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脸上的红月亮》看野间宏战后反思

2016-05-13于凌云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4期

于凌云

摘 要:野间宏在《脸上的红月亮》一文中描绘出一位因为战争而压抑良知而漠然面对一切并痛苦异常的主人公形象。这场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非正义战争令主人公北山年夫失去了真正爱着他的两位女性,也使他失去了自我,强压人性,屈服于利己主义;战争造成生活困顿不堪,让他失去照顾他人的能力,只得放弃爱情。野间宏通过此文认真反思日本发动战争的错误性,并指出日本军国主义灭绝人性的反人类性质,从日本方面入手让日本人认清这场战争的本性,从而向往和平。

关键词:野间宏 《脸上的红月亮》 北山年夫 战后反思

★基金项目:2014江苏省社科应用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14jsyw-46);2015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一、 战后派作家野间宏顺应时代创作作品反思战争

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战败投降,之后,日本涌现出很多作家对这场战争进行反思和批判,创作了一系列战后派文学作品。“战后派文学是在日本社会主体发生变革,美军占领下日本失去真正自由,清算军国主义余毒,对滋生军国主义的战前日本传统文学产生动摇这一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它以较深刻的思想内容,全新的艺术手法脱颖而出。” [1]战后派文学作家对作品中主人公在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战争中被扭曲的心理描写尤其到位,能使读者深刻感受到日本军国主义对人和社会的摧残。

作为战后派代表人物的野间宏被普遍认为是第一批战后派。他自应征参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直至日本宣布战败期间,“亲身经历了日本军队中的兵营、战争、野战医院、宪兵队检举、军事法庭审判、陆军监狱和军需工厂等各方面的生活。这成为他以后创作战争体验小说的基础。” [2]日本战败之后野间宏“写下了大量揭露军国主义罪恶,反映侵略军腐朽内幕的批判现实主义著作,成为战后派文学的旗手。” [3]他于1946年发表了处女作《阴暗的图画》,这个作品成为战后派文学的纪念碑。次年,即1947年,他发表短篇《脸上的红月亮》,有别于《阴暗的图画》,场景跨越战时战后,“通过描写复员士兵北山年夫扭曲的心理、堀川仓子失去的幸福,表达了对战争的抗议与控诉。”[4]以作品来反思这场丑恶的战争对普通民众和有良知的战场幸存者在生理和心理上所造成的深重伤害。

二 、《脸上的红月亮》主人公受到的创伤

这部小说主人公在现实生活和战争回忆中煎熬不已,无法逃脱,只有从肉体和精神上不断地压抑自身。他认为受苦即是受罚,这样才能求得稍许心安理得,也才能继续活在这人世间。文章整体的气氛压抑沉闷,色调灰暗,让读者轻易就能感受到主人公对一切所采取的漠然的态度。他把自己放在自我惩罚的生活模式中,虽然受到堀川仓子的吸引,但是却无法真正敞开心灵走进她的生活,也无法让她进入自己的世界。看似主人公最后放弃爱情,其实是他走不出战争对他带来的心灵创伤,也逃不开战争所造成的生活困顿。那道战争伤疤虽然已被时间的灰尘所掩盖,但却从没愈合。他无法忘却战场的回忆,那种行尸走肉般麻木不仁的战场经历经常不自主地从脑海跳出,他的责任感和良知让自己永远记得那段过去。所以他不断地苛责自己,不停地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不能也无力追求幸福,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日本军国主义下产生的侵略战争。

