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党支部“有形化”建设探析
2016-05-12费美娟李金锦隗元峰
费美娟,李金锦,隗元峰
(山东农业大学 文法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高校大学生党支部“有形化”建设探析
费美娟,李金锦,隗元峰
(山东农业大学 文法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摘要:高校大学生党支部是高校的党的工作的重点,是高校展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龙头阵地和首要载体。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山东农业大学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梳理,并围绕基层党支部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有形化”建设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党支部;“有形化”建设
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学生党员的群体表现,是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渠道,是党密切联系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探索基层党支部建设新思路。党支部是党员教育的良好平台,搞好党支部的“有形化”建设,就能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理论、指示做到“上情下达”,有利于高校党支部为社会培养输送优秀人才、后备干部,为保证人才资源的输送衔接打好根基。大学生党支部“有形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加强党建组织体系、规章制度、骨干队伍、学习教育等建设,创新载体,多措并举,实现大学生党建从“虚”到“实”、从“无形”到“有形”的转变,全面提高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调查
为了准确地把握当前山东农业大学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现状,笔者设计了《关于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情况的调查问卷》,并面向该校文法、经管、农学、林学、园艺、资环等六个学院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时分别面向学生党员和非党员学生进行,受调查者中党员比例占30%,非党员比例占70%。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实际回收488份,问卷有效率100%。经过整理、分析,发现目前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如下:
1. 党员作用发挥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78.5%)关注学院党员发展情况,也了解自己身边的党员;关于大学生党员存在的突出问题,45%的同学认为学生党员入党目的功利化,25.8%的同学认为学生党员入党后工作积极性降低,无所作为等;在影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因方面,38.2%的同学认为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少,18.9%的同学认为缺少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内动力不足,还有25.8%的同学认为因个人利益驱使,先锋模范意识淡薄。
2. 党员发展工作落实方面
调查显示:72.2%的同学认为学院党员发展质量较好、发展速度适中,76.9%的同学认为发展党员能够做到民主,在党员发展选拔制度方面,仅有43%的同学认为制度健全并且能严格贯彻执行。
3. 党员教育培训方面
学生参加的党员教育培训活动分别是时事学习占31.5%,方针政策精神学习占29.8%,讲座占27.7%;73.9%的同学认为学校开展的党日活动内容比较丰富、有一定特色,同时党日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容肤浅、枯燥(26.3%),形式呆板、乏味(28.8%)、脱离现实(16.6%)和可操作性差(14.5%)。
4. 理论宣传方面
调查显示:学生了解、学习党的知识的渠道分别是党课(22.5%)、思想政治理论课(31.5%)、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27.9%)、党内生活或党组织活动(10.9%)、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10.1%);关于宣传教育的载体,87.4%的学生赞成使用“网上党校”的形式,认为其形式新颖,符合时代特点,易于接受和操作。
5. 监督激励机制方面
关于有效的监督方式,依次是群众监督(44%)、舆论监督(28%)、纪律监督(14%)、上级监督(10%)和其他(4%);关于党员需要强化的激励措施,依次是目标激励(44.3%)、物质激励(19.3%)、情感激励(16.8%)和竞争激励(14.5%)。
总体来看,该校的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情况是良好的,有效的。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教学,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党员发展选拔机制健全,新发展党员的数量适中、比例合理、质量过关;能够定时、定点、定量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做到用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队伍;能充分利用新媒体,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党支部的理论宣传工作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
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调查结果可知,虽然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部分学生入党目的功利化
据调查,40%的受调查者认为目前大学生党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入党目的功利化。在调查大学生入党目的时,34.4%的同学认为是出于理想信念的追求,22%的同学认为是为了寻求政治的归属感,35.9%的同学则认为是仕途发展的需要和就业需要,还有7.8%的同学认为从众心理是部分大学生入党的目的(见表1)。真正因理想信念追求、政治归属感而入党的只占少数。调查中我们发现,少数同学把入党单纯看作开启政治生涯的需要、为顺利就业增添砝码的需要,将入党完全作为其追求自身利益的手段,除了这些极端追求党员身份带来的好处的同学外,多数学生持“有比没有好”的态度,称“入党有理想信念方面的考虑,但也不排斥入党所带来的好处”,持有这种思想的学生广泛存在,这也是入党目的功利化的一种表现。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党支部步入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庞大的党员数量使高校党支部难以对每位党员进行深入的、长久的、详尽的考察。而且当前大学生生活的开放多元,使大学生在接触更多有益的新鲜事物的同时,也使大学生面对着社会、家庭和未来的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对世俗观念上成功的追求,难以坚定人生理想、勇敢践行人生信念,造成部分学生入党动机趋于功利化现象突出、理想信念不足,存在以投机手段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心理。
表1 您认为大学生积极入党的目的是?
