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以重庆为例

2016-05-12马晶晶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5

新疆农垦经济 2016年3期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区域差异

马晶晶(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5)



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以重庆为例

马晶晶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文章利用2000-2013年重庆市面板数据,对重庆市及其四大主体功能区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重庆市和其四大主体功能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总的来看,城镇化拉大了重庆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分功能区来看,城镇化对都市功能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短期内拉大效应较为显著,而长期表现为明显的倒“U”形曲线;对城市发展新区城乡收入差距短期内缩小,但效应不显著,长期内表现为明显的“U”形曲线;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城乡收入差距短期内具有缩小影响,长期来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U”形影响不显著;对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城乡收入差距表现为显著地缩小作用,且长期来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倒“U”形影响成立但不显著。此外,重庆市及其四大主体功能区的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较为显著,而金融机构的贷款对缩小重庆市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而对其他三大区域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取决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当前情况。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城乡收入差距;面板数据加权回归;区域差异

一、引言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1)》在总结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城乡分离的城镇化起步阶段(1949-1957年)、城乡对立的剧烈波动阶段(1958-1965年)、城乡关系僵化的停滞阶段(1966-1977年)、城乡关系松动的复苏阶段(1978-1992年)、城乡关系改善的稳定增长期(1993-2002年)和城乡矛盾显现的高速发展期(2003年至今)[1]。城镇化战略对于促进第二、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城镇化战略实施以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逐年提高,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长期存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远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地方政府的城镇化目标更偏重于土地的城市化,而不是农业人口的城市化,导致在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大规模的城市化,而农村人口却没有获得与之相应规模的城市化[2]。总的来看,城镇化速度增长很快而城乡收入差距却不断拉大。我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快速提升至2013年的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左右。我国2013年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之间就相差了17.7个百分点。这种现象在各地级市更为严重。以重庆市为例,重庆市自直辖以来一直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全市城镇化率从1997年的31%迅速提升至2013年的58.34%,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2%。重庆市2013年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之间相差了18.14个百分点。重庆市的城乡收入差距一直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来量化城乡收入差距,重庆市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一直在3以上,2006年重庆市的城乡收入差距拉到了最大,其城乡居民收入比为4.03∶1,同年全国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28∶1。就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来看,2013年重庆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多16884元,而全国这二者的绝对差距竟达到了18059元,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享受的医保、社保等其他实物或非实物的福利,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还要扣除农业生产性支出,那么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更大[3]。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初衷真的没有实现吗?在不同的功能区域内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又表现出怎样的差异?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在不同功能区域城镇化过程中又是怎样一种差异化表现?这都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二、文献回顾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已有很多文献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目前就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研究主要有这样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当前我国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比重仍然较低,伴随城市化的推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Todaro提出在二元经济中只要城乡期望收入差距存在,就必然会产生劳动力流动,带动要素报酬实现均等化,继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4];陆铭、陈钊通过对1987-2001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城镇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显著[5]。第二种观点认为国家在财政、投资、金融等方面的城市偏向政策日益凸显(土地剪刀差、金融存款剪刀差、工资剪刀差),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6][7]。任元明和王小华利用1985-2011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面板数据,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趋势进行了阶段划分和区域差异比较。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化加快显著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8]。现阶段以偏重大中城市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化模式,对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9]。超过四成的城乡收入差距是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一因素造成的[10],中国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城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是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11]。第三种观点认为城镇化在推进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表现出明显的“U”形特征。比较城镇化在长期和短期内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均衡关系,且城镇化将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从短期来看城镇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12]。陈斌开和林毅夫利用1978-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规律[13]。而Pobinson和Ahluqwalia论证了收入差距倒“U”形特征的存在有其必然性[14][15]。万广华基于泰尔指数构建了城镇化与不均等之间的理论关系,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呈倒“U”形,城镇化初期导致整体不均等上升,后期会带来收入分配的改善[16]。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会加速城镇化进程[18],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强度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19]。而吴先华的研究结论表明城镇化的推进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并没有影响[17]。

相对于地级市的城镇化而言,县城的“生态位”处于大城市和农村之间,县域城镇化更容易被农民接受[20]。所以,比较功能区域之间的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差异更符合实际。已有文献大多是以全国的宏观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研究,也有文献以个别省市级或县级微观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但是目前以省级主体功能区为对象做进一步研究的文献很少,而各个省份内部各区域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以整个省级数据为研究对象,那么制定“一刀切”政策在所难免。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重庆市及其主体功能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13年重庆市及各区县的数据,实证分析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重庆市与其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差异,以及各主体功能区之间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影响,这样做能更加全面反映区域内部存在的差异,并制定差异化政策。

