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学习者写作增补连接词also应用研究*

2016-05-14陈振龙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本族语连接词频数

陈振龙(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英语学习者写作增补连接词also应用研究*

陈振龙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 要:基于中国英语学习者(CLEC)语料库、本族语者布朗(Brown)语料库,检索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增补连接词also应用频数,采取系统抽样,分析学习者258条、本族语者107条,共365条also检索条,调查学习者also应用情况,分析学习者与本族语者also连接词用法异同及其原因。研究发现:虽然差异未达到显著程度,但学习者also使用频数明显过多;学习者also用法较集中,而本族语者较均衡;学习者but also用法密度、丰富度均比本族语者高,既连接短语结构,也连接本族语者未用的句子连接;而后从英汉句法结构差异、教材语料等语言输入、学习者语言水平等方面分析原因。

关键词:语料库;增补;连接词;用法;中国英语学习者(CLEC)语料库;本族语者布朗(Brown)语料库

一、引 言

词和词可以联结,句和句也可以联结;有些虚词居于词和词的中间,或句和句的中间,担任联结的任务。这种虚词,我们称之为“连接词”[1](P93)。韩礼德和哈桑、黄国文、胡壮麟等结合实例阐述英语连接词,并按抽象逻辑语义区分范畴,对英语衔接连接词进行分类:按连接语义区分的范畴可区分四个大类,添加或增补、转折、因果和时空[1](P96-106)[2](P238-267)[3](P128-136)。

增补是语义系统语篇构成成分的概括性的语义关系[2](P234),指语言使用者在陈述第一句后,意犹未尽,又补充了一些新的情况[1](P96),以添加前句陈述事件或状态额外的信息[4](P406),增补衔接关系以连接词and的逻辑概念为基础,是最广泛使用的衔接关系之一,不少学者探讨连接词and的语法化研究、逻辑语义关系、语用意义与教学翻译应用,而学习者与本族语者连接词also使用频数仅次于and与or[5](P64-69),但严格地说,and和or两基础逻辑关系属于结构性而非连接性关系[2](P233),故also是使用频数最多的增补关系连接词之一,also广泛应用于学习者写作,但目前却未有相关研究。同时,当前衔接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较少,仅2篇有涉及语料库,一个是小型自建语料库,另一个是利用CLEC 与FFL大型语料库[6](P140)。为此,本研究将基于大型CLEC与Brown语料库对also增补连接词用法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基于桂诗春与杨惠中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结合本族语者美国Brown语料库。两语料库库容量都在100万词左右,CLEC语料库总词量为1070602词,Brown语料库总词量为1189210词。CLEC由st2(高中生)、st3(大学英语四级)、st4(大学英语六级)、st5(英语专业低年级)、st6(英语专业高年级)5个不同层次学生英语写作文本的子语料库构成;Brown语料库为500篇、每篇2000字美国本族语写作文本组成。两语料库库容量接近、皆为书面语语料库,适合做对比分析研究。

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 3.3检索两语料库增补连接词also用法索引行,检索增补性连接词also在各语料库文本应用频数,用SPSS分析数据,以系统抽样方法选取also索引行语料作为研究对象,对also样本用法进行标注,采用定量定性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尝试回答问题:(1)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增补连接词also使用情况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2)学习者与本族语者also使用倾向?(3)学习者与本族语者also连接词使用情况的异同?而后,分析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增补衔接关系连接词also应用共性和个性及其原因。

三、数据分析

学习者语料库共检索出2579条also索引行,本族语者语料库共1069条also索引行。因数据过多,采取每10个索引行选取一行的系统抽样方法,共整理365个索引行:学习者有258个also索引行,本族语者有107个also索引行,然后对句中also连接词用法标注分析。

