创业机会,为日后成功创业积累丰富的经验。

三、结语

研究显示,我国高校在对贫困生的分析、评价、关注方面应加强投入力度,鼓励贫困生创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学生工作者、学生自身的努力,以及国家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鼓励,帮助其充分发掘自身优势、特长,对其展开科学分析与指导,激发其内心对成功的渴望,并成功转化为动力,实现自身优势向成功创业的转化。

【参考文献】

[1] 许国彬, 杨敏生. 高校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与其济困育人功能的研究与实践[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9, 14(10):212-215.

[2] 黄一玲. 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 生涯发展教育研究, 2013, 21(03):122-128.

猜你喜欢

贫困生创业高校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