三、研究假设

城镇化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渐进的过程,要素天生的逐利性使得农村的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资源纷纷流入城市,在极化效应的作用下,伴随城市的快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人口向大城市的不断集中会带来诸如环境污染、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等“大城市病”,于是政府实施相应的管制政策,环境污染较严重、劳动密集型企业慢慢向城市边缘迁移,一方面缓解城市的过度拥挤,另一方面又吸纳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这种扩展效应会带动城市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也就是迈达尔累积因果论的逻辑所在。此外,根据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在二元经济中只要农村存在足够的剩余劳动力,就必然会产生劳动力转移,带动要素报酬实现均等化,继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为目的进行的城镇化建设增加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详见表1),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以重庆市为例,虽然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有所减小(详见图1),但是这并不能说明重庆市的城镇化建设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由表1可知,2000年重庆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6276元和1892元,2013年分别为25216元和8332元,13年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增加了6440元,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18940元,差距明显存在,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表1  重庆市及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图1 重庆市城乡收入差距

由图2可知,除了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的城镇化率在2004-2005年出现了急剧增长,在2005-2006年之间又出现急剧减小,其他区域城镇化率都是逐年提高的。

从图3可以看出重庆市所辖功能区域在2009年之前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2009年之后各个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缓慢缩小,在2011年以后这种缩小趋势变得更加缓慢。和2000年相比,各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都扩大了。

结合图2和图3可以直观地得出:一般而言,在城镇化稳步推进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是先逐渐扩大,然后慢慢缩小。重庆市及各功能区在进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走势并不总是一致,城市的规模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极化效应和扩展效应的作用强度不同。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不同区域之间表现不同

假设2: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城镇化的不同阶段表现不同

由于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同,会导致不同区域在不同时段产生不一致的结果。因此,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研究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可一概而论,本文主要针对重庆市及不同主体功能区域不同时间段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化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图2 重庆市各功能区城镇化

图3 重庆市各功能区城乡收入差距

四、变量选取、数据来源和模型设定

(一)变量的选取和数据说明

1.被解释变量和核心解释变量。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采用国内大多数学者常用的城乡居民收入比来反映,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城镇化的指标则用区域内非农业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比重加以量化[5][6]。

2.控制变量。由于本文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为了减小因解释变量过少导致的误差,本文选择控制变量对其他因素进行“控制”。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包括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金融机构贷款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中国的地方政府在经济生活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的业绩考核标准为GDP增长率,因此地方政府的首要目标就是发展当地经济,而经济增长又主要来源于城镇非农产业,所以财政政策通常都带有城镇倾向。这种倾向越严重城乡收入差距越大。本文选用财政支出规模来反映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变量名为Fiscal,用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表示。实际情况中,由于资金要素的逐利性、农业金融保险制度不完善、风险大、资金回收期长,金融机构也就更愿意将资金贷给城镇的非农行业,因此金融机构贷款规模也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的变量名为Loan,采用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与GDP之比加以量化。一般认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能够决定其所处的社会、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进而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一定影响,本文用GDP增长率来表示经济发展水平,变量名为Growth。

3.数据来源与说明。本文所选样本区间为2000-2013年,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于《重庆市统计年鉴》(2000-2013年)。由于2000-2006年各区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不全,本文根据2007-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占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比率,乘以2000-2006年各区域城镇职工平均工资①对缺失值数据的处理方法参考严太华.刘松涛,重庆市区域板块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28-37.,推算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2013年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召开,综合考虑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文化因素,将重庆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区五个功能区域,由于都市功能核心区与都市功能拓展区没有按照独立县域进行严格划分②都市功能核心区的范围包括渝中区全域和大渡口区、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区5区处于内环以内的区域,约294平方公里。都市功能拓展区的范围包括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处于内环以外的区域以及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全域,约5179平方公里。,所以本文将二者统一归为都市功能区。因此,本文以重庆市及其四大功能区域为研究对象,用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来分析重庆市及其四大功能区域的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化影响。重庆市四大功能区域所辖区县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各区域板块区县一览表③

(二)模型设定

1.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设计了如下面板计量模型:

CSCit=βi+β1CZHit+β2FISit+β3LOAit+β4GDPit+θit

模型中,CSCit表示第i区域第t年城乡收入差距;CZHit表示第i区域第t年城镇化率,其余的变量为控制变量,本文只选取几个重要的控制变量,FISit、LOAit、GDPit分别表示财政支出率、金融机构贷款率和GDP增长率。

2.变量的平稳性检验。为避免出现伪回归问题,在对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之前要进行单位根检验。面板单位根检验可以采用LLC检验、Breitung检验、Hadri检验、IPS检验和Fisher-ADF检验等方法。本文对都市功能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区面板数据变量分别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可综合判断面板数据变量的水平值都含有单位根。进一步作一阶差分检验,结果发现一阶差分之后变为平稳序列,即原序列是一阶单整序列而非平稳序列。所以进一步采用Kao Residual Cointegration Test对都市功能区面板数据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P值为0.00<0.05,所以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原面板序列存在协整关系,可以对原序列直接进行回归分析。对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的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方法同上,结果显示均可以直接对原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三)实证结果分析