标注also用法、频数,得出学习者CLEC与本族语者Brown语料库增补连接词also用法情况表(见表1)。

表1 CLEC和Brown语料库增补连接词also用法对照表

(一)学习者与本族语者also总体使用情况

将学习者与本族语增补连接词also检索频数进行成对样本t检验,两组数据相关系数为.852,sig. 000,适合进行t检验。通过t检验表明,Brown与CLEC两组之间的差异未达显著(t=1.957,p=.067)(见表2),即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说明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also使用频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虽然学习者与本族语者also使用频数差异未达到显著程度,但两者also使用频数区别仍然存在:学习者共有2579条also检索行,而本族语者则为1069条,学习者also的使用频数明显比本族语者更频繁,是本族语者的2.41倍,均值比本族语者多8.38889,标准差为18.18577(见表2)。在抽样语料中,学习者also用法类别有13种,而本族语者则为17种。

表2 成对样本T检验(成对差分)

学习者also的13种用法,主要用于be动词后、谓语动词前、but also搭配、情态动词后等4种用法,使用频数为219次,占全部用法84.88%;本族语者also用法17种分布较为均衡,用法类别相对丰富,但这4种用法仅为65次,占全部用法60.75%。

其中,使用频数为8次以上的also用法,学习者将also用于“be动词后、谓语动词前、but also搭配、情态动词后、句首also”等5种用法,使用频数为229次,占全部用法88.76%;本族语者则有7种(比学习者多了and also搭配、助动词will/have后两种用法,使用频数为92次),这7种用法占全部用法85.98%。可见,学习者also用法不如本族语者均衡。

总体上,虽然学习者与本族语者also使用频数差异未达到显著程度,但学习者also使用频数明显比本族语者多,学习者also增补连接词使用情况同其他连接词相相似,存在比本族语者使用过多情况,但学习者also用法不如本族语者均衡。

(二)学习者与本族语者also使用倾向

相对于其他较为基础的用法,特殊的语言特征则视为标记[7](P319),其特殊外围用法则为标记性用法,常见核心用法视为非标记用法,学习者also用法既有核心的非标记性用法也有外围的标记性用法。

1.also核心非标记性(unmarked)用法

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中,also的用法主要为5种常见用法,即also的核心非标记性用法:谓语动词前、be动词后、but also搭配、情态动词后、句首also等5种用法。

涵义上,Also意为而且、此外、也、同样;用法上,通常置于主要动词之前、be动词之后[8](P56),置于句首、句中插入语、及but also搭配结构等用法,如:

例1a:Also,it was much too expensive.(置于句首)

例1b:Rubella,also known as German measles…(作插入语)

例1c:She was not only intelligent but also very musical.(but also搭配结构)[8](P56)

2.学习者also用法偏向非标记性用法

学习者also用法较为集中,且用法主要是词典中的核心、非标记用法(见表1),如be动词后、谓语动词前、but also搭配、情态动词后、句首also等5种用法,使用频数为229次,占全部用法88.76%;本族语者比学习者多了and also搭配、助动词will/have后等两种用法,本族语者7种also用法,使用频数为92 次,占全部用法85.98%。

而本族语者also用法丰富度更高,既有出现非标记核心用法,也有延伸至周边外围(periphery)的标记性用法:将also用于“情态动词前、助动词will/have前、谓语动词后be动词前”。学习者also用法也出现一些较为不常见的标记性用法,如句末用法:

No.7①No.2451 CLEC:该例是also检索语料第2451条检索条,CLEC表语料库来源下同。-CLEC:thing.If I have a job I don't like,I will leave also.But after changing some jobs,I will find a job.

学习者将also用于句末,其用法同too,as well.Also,as well和too具有相同的含义,但与also相比,as well和too更常用于句子的末尾[9](P38)。在英国英语中,also一般不用于句末,而as well和too较常用于句末[10](P63)。因此,also句末用法可视为外围标记性用法。

总体上,学习者also用法频数较多,但用法相对较为集中;而本族语者also法频数较少,但用法较为均衡,用法也比学习者多。学习者没有像本族语者那样使用also后接动词-ing形式,also的倒装结构(so/as+also+did+sub),also位于动词与宾语或介词之间等用法。此外,学习者与本族语者also还出现与词典中相悖的用法,如将also用于谓语动词后、与be动词前,情态动词前等标记性用法。