2. 教育培训效果不理想
一是教育培训内容枯燥,方式单一。在内容上,简单的照本宣科、不结合实际难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政策、党的文件不能进行系统性、有深度的解读,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易使培训流于形式。在培训形式上,常以团体集会、讲座陈述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形式一成不变,内容空洞乏味,泛泛而谈的多、面上的情况多、理论说教的多,与基层实际有一定距离,这些问题使得党员对教育培训不易接受和吸收,甚至容易产生怠慢和抵触情绪[1],学习效果与预期相距甚远。二是培训载体和平台趋于单一性,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党员教育培训方式的渠道大大拓宽,而该校仍以传统培训方式为主,尚未充分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多种类型的党员教育培训,很难激起党员学习党的理论的兴奋点,也难以让党员使用新兴媒体主动关注社会动态、了解时事政治,培训平台的单一性也成为了党支部教育培训工作发展的重要障碍;三是党支部教育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与计划性也是导致党员培训效果不显著的原因,不能针对党员自身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得部分党员思想观念更新缓慢、相对滞后;四是学生们普遍反映可供党员先进性素质发挥的社会平台较少,阻碍了党员先进事迹的传播,影响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影响党支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又一重要原因。
3. 监督考核机制有待完善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党员监督考核工作”是高校基层党建急需加强的工作。山东农业大学在分配工作、听取汇报、组织活动等方面都已形成完善的制度,但党支部的监督考核制度有待完善,表现在学生身上,主要体现在当前学生党建工作以发展党员工作为重点,为学生党员的考察审批等常规工作所累,而忽视了学生入党后的教育和管理,因此导致学生党员常出现入党前和入党后行为的反差,入党前是学习榜样、纪律标杆、工作先锋,受到师生的充分肯定;而入党后却逐渐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思想处于懈怠状态,搁置了党的理论学习,工作积极性下降,出现了成绩下滑、责任心下降、纪律散漫等不良表现。表2显示,44%的同学认为群众监督是党员监督的最有效途径,而该校当前在学生群体中缺乏互相督促、及时检举、监督审查等相关途径和体制。
表2 对学生党员哪种监督方式最有效
4.宣传影响力不足
当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掌握信息、开展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虽然我校运用新媒体的意识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我们也应认识到,我校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网络信息化建设仍然普遍落后于教育网络信息化和管理网络信息化进程。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了解党的主要渠道主要有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新闻媒体,这三种途径的所占比例最高,是大学生了解党、学习党的知识的最主要的三种途径,其中新媒体更是占据不可替代的作用,网上党校更是以其优势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见表3),72%的同学对“网上党校”等新的形式持支持认可态度,认为其形式新颖,符合时代潮流,且网络操作方式为当代大学生所熟悉,网上学习过程也简易方便,相比于课堂教学具有时间空间更加灵活自由的优势。当前我校虽然已经初步建立起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网络平台,但功能单一,制作、维护水平参差不齐,点击率普遍较低,影响力不足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直接制约了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表3 您是否赞成建立“网上党校”进一步丰富党建
三、构建“有形化”学生党支部的举措
在大学生党支部“有形化”建设工作中,高校应主要着眼于教育效果的“强化”、制度规范的“硬化”、工作载体的“实化”、宣传影响力的“深化”四个方面,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大学生党支部。
1. 加强教育培训,实现教育效果的“强化”
党员教育培训既要做好学生党员入党前的教育,也要重视入党后的教育管理。一方面,针对学生党员思想意识淡薄、入党目的功利化这一突出问题,学校应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引导和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综合运用观看历史影像、研读党史资料、自主学习讨论、实地调研参观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党主题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入党动机,增强学生对入党的崇敬感和光荣感,也增加学生对爱党主题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引导,通过设立党员学习日、上党课、收看远教节目、召开讨论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党员学政策、学法律,增强党性,提升素质。
实现教育效果的“强化”,还要把教育培训的目的最终归于增强党员的使命感和归属感,使学生思想进一步升华,素质进一步增强,进而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强并巩固党支部建设成果。在党员教育培训中,具体工作的开展将遵循“三化”思路:一是培训方案的“细化”,依据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方案,实现党员教育全覆盖;二是培训质量的“优化”,优化教育资源,精选联系社会实际、符合时代潮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书籍、报刊、影像资料等作为培训材料,邀请专业老师进行系统地讲解培训,使党员培训质量优、实效强;三是培训标准的“量化”,对学生党员培训出勤次数、党课学习成绩、日常言行规范等均制定量化分析标准,督促学生党员自觉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实践,高标准、严要求地实行自我管理。在党员教育培训过程中,应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更新教育内容,丰富理论教育内涵,充分发挥理论宣传教育的桥头堡作用,逐步加大教育培训覆盖面,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教育成效。