在做面板数据分析之前首先确定模型形式,所以进行F检验,经过计算F2值大于给定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拒绝混合模型形式,F1小于给定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样本数据适合变截距模型。接着进行Hausman检验,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都市功能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和重庆市的面板数据适合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的面板数据适合个体随机效应模型。使用Eviews 8.0软件对2000-2013年重庆市及其四大主体功能区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估计,考虑到截面数据的异方差问题,本文采用加权估计,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F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表明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模型整体拟合优良。

表3  各区域面板数据变量统计特征

表4  都市功能区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表5 2000-2013年面板数据变量回归结果

从表5可以看出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重庆市与其四大主体功能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就整个重庆市而言,城镇化对其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显著,且为正。在都市功能区与城市发展新区同样存在城镇化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现象,这种拉大作用在都市功能区表现不显著,而在城市发展新区表现较为显著。进一步对各变量的系数分析,都市功能区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为0.339,即都市功能区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其城乡收入差距就扩大0.339个百分点。而城市发展新区的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系数为1.39,即城市发展新区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其城乡收入差距将扩大1.39个百分点。城镇化对都市功能区与城市发展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可能是因为这两个区域长期以来更注重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发展新区相比,都市功能区城镇化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系数较小,这是因为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经济发展的扩张效应已经发挥作用,开始带动城市周边城镇的发展。而对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区与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城镇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较为显著。从系数来看,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的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系数分别为-1.23和-3.05,即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其城乡收入差距就缩小1.23个百分点。而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的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其城乡收入差距缩小3.05个百分点。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更为显著。城镇化率对这两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和这两个区域的发展定位有关,渝东北生态涵养区的目的是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的目标是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二者都强调了生态保护,而不是简单的追求经济水平的增长。财政支出规模会拉大重庆市及其四大主体功能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对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最为明显。金融机构贷款规模会缩小重庆市、都市功能区、城市发展新区与渝东北生态涵养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这种缩小作用在城市发展新区与渝东北生态涵养区较为显著。金融机构贷款规模会拉大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从其影响系数来看,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的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其城乡收入差距会拉大0.12个百分点,政府应该注意到渝东南地区财政支出和金融机构对城市的明显偏向,若任此发展下去,城镇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时代也很快会过去。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会缩小城市发展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对于重庆市及其他三大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表现为拉大作用。这与假说1相符。为了验证假说2加入变量城镇化的平方④抛物线的方程形式为一元二次方程,为了构建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引入变量的平方项,文章这部分是检验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是否存在“U”形影响,所以必须引入城镇化的平方项作为一个新的变量。继续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2000-2013年面板数据变量回归结果

比较表5和表6可以发现:(1)就整个重庆市而言,如果不考虑城镇化平方这一变量,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正向影响,一旦加入城镇化平方这个变量之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变为负且不显著,由城镇化平方这一变量前面的系数符号可知,城镇化对重庆市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没有表现出倒“U”形特征。(2)就都市功能区而言,在加入城镇化平方这一变量之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由不显著变为显著正向作用,且城镇化平方对城乡收入差距表现出显著倒“U”形影响,这说明长期来看,伴随城镇化的推进,城乡收入差距刚开始会持续拉大,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某一临界点后,继续推进城镇化建设,城乡收入差距会慢慢缩小,现阶段城镇化战略仍在拉大城乡收入差距。(3)就城市发展新区而言,引入城镇化平方这个变量之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由原来显著扩大变为不显著的缩小,城镇化的平方对城乡收入差距的“U”形影响较为显著,这说明长期来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先缩小后拉大,目前来看,城镇化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显著。(4)就渝东北生态涵养区而言,长期来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U”形影响不显著,现阶段的城镇化建设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5)就渝东南生态保护区而言,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不显著,且长期来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有倒“U”形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分析结果与假说2正好吻合。

(3)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践技能竞赛设计与完善。对于现有软硬件资源无法涵盖的知识模块,基于情景模拟对抗方法来设计竞赛,并最终融合完善。

为了找出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在不同区域间的差异影响的原因,进一步分析重庆市、都市功能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及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的财政支出规模、金融机构贷款率、经济增长率对城镇化的影响。回归分析发现:(1)财政支出规模对各区域的城镇化均表现出显著正向作用。(2)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对重庆市及都市功能区的城镇化表现为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在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及渝东南生态保护区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对城镇化表现为显著负向影响。(3)GDP增长率在各个区域均有推进城镇化的作用,而且对整个重庆市而言作用显著。由此可推测,财政支出目前仍向城市倾斜,金融机构信贷在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向城市倾斜的程度越严重。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基于2000-2013年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镇化的面板数据,对重庆市及其四大主体功能区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引入了城镇化平方这个变量分析了长期内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否表现出倒“U”形特征。