(三)学习者与本族语者also用法异同

比较学习者与本族语者also用法,发现两者also增补连接词应用存在异同点,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共性:学习者和本族语者also用法都较为集中,主要用于常见的4个用法,本族语者also总体用法相对学习者分布更均衡。学习者语料所抽样的258检索条also用法,使用频数最高的前4种also用法依次为“be动词后(78词,占30.23%)、谓语动词前(64词,占24.81%)、but also搭配(51词,占19.77%)与情态动词后(26词,占10.08%)”,这4种用法共219条索引行,占84.89%;本族语者使用频数最多的前4种also用法依次为“谓语动词前(29词,占27.10%)、be动词后(19词,占17.76%)、and also搭配(11词,占10.28%)、but also搭配(9词,占8.41%)”,共68条索引行,占其抽样107条also用法的63.55%。可见,学习者also总体用法较本族语者更为集中,本族语者also总体用法相对学习者分布更均衡。

学习者与本族语者使用频数最多的前2种also连接词用法是用于“谓语动词前、be动词后”。但两者使用倾向不同,学习者最频繁将also用于“be动词后”,其次乃是将also用于“谓语动词前”;而本族语者最频繁将also用于“谓语动词前”,其次是将其用于“be动词后”。

个性:学习者but also用法密度、丰富度均比本族语者高,本族语者but also仅连接短语结构,而学习者既连接短语,也连接句子等句法结构。

虽然学习者使用频数第3的but also(51次)的搭配用法,本族语者使用频数第4,但频数仅用9次。两者but also用法不仅密度相差较多,且丰富度上也存在差异,学习者but also用法达到9种,而本族语者仅有5种(见表3)。

学习者将but also用于连接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含谓语动词、现在分词、不定式结构、情态动词短语)、句子、介词短语、谓语动词等9种句法结构,既连接各种短语结构,也连接句子,而本族语者but also用于衔接介词短语、谓语动词短语、名词短语与形容词短语等5种句法结构,主要用于衔接介词短语与谓语动词短语,而未连接句子。

表3 学习者与本族语者but also连接用法统计表

四、结果讨论:增补连接词also对比分析

(一)学习者比本族语者过多使用also增补衔接词

相对于本族语者also使用频数,学习者also使用频数为本族语者的2.41倍,这与陈新仁的话语联系语存在使用过度与不足的情况、潘璠与冯跃进的连接词存在过多使用与过少使用的现象、赵蔚彬的逻辑连接词局限于少数常用的表达上、陈振龙的增补连接词使用频数过多等研究相似,学习者增补连接词用法呈现过多使用的现象。

因英汉句法结构差异,连接词使用容易产生偏误。英语是形合为主的语言,句法结构重形合,句子成分、小句间、句子间的相互衔接常需要借助非结构性衔接的连接词连接各种成分,以表示各个成分、句法结构词相互连接关系。汉语是意合为主的语言,句法结构重意合,句子成分、小句间、句子间的相互衔接多依依赖内在含义语义贯通、语境映衬和词序排列,而少用连接词语。英语句子衔接如其句法结构较为严谨,汉语句子衔接则相对灵活、自由,较少使用表层衔接手段,表层句子结构较为松散。

意识到英汉衔接手段差异,学习者如未能深入了解英汉衔接手段差异,可能从另一个角度受汉语母语句法干扰,学习者意识到母语少用连接词,而英语的严谨句法结构需要更多的衔接手段,反而过多使用句法衔接词,导致出现学习者语言输出比本族语者输出更多频数的连接词过度使用现象。由于经指导后学习者了解到汉语母语流水句的语言现象,在英语写作时,会有意识地增加连接词的使用频率,以体现英语语篇衔接力,凸显连贯,提高英语输出语言衔接效果,导致矫枉过正,英语作文充满连接词,错用连接词,混淆连接词语义联系。

(二)学习者also用法原因分析

学习者与本族语者also用法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在共性方面,学习者和本族语者also用法都较为集中,主要为常见的核心非标记用法,但本族语者also总体用法相对学习者而言分布更均衡;在个性方面,学习者but also用法密度、丰富度均比本族语者高,本族语者but also仅用于连接短语结构,而学习者用于连接短语、句子等句法结构。归其原因,可以从词典编纂、教材与教师课堂语言输入的角度分析。