同时,党员教育培训要与当前实际相结合,只有引导学生党员打破陈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时代大背景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培养出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变迁的优秀党员;党员教育培训要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只有引导学生党员从实践中汲取经验、获得真知,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才能使党员百炼成钢、实干兴邦。
2. 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实现制度建设的“硬化”
学生党组织制度建设要严把入口关,落实人才培养制度、公开选拔制度,确保学生党员选拔工作的公正公开;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党员队伍的制度约束,以精确的量化指标、合理的奖惩机制激励学生党员时刻保持先进性和模范性。以硬化的制度标准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爱奉献的学生党员队伍。
第一,要建立党员的监督审核制度。众所周知,保持学生党员的模范性是党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强化党员的党性认识,激发党员对学习工作的热情,培育党员乐于奉献的精神是党支部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只有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才是最有效的监督方式。通过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使监督机制在“阳光”下运行,使更多的学生群体参与进来,以定期公示、意见反馈制度等引导学生关注党员队伍发展、监督学生党员行为、敢于揭露不良现象,勇于评判不良作风。强调实绩,鼓励反馈,激励后进,逐步使学生党员监督体制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公信。只有对党员的制度化监督才能使党员才能使学生党员牢记入党誓言,明确其权利、履行其义务,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真正使学生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尺、干有方向。高校党组织才能在广大青年学子中提高其公信力,增强我党的号召力。在抓好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同时,也要完善上级监督、纪律监督及其它监督方式,垒好全面的监督“防线”,使虚浮作风得以遏制,使“面子工程”得以避免,使形式主义得以杜绝。
第二,要制定党员考核评估体系。党员考核评估要实行民主评议,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对党员从思想上、行为上、成绩上、组织纪律上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并将考核结果在全院进行公布,为学生党员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为党支部建设助力添翼。制定党员的考核评估体系主要分“两步走”:一是要在设定党员自身素质方面下功夫,在党员的理论学习、思想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志愿服务水平等方面细化相应量化指标,有效地发挥党内优秀积极的因素,剔除党内的不良因素,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2]二是要依据现实考量,健全合理的奖惩制度、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实施奖惩,增强考核体制的科学性、规范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实现学生党员的“自励”、“他励”与“互励”三个层面的完善,表彰和宣传党员标兵,批评和教育不合格的党员,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同时,扩大先进党员典型影响力,实现对学生党员及其他学生的全面激励、全程激励、全素激励,激励学生党员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同学前进。
3. 创新活动形式,实现工作载体的“实化”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信息的覆盖范围扩大,信息的获取渠道也更加丰富,特别是对于高素质、高文化水平的学生党员,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对象、途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直接灌输式的老套、呆板的党员教育形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党员队伍状况的变化,读读报纸、念念文件,也不能激发党员参加党内生活的兴趣。[3]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必须加以创新,要紧密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准确定位理论学习与素质能力提高的交汇点,本着创新的精神,更新活动理念,创新活动形式,开展学生党员喜闻乐见的活动。
首先,从内容上来说,组织生活应紧跟时代动向、服务社会生活,将组织生活与社会焦点问题相联系,关注国家方针政策、扶贫脱贫、就业创业、社会公益等热点问题,使组织生活更“接地气”,也为学生党员打开一扇接触社会、深入基层、感悟生活的窗户,拓宽党员视野、增长见识,进一步增强党性意识和服务意识,同时提高支部活动的实效性和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其次,从形式上来说,应注意贴合群众、贴近现实、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可以开展茶话会、辩论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党的知识竞赛、爱党主题合唱比赛等党日活动,并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更新奖励办法,实现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多彩化、多变化,提高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活动的开展还应坚决贯彻求真务实原则,倡导开短会、讲短话,坚决杜绝形式主义、花拳绣腿、本末倒置、形象工程,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抓到根本、点到“穴位”,如为党员制定长期和短期工作目标,并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和汇报思想、学习、工作情况,共同学习党的大政方针、政治动向,听取和收集工作意见和建议。
