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中的森林
2016-05-14姜智超
姜智超
【摘要】《古都》中描写了京都的传统文化、名胜古迹以及美丽的自然风光,其中包括种类繁多的树木。本文以这些树木为线索,通过浅析其背后的象征意义,进一步品味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交融的美学意境。
【关键词】《古都》;树木;象征意义;情景交融
《古都》发表于1962年,讲述了一对孪生姐妹悲欢离合的故事,展示了京都的风俗风貌。细腻淡雅的笔触,清晰自然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怀旧与慨叹。在这幅秀丽的古都画卷中,有许多关于树木的描写,将这些内容逐一进行分析,便可从另一个角度重新感受该作品。
在作品中,川端康成使用“四季感”手法,以春夏秋冬季节的更替,衬托人物的感情变化。全文共分为九部分,其中第一至第三部分是写春天,第四、第五部分是写夏天,第六到第八部分是写秋天,第九部分是写冬天。
一、枫树
关于枫树的描写出现在第一、第四、第五和第八部分,季节上属于春天、夏天和深秋。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开篇就提到了枫树以及枫树上的紫花地丁。树干比千重子的腰围还粗。它那粗老的树皮、长满青苔的树干,……在树干弯曲的下方,有两个小洞,紫花地丁就分别寄生在那儿,并且每到春天就开花。那长着老树瘤子的粗干,直到高处都长满了青苔,更增添了它的威武和雅致。……枫树正抽出微红的小嫩芽,蝶群在那上面翩翩飘舞,白色点点,衬得实在美极了。两株紫花地丁的叶子和花朵,都在枫树树干新长的青苔上,投下了隐隐的影子。
从这些描写中,首先我们可以发现颜色的美。紫色、白色、微红色、青绿色,和谐地融为一体,在令读者感到赏心悦目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而老枫树,虽历经沧桑,仍显“威武和雅致”,可以说,它象征着古老的京都,历史悠久,饱经风霜,但时至今日依然令人赞叹。老枫树是顽强的,京都是顽强的,古老的传统是顽强的,小说的主人公千重子虽羡慕而又向往这种顽强,但她深知自己并不是,于是便有了第四部分中的描写。像那棵枫树多顽强啊,可在我身上……我顶多就像生长在枫树干小洞里的紫花地丁。此时的千重子刚刚在北山杉村邂逅与自己相像的苗子。身为弃儿的她,虽然一直渴望亲情,但又害怕自己现在的地位受到威胁,幸福受到剥夺,因为正如寄生在老枫树上的紫花地丁,她也是寄养的。在与苗子正式相见的第五部分,又出现了老枫树紫花地丁。老枫树树干上那两株紫花地丁也依稀可见。……看样子,这两株紫花地丁以前不曾见过面,而今晚是不是已经相会了呢?至此我们可以确定,两株紫花地丁就是千重子与苗子这对姐妹的象征,而老枫树则代表着她们生存的这座古都,这个时代。正如作者在第八部分中所写,那棵老枫树上长着的苔藓,依然是绿油油的,而寄生在树干上的那两株紫花地丁的叶子,却已经开始枯黄了。刚刚经历战乱的年代,穷苦的生活,造成了骨肉的分离。京都依然雄姿勃发,古老的传统也在顽强地留存,却只有那许多弃儿,注定一生漂泊,经历分分合合。秋去冬来,花儿凋谢,但我们无不热切地祈盼着,等到来年春天,它又会重焕生机,静默开放。在此,作者通过普通的老枫树和紫花地丁,伴随着季节的推移,成功地刻画出了时代的大背景和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使千重子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跃然纸上。
二、樱树
关于樱树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前三部分,季节上属于春天。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日本人对樱花的喜爱自然不用多说,而对京都之春的代表——红色垂樱,作者先是绘出一幅盛开的写意画:连低垂的细长枝梢上,都成簇成簇地开满了红色八重樱。像这样的花丛,与其说是花儿开在树上,不如说是花儿铺满了枝头。又绘出一幅盛开的动态图:千重子走到樱树荫下,微风轻轻地吹拂过来,花儿飘落在她的脚边和肩上。花朵稀稀疏疏地飘落在樱花树下,有岛还漂浮在池子的水面上整幅画面还有其他点缀,松树的翠绿、马醉木的白花、苍翠的山峦等等,描摹出了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京都春景图。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千重子的父母编造說,千重子是他们从赏夜樱的祗园里抢来的,并且在千重子的再三追问下,仍坚持称她是祗园的樱花树下出生的。太吉郎和阿繁固然是不想给自己的女儿冠以弃儿之名,称之是出生在樱花树下也是如文中所写,把千重子当作月宫下来的仙子,就像《竹取物语》里的赫映姬那样。对于父母来说,这当然是一种美好的希冀,是上天赐给他们的宝贝。而对千重子本人来说,其象征恐怕正如文中第二部分所写:平安神宫的红色垂樱正竞相吐妍,我的心却如此寂寞。千重子在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却满怀愁苦;面对美景,却触景伤情,充满了弃儿的辛酸。作者借垂樱之美,为读者勾勒出一个集美丽、哀怨于一身的少女形象,不得不说此乃神来之笔。
三、樟树
关于樟树的描写出现在第三、第四部分以及第七部分,季节上属于春季、夏季和秋季。
路旁的樟树,枝叶左右盘缠。枝梢上的新叶,还是一片娇嫩,略呈红色。虽然没有风儿,有的枝梢却轻轻地摇曳。植物园里林荫道旁的樟树正在抽芽,就像花一般美丽,这是有关春夏时期樟树的描写,“新叶、娇嫩、花一般”,这样的樟树,它似乎有某种魔力:我想让他在我喜欢的樟树林荫道上走走,也许能使他受到熏陶,变得温柔些……是的,此时的樟树能使人变得温柔些。可是秋季的樟树却充满了使人畏惧的力量:定睛一看,只见大樟树的枝丫以奇异的弯曲姿态伸展着,而且互相盘缠,仿佛充满了一种使人畏惧的力量。……但是樟树是不是南国的物种,生长在气候温暖的地方呢?热海和九州一带都盛产呢?这里的樟树,虽说是老树,但令人感到好像是大盆景一样。细看的话,不论是樟树树干也罢,奇特地伸展的枝丫也罢,都令人望而生畏,仿佛有一股巨大的力量,不是吗?
