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的景物象征意象研究
2016-05-13王玲
王玲
摘 要:美国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大量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来阐述当时历史背景下的道德观和宗教观等抽象概念。除了典型的人名象征和字母“A”的丰富象征意义之外,《红字》更是充满了不同的景物象征。《红字》中的不同景物的象征意象不但起到了丰富小说内涵、拓宽和深化小说主题的作用,更是有效地把故事情节巧妙串联起来。
关键词:《红字》 景物象征 意象
从19 世纪末到20 世纪30 年代,作为欧美现代派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象征主义产生了。象征手法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技巧,指的是用具体的东西来代表抽象的概念,譬如道德观、宗教观和哲学观等。文学作品中的任何部分都可以被作者赋予超出其本身的意义:自然界的事物、作品中的某一细节、人物的某一动作以及人物本身等,从而以一种具体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把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或抽象观念呈现给读者。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在其代表作《红字》中就大量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来阐述当时历史背景下的道德观和宗教观等抽象概念。除了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名字和“The Scarlet Letter A”的深远象征意义之外,《红字》还充满了不同的景物象征。每一种景物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象。这些景物的象征意象不仅仅有助于故事中的人物理解自己的命运,对那个时代清教徒的道德观、宗教观的具体化更留给了读者很大的想象和理解空间,不但起到了丰富小说内涵、拓宽和深化小说主题的作用,更是有效地把故事情节巧妙串联起来,可以说是把象征手法运用到了极致。
一、《红字》中“海关”的象征意象
小说《红字》中大约有五分之一的篇幅描写了“海关”。“海关”对应的英文是“the Customs”或者“the custom house”,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沿海、边境或内地口岸设立的执行进出口监督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custom”一词除了“关税、海关”的意思外,还有“习惯、风俗和惯例”的意思。在《红字》前言“海关”大厦的描述中,“海关”不单单是进出美国的关口,更是美国社会制度和其社会风俗习惯的大厦。悬挂在“海关”的美国国旗因无风而低垂着,大厦四周人行道的裂缝里长出的一丛丛野草无不象征着美国政治和美国政府的无力和萎缩。在霍桑看来,那也正是小说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政治混乱,制度腐朽,海关官员们甚至整个美国政府的官员们普遍缺乏纪律约束和责任感。
二、《红字》中“监狱”的象征意象
在小说第一章“狱门”里,监狱被霍桑称之为“the bleak flower of civilized society”,即文明社会中的荒凉之黑花。而紧接着出现的字眼“Boston”(波士顿)、“Corn hill”(谷山)、“Isaac Johnson”(艾萨克·约朝逊—北共马萨诸塞英国殖民地的创始人)、“Kings Chapel”(王家教堂)等又让读者自然而然联想到早期的美国清教派和当时性格严峻的清教徒所推崇的教义——宗教和法律是一体的。小说中霍桑把墓地和监狱等同了起来:“新殖民地的开拓者们,不管他们的头脑中起初有什么关于人类品德和幸福的美妙理想,总要在各种实际需要的草创之中,忘不了划出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充当墓地,再则划出另一片土地来修建监狱。”监狱象征着文明社会中的一切罪恶和清教社会中的残酷法律和惩罚。“狰狞”(beetle-browed)、“阴森”(gloomy)、“丑陋”(ugly)、“不堪入目的杂草”(unsightly vegetation)等词语的描述直接定位了监狱的色调:“晦暗凄楚”(darker),更加突出了当时英殖民政府和清教思想对文明生活和人们个性的压制和严厉惩罚。然而,无论是社会中的人还是自然界中的万物都要遵循自然法则:追求个性自由发展,追求真善美。小说中狱门的入口处“盛开着宝石般花朵”(delicate gems)的“玫瑰花丛”(rose-bush)则象征馥郁的道德之花(symbolize some sweet moral blossom),也预示着主人公海斯特所追求的自由和真爱的动力来源。海斯特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种种美德使自己从一个人人唾弃的通奸者(Adultery)变成了一个“能干”(Able)、“值得尊敬”(Admirable)的女性,甚至一些人心目中的“天使”(Angel)了。每逢海斯特所居住的城市有灾难时,她马上挺身而出,全心全意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像天使一样出现于因灾难而愁云密布的人家并守候在受难者临终的痛苦时刻:“在砚世的光亮迅速暗淡下去、而来世的光亮还没照到死者之前,为他照亮踏脚的地方。”这种精神正是狱门入口处的玫瑰花丛所起的作用,“它们是在向步入牢门的囚犯或跨出阴暗的刑徒奉献着自己的芬芳和妩媚”的真实写照。