野间宏在小说《脸上的红月亮》开头就清晰地刻画出一张带有凄苦表情的寡妇堀川仓子的脸,这张脸引出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自我否定,“唤醒了他战场上的回忆,也是由于他那战场的记忆中,有一位和堀川仓子同样痛苦的女人。因此,他一见到仓子的面,自己往日怀念着姑娘一步步走向战场的凄惨景象,全都历历在目。” [5]151-152这位姑娘深爱着主人公北山年夫,但却没有受到同等的待遇,只是他昔日恋人的替代者,一个被厌恶的替代者。姑娘死在主人公参加军队之后,那时候的北山年夫已经成为在国内驻防中的下等兵,备受折磨的他才深深感觉到再也无法回来的姑娘的真爱。后来主人公进入战场,更是发觉除了母亲,只有这被自己冷淡对待的姑娘是真心爱过他。懊悔的北山怀着对姑娘的愧疚熬过残酷的战场和凄惨的军队生活,并觉得“自己应当承担一切痛苦。” [5]155复员回国之后,他又得知母亲在空袭中死去。如此,这世上能给予北山无私之爱的两个女人全都消失了,不存在了。北山孑然一身,苦闷异常,不由呐喊“难道就是为了叫人认识爱情的价值,才需要打一场使千万人人头落地的战争吗?” [5]162

无疑,在北山年夫的心目中,这场战争给所有人带来空前的灾难和无限的痛苦,他自己也失去了母亲和爱人。除此之外,他本人在国外战场上所经历的一切更是让他否定自己的人生。战时前方物资缺乏的时候,军队士兵之间根本不会真心对待,老兵体罚新兵不用说,新兵也没有了知心的交谈。每个人都护着水和粮食,没有人援助别人。这种主人公痛恨不屑的利己主义已经蔓延到所有士兵的身上,包括他本人。当他的战友中川最后连呼救的力气都失去而倒在他旁边时,他无力援救,为了不让自己也跟战友一样死在萨玛特那片沙地,只有强行压制住胸膛中还在跳动的心,麻木不仁地袖手旁观。中川死了,他活了,可是,活了又能怎样?国内的母亲也在空袭中死去了。他活着就是为了尝尽这辛酸。丑恶的战争,丑恶的战争下丑恶的人。

战争造就了什么?像猪一样活着的他们?人只为了活而活,失去人性,就变得跟动物一样。战后街头上遇见饿得舔盘子的复员军人,他还是无能为力,只能默默地看着。渐渐地,那张舔盘子的嘴变成了猪嘴,那人是猪,他自己也是猪,为了吃,为了生存。不能为人,只能为猪。强烈的自我否定驱使他逃避着现实生活,很难再在生活中敞开心灵,只能躲在自己的窝里缩成一团舔舐战争留下的心理创伤。

战后日本经济生活曾经一蹶不振,“所谓战后,就是黑市、粮荒、流浪儿、DDT。” [6]这在《脸上的红月亮》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生活的困顿和无奈也阻碍了北山忘却战争而进入新生活的路程。战争对日本社会经济的破坏严重,“除购买生活必需品外,复员军人、失业人员、战死者遗族等也需要在黑市贩卖商品的活动中寻找生计。” [7]在小说中轻易可见北山周围的人物普遍在靠黑市艰难地生存。女同事汤上靠着卖熊皮支撑着日子,之后便卖无可卖,根本维持不了多长的日子;堀川仓子也是一样,也是靠着变卖来过着令人心碎的窘迫的生活;北山自己也是一样,在朋友家的一个难以维持营业的公司工作,“自己的前途黯淡,鬼混在这芸芸众生中。” [5]159一起复员的朋友片岗三郎也总是囊空如洗,为吃饭问题而发愁;老朋友山仲干起往乡下卖巧克力糖的营生,结果还是过得惨不忍睹,一片都卖不出去。北山年夫感觉到人人都过着勉强自保的日子,根本伸不出手来援助他人,战后的日子还是在延续着战时的利己主义。战争是结束了,可是灾难却持续着,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无论如何也迈不动那看似简单的一步。