千重子在小说中是以拥有紫花地丁般可怜的形象出现的,而在第六部分与苗子在北山杉林中经过骤雨之后,现如今拥有了樟树般巨大的力量。具体的表现就是接下来,千重子听从了龙助的建议,给了家里的掌柜一点厉害脸色,之后又获得了龙助的援助,帮忙店铺的生意。而与苗子在北山杉林相会的时候,苗子就提议她帮忙料理店铺,可见,这与后来千重子想要看樟树、凝望樟树、接受建议、获得帮助,是有着必然联系的。
樟树在文中不仅暗示着强大的生命力,也是异地物种的象征。樟树是生长在本州中部以南的树木,从父亲太吉郎的话中可看出,京都的樟树长得比较小,类似于大盆景,可千重子却认为,这样的樟树细看之下,仿佛拥有一股巨大的力量。父女二人对异邦品种的不同态度,也预见了两人今后的未来。
通过作者的描写,不仅樟树的树姿树貌出现在读者眼前,连带着它那神奇的力量似乎也萦绕上空。春夏秋的樟树之所以给人感觉不同,正是由于欣赏之人的心境发生了变化。作者以巧妙的立意,细腻的笔调,使得这些变化自然而然融入人心,引起共鸣。
四、杉树
关于杉树的描写出现在第四至第六部分以及第九部分。季节上属于夏季、秋季和冬季。
川端对杉树的外形着墨不多,其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借助小说家大佛次郎在《京都之恋》上的一段描写:北山的杉林层层叠叠,<中略>送来了悠长的林声……除此之外还有:残留在树梢顶端的一簇簇叶子,也像是精巧的工艺品。挺拔的杉林,树梢上还残留着的叶子稍呈圆形,千重子把它看成是“冬天的花”。
千重子爱看杉树是因为她觉得杉树都长得亭亭玉立,美极了。要是人们的心也都那样,该多好啊。说这话时候的千重子刚刚在北山杉村邂逅与自己相像的苗子,她还说自己的心是“弯弯曲曲的”。从这简单的语句中,我们可以想见千重子当时内心的纠结与矛盾,既盼望和苗子的相认,又害怕、慌张,而感到悲伤。作者在散文《北山杉》中说过:京都的北山杉是《古都》的主要舞台。千重子喜欢看杉树、苗子栖居在北山杉林间、生父可能是劳动时从杉树上摔下致死、乃至姐妹的相见、相离都与杉树结下了不解之缘,两人在树下躲雨的场面,更是仰赖于杉林的衬托。
作者借杉林抒发了千重子思念生父的哀切情怀,更以杉林的坚挺、秀丽映衬了苗子性格的纯朴、正直。从夏季的姐妹相见、相认,到秋季的相知,冬季的相离,每一部分都有杉树的身影。杉树被倾注了人物的主观情感,由此达到了情与景的完美交融,使整个故事更加秀美凄婉,楚楚动人。
五、结语
《古都》是川端康成众多作品中最为优雅的一篇,自然美、传统美、人情美,三美合一,贯穿全文。作者以其非凡的艺术能力,将这幅绝美的画卷徐徐展开;用夹杂着淡淡哀愁的语调,将整个故事娓娓道来。其中,对树木的描写完全是为了引起人物的感情,假写树木,实则抒情。而这种独特的抒情描写,超越了树木本身,它讲了一个京都里的故事,绘了一片有人、有情的森林。
【参考文献】
[1] 川端康成. 古都[M].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2014.1.
[2] 葉渭渠. 川端康成评传[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6.
[3] 《川端康成全集》(三十七卷本)[M]. 新潮社, 1981-1984.
[4] 有田和臣. 川端康成「古都」と〈トポス〉としての京都[J]. 佛教大学総合研究所, 2008.12.
[5] 朱亚青. 传统与自然的和谐统一[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2005.9.
[6] 徐曙霱. 画面·色彩·变化·意境[J]. 日语知识, 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