三、《红字》中“森林”的象征意象
小说中森林有三种不同的象征意象。首先,森林是纯真、质朴的大自然的象征。大自然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都是同样对待的。对珠儿来讲,森林是她的出生之地,每一次都会“露出最亲切的心情来欢迎她”。在森林里,珠儿可以尽情地和花草树木和小动物们嬉戏玩耍而抛弃掉镇上其他孩子对她的孤立和蔑视。对海斯特来讲,在森林里,她可以放下一切世俗的羁绊和清教徒的惩罚,勇敢地摘下象征“耻辱、绝望、孤寂”的红字并把它远远地抛在一边,因为“她的智慧和心灵在这里适得其所”。海斯特还摘下了束着她乌黑秀发的帽子而让一头秀发自由自在地飘洒在肩头,海斯特又恢复了原来自己支配自己心灵和身体的勇敢和活泼的气质。对牧师丁梅斯代尔来说,森林是乌托邦式的、不受压迫人性的清教徒教条和法规束缚的自由体现。牧师在森林中结识了海斯特,摆脱了清教社会中压抑人性的束缚而尽情释放了生命的激情,同时对丁梅斯代尔而言,在森林之外,他时时刻刻遭受着社会法则对他身体和心灵上的种种折磨,只有在森林当中,他那“被悲惨心境压得匍匐在地”的心灵才能摆脱种种禁锢,真正回归自然,呼吸到旷野中的自由空气。其次,森林还是爱情和未来的象征。海斯特和牧师的爱情始于森林,他们爱情的结晶——珠儿又是诞生于森林之中。在小说第18章“一片阳光”中,海斯特和牧师又是在森林中进行的决定他们命运的会谈。当他们计划摆脱所有的羁绊,离开让他们痛苦了七年的小镇而全家人一起幸福生活的时候,大自然也对“这两个人精神的祝福表示同情”:森林中“突然之间,天空似乎一下子绽出微笑,立时阳光四射,将灿烂的光芒洒向树林,使每一片绿叶都兴高采烈,把所有枯黄的落叶染成金黄,连肃穆的树木的灰色树干也闪出亮光。原先造成阴影的东西,如今也成了发光体。小溪的河道也愉快地粼粼闪光,溯源而上可以直抵树林的那神秘心脏”。最后,森林还象征着邪恶和黑暗,因为森林是女巫聚会、幽灵和恶魔出没的一个绝佳之地。总督的姐姐西宾斯老夫人就常常和恶魔以及夜间飞行的女巫一起在森林中嬉游。森林里还有作祟的黑男人在纠缠着海斯特母女。通往森林只有一条人行小径可走,“这条小路蜿蜒伸入神秘的原始森林之中。树木紧紧夹住窄窄的小路,耸立在两旁,浓密蔽荫,让人举目难见青天”。另外,在海斯特看来,森林还是“她多年来徘徊其中的道德荒野的写照”。
四、《红字》中“刑台”的象征意象
《红字》中刑台一共出现了三次:第2章“市场”中海斯特胸前戴着令她耻辱的红字“A”,抱着珠儿走上了位于市场西端的刑台上接受惩罚——在刑台上罚站示众一段时间;第12章 “牧师的夜游”中丁梅斯代尔受不了追逐得他无地自容的“自责”,选择深夜站到刑台上悄悄地忏悔,并且碰上了从守护在死去的温斯洛普总督的床边往家赶的海斯特和珠儿,三人一起站在了刑台上;第23章“红字的显露”中丁梅斯代尔战胜了自我和怯懦,勇敢地走上了刑台,向众人坦诚了自己隐藏七年的“罪行”并由此摆脱了齐灵渥斯的控制和折磨,让自己的灵魂得到了解脱。
整部小说中刑台贯穿了整个故事,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意象。对清教社会来说,刑台是 “构成整个惩罚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清教社会惩处罪犯的场所;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刑台又是犯罪之人公开认罪、公开忏悔接受惩罚和进行赎罪的地方。对海斯特而言,刑台违背人性,对人心灵和精神进行羞辱和折磨,完完全全地体现出了清教社会法典的残酷性。对丁梅斯代尔而言,刑台是其忏悔和获得新生的地方。小说中丁梅斯代尔两次站在了刑台上。第一次是在寂静无人的黑夜独自一人站上刑台进行心灵上的忏悔,接受刑台对他灵魂的审判,作者通过刑台这个特殊的景象揭示了牧师虚伪和自私的本性;丁梅斯代尔第二次站在刑台上是在庆祝选举日即新总督就职仪式上做完了庆祝选举的布道之后主动走上刑台,向所有热爱他和敬他如神的黎民百姓袒露了胸前象征罪恶红色的耻辱烙印,摆脱了魔鬼撒旦——老罗杰·齐灵渥斯的折磨和控制,在死亡中解脱了自己的灵魂,从而获得了道德新生。在这里作者再次通过刑台这个景象暗示了牧师悔罪的灵魂获得了解脱和新生。
整部小说中,不同的景象提到了不同的作用。“海关”和“监狱”提供了森林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从而起到了衬托环境的作用;“森林”和“刑台”的不同象征意象推进了故事的发展,既搭建了小说的框架,又为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渲染了气氛,从不同的角度点明了小说的主题,从而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故事中想要表达的哲理意蕴。
参考文献
[1] 孙莉娜,刘凤阁.深远的象征寓意—霍桑小说《红字》写作手法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4):89-90.
[2] 霍桑.红字[M].熊玉鹏,姚乃强,译.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0.
[3] 金晓琳.《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特色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4(5): 24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