1.城镇化对重庆市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与对重庆市四大主体功能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1)就重庆市而言,城镇化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2)就都市功能区而言,长期来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表现为明显的倒“U”形。现阶段,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作用较为显著。(3)就城市发展新区而言,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U”形影响较为显著。现阶段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并不显著。(4)就渝东北生态涵养区而言,现阶段,城镇化对其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缩小作用,长期来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U”形影响并不显著。(5)就渝东南生态保护区而言,城镇化对其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不显著,长期来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表现出倒“U”形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2.财政支出在重庆市及其四大功能区均表现为显著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3.金融机构贷款对重庆市及其四大功能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作用显著,会拉大渝东南生态涵养区的城乡收入差距,缩小重庆市及其他三大功能区的城乡收入差距。

(二)政策建议

1.各区在制定城镇化政策时不能搞“一刀切”,应根据本区内部区域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分别制定差异化政策,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都市功能区现阶段城镇化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作用显著,如果推行严重的城市偏向政策,则其城乡收入差距会越拉越大。城市发展新区应该注重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政策、措施尽可能延长城镇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这个阶段,真正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应巩固城镇化战略已有成果,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做好城镇化战略的部署工作。

2.城镇化过程中应该将农民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实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城镇化应该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城市经济发展底子较好,而农村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板块,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利益往往受到侵害。需更好地贯彻落实农民市民化政策。土地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同步是当前城镇化过程中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很多农民工游离于城市边缘,既享受不到农村的优惠政策,又不被城市所接纳,不能和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医疗保障等服务。

3.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做好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在都市功能区域、城市发展新区等加工制造业发展较迅速的区域,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制造业,实现农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4.积极推行小额贷款贴息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放宽放活对农村的贷款。做好小额贷款贴息工作,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贷款力度,为有好项目、有干劲的农村能人或者一些有志于进驻农村搞大规模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工商企业提供资金来源,做好从源头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工作。

5.合理配置财政在城市与农村的支出比例。财政支出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必须把握好有限的财政资金在农村和城市的分配比例。一方面稳固现有城市取得的成绩,一方面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为农村增加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1)[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罗必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城镇化战略[J].农村经济,2013,(01):9-11.

[3]Li S,Luo C.Re.estating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s in China[J].Social and BehavioralSciences,2010,2(5):7151-7163.

[4]Todaro Michael P.A model for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9,59(1):138-148

[5]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06):50-58.

[6]董敏,郭飞.城市化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的倒“U”形趋势与对策[J].当代经济研究,2011,(08):56-60.

[7]周世军,周勤.政策偏向、收入偏移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J].财贸经济,2011,(07):29-37.

[8]任元明,王小华.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推进与城乡收入差距论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77-84,182.

[9]李尚蒲,罗必良.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战略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12,(08):37-42.

[10]朱长存,马敬芝.农村人力资本的广义外溢性与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农村观察,2009,(04):37-46,96.

[11]Clarke G.R,Xu L,Zou H.Finance and Income Inequality:What Do the Data Tell Us?[J]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2006,72(3):578-596.

[12]梁文凤,施南迪.城镇化、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性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04):111-115.

[13]陈斌开,林毅夫.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社会科学,2013,(04):81-102,206.

[14]Robinson.A Note on the U HypothesisIncom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6,Vo.l 66,437-440.

[15]Ahluqwalia,Montek,N.K.Carter andHollisChenery.Growth and Pover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Journal ofDevelopmentEconomics,1976,Vo.l 6,299-341.

[16]万广华.城镇化与不均等:分析方法和中国案例[J].经济研究,2013,(05):73-86

[17]吴先华.城镇化、市民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时间序列数据及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2011,(01):68-73.

[18]卢小祁,匡小平.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工业化、城市化相关性分析——以欠发达城市南昌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1,(07):68-72.

[19]王小斌,李郁芳.土地财政、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1999-2011年省级面板联立方程的实证研究[J].产经评论,2014,(05):127-138.

[20]孙久文,周玉龙.城乡差距、劳动力迁移与城镇化——基于县域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评论,2015,(02):29-40.

(责任编辑:车碧云)

[作者简介]马晶晶(1992-),女,甘肃白银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城乡收入差距区域差异
区域差异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我国城乡居民财产分配现状及区域差异研究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分析
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文献综述
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关于我国农村消费影响因素的思考
我国工业资本配置效率的空间异质性分析研究综述
重庆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河南省农村人口转移的历史轨迹、特征及动因研究
城镇化、商业化与农村金融