首先,词典原因。词典中also义项用法也是围绕核心非标记性用法(见上文),词典所提供有限的例子也是介绍其核心非标记用法,且朗文、牛津等词典例句通常有限,但都提供but also搭配结构用法的例句。这从某种程度上,对于学习者来说,无疑强化其but also搭配结构用法的认知,在其语言输出时,倾向高频使用该结构用法,所以是学习者使用频数第3的also用法(见表1)。

其次,教材原因。学习者英语教材语料中also用法偏向于核心非标记性用法,未出现标记性用法。检索郑树棠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发行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1-4册)教材的课文语料,四册教材中also用法频数依次为:16、12、7、12。前3册书中also使用频数分布接近递减,而第4册略高,与第2册频数相同。其also用法也主要集中在其核心非标记性用法,使用频数3次以上also用法,按其使用频数依次为:谓语动词前(25次,占53. 19%)、be动词后(9次,占19.15%)、but also搭配(4次,占8.51%)、情态动词后(4次,占8.51%)、句首also(3次,占6.38%)。教材所呈现also用法与频数与学习者语料库CLEC的前5种核心非标记性用法高度吻合。在具体用法上,第一册text A出现but also用于连接句子的用法。如:...nly did I lose my joy in answering questions,but also I totally lost my desire to say anything at all i…

第三,教师课堂语言输入。教师备课、课堂词汇用法解释通常借助词典、教材中例句而举一反三,若较少接触地道原语语料库、英语媒体等英语语言输入,受到其自身语言知识等原因限制,教师also用法解说就自然而然主要涉及核心的非标记性用法。“在我国这样的单语言国家没有使用外语的自然环境,课堂教学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11](P45),在外语课堂作为主要的语言输入渠道之一,学习者also用法在某种程度上依赖教材的主要语言输入来源,与教师课堂语言输入紧密联系。

可见,基于词典编纂、教材语料、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所输出的also用法,对于大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这些also主要语言输入来源,主要涉及核心非标记用法的语言输入,从克拉申的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角度分析,学习者also用法与频数受到其语言输入的影响,学生所获得的增补连接词also非标记用法输入是其语言输出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

(三)学习者语言水平与but also连接词用法

从学习者层次角度来看,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使用but also用法也存在区别,学生英语语言水平与but also用法频数成正比,但英语专业学生密度比非英语专业学生低,但均比本族语者高,丰富度较接近。

非英语专业学生从st2到st4层次,学习者在高中(st2)、大学英语四级(st3)与六级(st4)学生层次,高中阶段(st2)学生but also使用频数仅为7,而st2大学阶段(st3与st4),词汇量较高中阶段学生增加较多,语言水平逐层增高,but also使用丰富度与密度依次递增,st3与st4层次学习者but also使用频数比其他阶段都高(具体见表3)。在st4阶段but also使用频数达到最高值,密度达到16个,且用法类别也最多,丰富度达到6种不同but also用法,不仅将其用于衔接名词、动词短语、或介词短语,也用于连接句子等非标记用法。这个阶段st3与st4学习者,词汇量较前一阶段丰富,尝试应用所学词汇,增加各种显性连接使用的丰富度和密度,他们也将but also用于连接不定式短语、情态动词或助动词短语等。

在英语专业低(st5)、高年级(st6)学生层次,随着学生语言水平的增高,结合结构、非结构衔接衔接手段,学习者比其他层次学生掌握更多的衔接手段,除了用连接衔接手段,也更灵活地结合应用省略、替代、指称、词汇等衔接手段,以更丰富的衔接手段、方式,以促进语篇连贯,but also等显性衔接手段使用密度、丰富度也有所减少,st5与st6层次学生不如st3与st4层次学习者那般依赖but also等一般性的增补连接词用法。所以,英语专业st5与st6层次学生的but also使用密度、丰富度仅比高中st2阶段学生的略高,st5频数多1次,丰富度多1种用法,st6频数多2次、丰富度同为3种用法,只是他们更倾向将but also用于连接句子。与其他增补连接词一样,英语专业学生but also用法的丰富度语密度也最接近本族语者。[5](P64-69)