高校应把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成才,寓教于组织生活、多彩活动,不仅营造学生党员“前仆后继”、比学赶超的竞争与上进氛围,也为党支部建设增添浓郁的文化气息,形成党员促支部建设、支部助党员成长的良性循环。高校还应把党日活动作为大学生党员之间、党员和党支部之间联系的纽带,增强党员的团结合作和党支部的凝聚力,使党日活动成为建设和谐支部、团结支部、高效支部的有效形式,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力量。
4. 拓展宣传渠道,实现影响力的“深化”
宣传工作是党支部建设工作的重要部分,搞好宣传工作,有利于拓展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及党员培养的层次和领域,也有利于对外树立学生党员信仰坚定、理论扎实、严于律己、品学兼优的良好形象,发挥大学生“代言人”的表率作用,扩大党支部工作的影响力。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受到高校学生的广泛青睐和关注。据调查显示,形式新颖、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媒体,是大学生了解党的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充分的利用新媒体、发挥网络的传播作用,加强党的理论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做到网络宣传制度化。学校要从组织机构层面上,整体规划,系统实施,谋划党建信息化的新体制。重点研究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进网络过程中的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工作制度等问题,部署签订新媒体党建责任书,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大学生党支部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4]二是要加强网络宣传规范化建设。部分高校已有的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官方账号,功能大多停留在初级层面,未能有效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高校应把握新媒体的即时性的特点,及时发布相关党的建设教育等相关资讯,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关注社会发展,建立有思想、有内涵、有创新的网络阵地。三是发挥新媒体宣传的舆论引导作用,以舆论树立鲜明旗帜引导思想、言行,并对党员实行舆论监督。宣传工作还可与党日活动、党员交流会等密切结合,增强宣传内容的互融性,不断丰富党员思想理论内涵。
总之,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创新活动形式,拓展宣传渠道,分别实现教育效果的“强化”、制度建设的“硬化”、工作载体的“实化”与影响力的“深化”,最终推动高校“有形化”建设。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工作,事关校园安定与祖国未来。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复杂的环境,不断创新高校党支部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需要长期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丽萍.适应新形势 赋予新内容 保持先进性——浅谈对提高“三会一课”质量的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11):67.
[2]余艳丽.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J].科教导刊,2011,(1):172-173.
[3]熊海鹰.创新党员活动形式 提升党员整体素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月刊, 2005,(7):70-71.
[4]王朝峰,融燕.新媒体时代提高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思考[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1,(1):44-50.
(责任编辑:王淑玉)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Branch "Tangibility" Building:A Case Study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EI Mei-juan, LI Jin-jin, WEI Yuan-feng
(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Taian 271018, China )
Abstract:College student Party branch is not only the basics of all work and combat effectiveness of Party building in colleges, but also the leading field and chief carrier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circumstances of grass-roots party branches building in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centering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branch building, we explores the measures of "tangibility" building.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 Party Branch; "Tangibility"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16)02-0087-05
作者简介:费美娟(1978-),女,山东牟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李金锦(1995- ),女,山东临沂人,在读本科生;隗元峰(1978-),男,山东长清人,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山东农业大学学生工作研究课题(XGKT201512)
收稿日期:2016-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