主人公的悲愤被作者自然引出,南方战场上为了活命,眼睁睁看着战友倒下,现在战争结束回到国内,仍然还是过着自顾不暇的日子,并且朝不保夕。一段似乎就在眼前的爱情,一颗似乎能理解自己的心,却总是隔着那么一层玻璃,可见却不可得。堀川仓子面容的凄苦来自于战争,那场可恶的战争夺走了她的丈夫,并让她生活在买东西也眼看保持不了体面地凄惨生活。北山年夫很想救她于这痛苦地生活,可是却发现无能为力,一同战友倒下时的无奈。爱情的到来可以赋予生活新的意义,可是吸引着北山的那种痛苦却也同时阻碍了他的脚步。他们之间的痛苦根本无法互相分担,堀川仓子那张脸上所透露出的凄苦时刻提醒着北山年夫漠然对待战友死亡的那份无奈。“一颗很大很大的通红溜圆的东西在仓子的脸上出现,是南方热带的一轮很大很大的、血红血红的圆月亮在仓子的脸上冉冉升起。……他看见了中川二等兵正离开他的身旁,被推向死亡,他看见了把中川二等兵推向死亡的正是自己。” [5]173他感觉自己同样也维护不了堀川仓子,只能成为一个旁观者。所以,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放弃爱情。

野间宏所描绘的主人公北山年夫在战时失去了真爱,并一步一步走入残酷的战场,为了生存,他无奈而漠然地看着战友死亡而没有施以援手。因此他痛恨这样的自己乃至于否定自己的人生。虽然小说中数次提到主人公否决自己的这种想法,可是正是这样急切地否认,反而更凸显他对人生的否定。主人公为什么这样痛苦?很明显,因为他并没有因为战争而泯灭良知。对于他这种战场上的幸存者来说,战场泯灭人性的经历不堪回首,是心中沉重的负担。他活了下来,可是他身边的人,他在乎的和在乎他的人却都已经永远地离开,责任感让主人公认为这是他该有的惩罚和报应。

三、野间宏在《脸上的红月亮》中体现的战争反思

野间宏在《脸上的红月亮》中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和心理以及战后社会情况的描写,讽刺了这场战争的存在意义,揭示了战争反人类的性质。军国主义制度下的日本,国家机器成为了杀人利器,千万人头落地,民众的亲情、爱情、友情被践踏地一钱不值。这架机器疯狂地吞噬掉死去的人的性命和活着的人的尊严和良知。人只是为了活而活,活着的人背负着死去的人的沉重负担继续痛苦地活下去。从这篇小说笔者看到作者深刻的战争反思,这场战争将日本民众带入了罪恶的深渊,士兵已经失去了人性,还没有泯灭人性的为了生存只有极力隐藏自己的那份良知,麻木地战斗,麻木地看待他人的死亡。战后的日本社会仍然黑暗一片,复员军人和日本人民在崩溃的生活苦海中挣扎活着。这场侵略别国的战争只给他们带来了深切地痛苦,除此之外,毫无意义。小说主人公以不能追求新生活的更加痛苦的生活来惩罚自己,说明了他的良知依然存在,并且产生了负罪感乃至于要自我鞭挞。

虽然由于作者作为日本人,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是从个人或者说说是从本国受害者出发来看待这场战争,没有做到全观性。但是他还是让读者看清了日本军国主义者以及他们所发动的这场战争的罪恶本质,使得更多民众认识到战争就是自己悲苦生活的来源,从而不再轻信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鼓吹。作者通过小说反思这场罪恶战争,反战情绪高昂,严重批判了带给日本人民深重灾难的战争,引领他们追求和平稳定的生活。“如今日本的绝大多数中、青年,都已对战争深恶痛绝,这里应该有野间宏他们当年在心理上促进人性复归的莫大历史功绩。” [8]

参考文献

[1] 叶琳.战后日本文学的一朵奇葩-战后派文学剖析[J].当代外国文学,1999(3):160.

[2] 刘炳范.野间宏小说的战争认知[J].日本学论坛,2005(Z1):179-180.

[3] 陈德文.和野间宏的一席谈[J].当代外国文学,1986(3):167

[4] 何建军.日本近现代战争文学选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7.

[5] 德永直,川端康成,中野重治,等.日本当代短篇小说选[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0.

[6] 中村政则.日本战后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9.

[7] 王新生.战后日本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44.

[8] 王述坤.日本近现代文学名家名作集萃[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