图1 学习者与本族语者bu t a l so使用密度与丰富度图

(四)also连接词用法的教学对策

基于以上研究数据和结果,学习者的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的相应对策:在密度上,引导学习者不要过多使用also,but also等增补衔接词,学习者应尽量使用各种类别的连接词;在丰富度上,学习者需避免also等连接词集中少数核心非标记用法,也应适当使用其外围标记用法。

对于高中阶段以下层次学生,also用法教学可以围绕其核心用法的词典用法、教材语料为主,而对于大学低年级以上学生,教师应尽可能提供本族语者语料给学生,让学习者多涉猎阅读、听力、翻译等方面学习语料,使其Also用法不应局限于核心用法,适当学习应用其外围用法,但涉及also偏误标记用法,教师应予以分析,不仅要学习者避免滥用,更要学习者避免学习误用also用法。

教师研究、教授also,but also用法,有助于正确使用该词,并提高学习者增补衔接关系连接词形式表达的准确性。学习者通过also,but also连接词用法,结合多种连接词、衔接手段有机使用,不断扩充词汇量、提高自己语言水平,保证连接词用法的多样性、连接手段丰富性,促进学习者语篇输出的连贯。

五、结 语

本文以本族语者Brown语料库为参照语料库,对学习者CLEC语料库的增补衔接词also用法进行研究,调查学习者在写作中增补连接词also的应用情况,分析学习者与本族语者表增补衔接关系also连接词应用共性和个性及其原因。研究发现: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also使用频数上,虽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学习者also使用频数较本族语者相比明显过多;学习者与本族语者also用法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学习者的also用法相对较为集中,而本族语者则较为均衡,also用法也比学习者多;学习者与本族语者also用法都主要是非标记性用法,但也出现一些标记性用法;学习者but also用法密度、丰富度均比本族语者高,既连接短语结构,也连接本族语者未用的句子句法结构。而后,本文尝试从英汉句法结构差异、教材语料等语言输入、学习者语言水平等方面分析原因。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HALLIDAY M A 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1st ed.)[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韩礼德.功能语法导论(第3版)[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5]陈振龙,江桂英.英语写作中增补连接词的应用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64-69. [6]陈振龙.近30多年国内衔接研究发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40.

[7]ROD E.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8]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9]英国培生教育出版集团.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第2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0]简清国,林茂竹.英汉多功能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11]文秋芳.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铁晓娜]

Research into Additive Conjunction of Also in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Writing

CHEN Zhen-long
(Fuj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Fuzhou 350007)

Abstract:The article retrieves the frequency of additive conjunction of also in CLEC and Brown Corpus,analyzes the retrieved 365 examples of also application,258 ones from Chinese Foreign English Learners(FEL)and 107 ones from Native Speaker(NS)by systematic sampling,investigates the application of FEL’s also,and researches into their similarities,dissimilarities,and the prospective causes. The results report that FEL overuses also,more than NS,though not significant;FEL focuses on core and unmarked usage of also,not as balanced as NS;FEL exploits the structure of but also with more frequency and diversity,even connect a clause with phrasal structure as well;then causes of distinct usage of also between FEL and NSare explor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yntactic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Input material,and FEL’s language proficiency among different levels.

Key words:Corpus;addition;conjunction;usage;CLEC;Brown Corpus

作者简介:陈振龙,讲师,硕士,从事二语习得、外语教学等研究。

基金项目::2014年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写作增补衔接词(调查)应用研究”(14 -SG-02);福建省教育厅2013年福建省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科研专项A类课题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写作增补衔接词应用研究”(JA13724S)部分成果。

*收稿日期:2015-12-15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34(2016)03-0095-07

猜你喜欢

本族语连接词频数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宾语从句的语序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吸引阅卷老师的“连接词”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科技写作中的词块:语料库方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述评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
频数和频率
盗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
从迁移理论看研究生英语视听说课中学生的偏误
麻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